新浪财经

“打新”或被叫停:救赎还是图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10:06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武岩生)

  自从2006年基金销售火暴以来,银行系理财产品似乎有些黯淡了,不过随着去年一些蓝筹股的陆续回归,银行系的申购新股类产品成为耀眼的明星。首发打新股理财产品的中信银行,其产品最高年收益达到了33.89%。

  在居民理财知识和渠道有限的情况下,这种产品以近乎“零风险”的高回报备受投资者宠爱。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客户,各大银行纷纷推出打新股理财产品。但是最近坊间有言论表示,因为这些产品稀释了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而新股发行方式也可能发生改变,银行打新产品可能面临叫停。

  “打新”产品毫无技术含量?

  有数据显示,2007年商业银行发行的581款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有70%都是用于打新股的,新股申购资金动辄过万亿元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悖于“高收益高风险”的市场规律,在享受几乎“零风险”的同时,打新股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基本可达25%至40%。某国有商业银行人士表示,作为一种理财产品,该产品的设计在理财上并无任何技术含量,只要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就一定能中签溢价发行的股票,收益不菲。而这种简单的操作模式,也注定了其收益率对所打新股的依赖性,高收益实际上无法长期保持。去年12月起至今,并无与上述上市公司分量相当的公司上市,巨量“打新”资金面对一些上市的小盘股有力无处使,申购中签率和首日涨幅均大不如前,收益自然下降。如去年12月初上市的成集成和利达光电,网上中签率分别仅为0.02878%和0.02193%,按此推算,要确保中500股新股,需要动用的资金分别为1719.6万元和1162.8万元。上述两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分别为86.87%和116.67%,按此计算网上申购收益率仅为0.025%,甚至低于一年期的定期存款。而这种现象如今已不是个别。

  “打新”产品稀释中签率

  有网友认为“银行打新理财产品是中国股市的寄生虫”,因为打新理财产品的资金从来不会进入二级市场,导致新股中签率连创新低,甚至出现了3000多万元才能中500股的最低中签记录。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打新资金”所获得的“高收益”实际上应该属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因此,“打新”理财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部分居民的理财渠道,但却是建立在剥夺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基础上的。

  从股市发展看,打新理财产品一般都会集中抛售所中股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价的下跌,不利于新股上市后的稳定发展。

  新股发行方式将改变 “打新”产品或被叫停

  近期有媒体透露,由于面临资本市场的压力,监管部门已就此向银行征求意见,目前尚未有定论,但不排除对“打新”产品进行限制甚至叫停的可能。

  除去上述打新产品的负面影响外,从目前有关媒体的报道来看,管理层改革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的决心已下,不久将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可能借鉴香港市场的“一人若干股”的做法,则中小投资者利用自己的账户直接进行申购,就可以成功申购新股,完全没有必要通过银行的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申购新股。如果新股发行制度一旦改变,“打新”理财产品将失去用武之地。

  就“叫停”传闻,记者先后采访了省内多家国有商业银行,各行有关负责人均表示,目前并没有收到相关通知,但同时,各家银行已经开始着手对这类产品进行调整。目前市场上,多款由不同商业银行推出的混合型新股申购产品频频面市,部分发行单纯“打新”理财产品的银行也已经打算扩大产品的投资范围。比如工行目前一款“增强型打新股产品”,其在设计上就声明,除打新股之外,还可以做信托、债券类的投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银行为了应对可能的政策之变。

  “打新”理财产品的最终命运尚未可知,但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适度限制势在必行。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