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经网]本周中国经济大事表(2008.01.12--2008.01.18)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08:53 保监会网站

  1.中印新迹象--从“龙象之争”到“龙象共舞”(2008.01.14)1月14日,“中国-印度经贸、投资与合作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和正在中国访问的印度总理辛格出席峰会。随行的还有中印两国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代表600余人。两国总理共同签署了《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相关: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已达387亿美元,是1995年的33倍,年均增长34%。提前两年完成了2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的目标也有望提前两年实现。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印度对华贸易增速居首。中印大事记1950年,中印建交。1953年12月,时任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时任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年10月,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应周恩来总理邀请访华。1979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接见印度外长时指出:“中印两国应该求同存异,世界问题可以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一揽解决。”1991年12月,两国签署了一系列条约、协议,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发展。此后,印度总统、议长和国防部长等要人相继访华,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1996年1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印。这是中印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访问期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7年,双边贸易额大幅增加到386亿美元,这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访印时提出的“希望到2010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仅一步之遥。[点评]:这是五年来印度总理的首次访华。同为“金砖四国”的成员,抛开两国在政治上的摩擦,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拥有全球38%人口的亚洲大国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比如,中印都曾经极度贫困;都被认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都对投资非洲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都在与西方国家竞争“智力资本”--打造顶尖大学,投资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都急需解决能源消费量的大幅上涨;都经历了2007年的大量并购和IPO热潮;都面临石油等资源的稀缺构成的压力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挑战。而与此同时,两国又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是制造业的超级强国,而印度最引人瞩目的是服务、医疗、教育、制药和电信领域;尽管印度发展迅猛,但与中国还存在一定差距。双方的关系就在竞争与互补中微妙的存在着。而眼下中印最为关注的问题是:两国贸易迅速增长,造成了我国贸易顺差和印度贸易逆差的迅速上升。这与两国的贸易结构有着很大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低附加值的制成品,品种多样,选择性和自主性大。而印度则以出口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为主。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成为其出口贸易升级的挚肘。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印都有着很好的持续增长的前景。在互助与竞争的背景下,亚洲最具潜力的两个新兴国家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不过,本着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原则,相信在双方的努力下,中印的关系将在磨合中继续前行。龙象共舞,对于亚洲乃至全球,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2.多管齐下--持续调控涨价风(2008.01.13)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了修改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新修订的《处罚规定》:●提高罚款额度: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低价倾销、价格歧视以及不执行法定的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行为罚款额度由原来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和“4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提高为“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细化哄抬价格、价格欺诈及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行为等违法行为:将罚款额度由原来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提高为“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的行为:将罚款额度由原来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提高为“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增加对行业协会处罚:行业协会如果有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以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行为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1月1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国内国际市场和价格形势,部署依法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发展生产、保证供应、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障市场供应。会议提出了当前依法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的四项措施:●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调整。●对部分重要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未列入申报和备案范围的其他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要进行必要的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对合谋串通涨价、停供限供、囤积居奇、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变相涨价,以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规定了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品种范围、干预形式和具体办法。宣布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六种重要商品须进行提价申报和(或)调价备案。对于违反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行为,价格主管部门将责令经营者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相关:建设部副部长齐骥15日批评部分房地产企业哄抬房价行为,并表示将有政策出台予以严控。1月16日,在2008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透露,2008年将积极创建和完善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统计包括完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编制工作,研究建立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制度,研究改进城市房屋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今年预备全面在多个民生涉及领域,尤其是价格领域进行完善统计方法的改革。其中,住房和CPI将是重点,形成一系列的CPI家族。[点评]:物价上涨已经成为最让政府头疼和让百姓伤心的头等大事了。而针对物价的调控政策也已出台了不少,不过皆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对此轮物价上涨的原因进行探究。正常的物价上涨,应该是收入增加,刺激消费增加,从而致使消费品价格上涨。但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外汇占款增加,导致央行所投入用于购买外汇的人民币随之大幅增长。这部分增加发行的人民币并未用于消费,而是流入了股市、房市等投资领域,于是资产价格开始轮番上涨,推动了CPI的上扬。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而政府所出台的控制物价的政策都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不符合由市场决定价格的规律,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长远来看,难以达到引导物价平稳运行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物价屡调屡涨的原因之一。因此,配合已有的行政手段,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稳定物价意义重大。例如,针对外汇增长过快的现实,一方面,在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升值速度,已达到减缓热钱继续快速流入的状况;另一方面,对炒作资产价格的行为予以严厉监管和制止,压低资产价格,从源头上遏制热钱持续泛滥。针对国内的收入结构,在拉近贫富差距上应给予有力的政策扶植,避免货币的消费功能与投资功能相重叠导致的价格攀升,正确引导健康的价格攀升体制。相对早前的政策,近期出台的几个规定都更具体且更可操作。而对于“临时价格干预”这一立竿见影的提法,我们认为,它可能在像春节这样的消费高峰期中能够起到“治标”的作用,至于能否起到“治本”的效果,还是值得斟酌的。3.首调存款准备金率--从紧战略打响第一炮(2008.01.16)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5%。相关: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金融运行平稳。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40.34万亿元,同比增长16.72%,增幅比上月末低1.7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2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0%,增幅比上年末高1.03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4482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85亿元,同比少增1720亿元。日前,央行各分支行已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2008年新增贷款量不得超出各行2007年实际贷款量,总量不得超过全年的3.63万亿元,也意味着贷款增速将不会超过13.86%。银监会规定了每个季度的贷款额度使用,第一季度只能够提全年的35%;到第二季度总共不超过50%;到第三季度总量不超过75%;第四季度剩下25%可用。[点评]:目前这段时间应该是全年中较为敏感的时期。不仅马上就要面临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消费高峰期,还将迎来即将公布的2007年全年经济运行数据。同时,在“两防”政策和央行对2008年信贷额度做出严格规定的限制下,本年内第一季度的金融运行数据将受到极大关注,而此前政府高调宣布的从紧政策,是否能够得到落实,也将成为考验其政策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因此,无论对政府、银行或是其他金融机构,应该说都是不轻松的。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广义货币M2增速和信贷增速均明显回落,说明去年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高强度从紧货币政策,特别是对信贷总量的严格控制已经收到成效。1月份到期的央行票据和正回购总量高达1.07万亿,使资金市场在年初便处于过于充裕的状态,为压制过强的流动性,央行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基本没有悬念的。数据显示,1月10日,央行共发行600亿元央行票据,正回购2000亿元,加上1月2日大规模回笼的2440亿货币,央行总计回笼5040亿货币,创单周历史新高。单周净回笼资金高达3150亿。其中,3年期央票中签利率4.56%,较之前一周上行4个基点,而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报3.4071%,基本维持不变,高于市场预期,收紧流动性的力度和规模有增无减。本年内的第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未延续上一次1%的调整幅度,而是又恢复到0.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这主要就是由于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回笼力度已经不小,若依旧保持1个百分点的调整力度,对市场的打击会过于猛烈。不难看出,多方式多途径的综合调控仍将是今年调控政策的主要趋势。同时,这种叠加的政策所产生的较为温和的紧缩效果,将在保证市场由整体过热平稳过渡到正常温度的过程中发挥及其关键的作用。执笔:刘晓翀[][41]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