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海南瓜菜叫响全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08:09 经济参考报

  在海南岛南部,连片种植的冬季瓜菜随处可见,田野里气息香甜。记者看到,有一种大棚种植的哈密瓜每斤可卖4.5元,由于瓜品好,晚到的客商根本订不到货。近年来,种植冬季瓜菜已经成了海南农民每年最大的期待。这得益于政府每年投巨资举办的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简称海交会)。追着市场跑的“海交会”教会了农民市场的概念,为农民搭建了学习农业新技术的平台。

  市场推动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又稳固了市场。去年底举行的“2007海交会”又给农民带来好消息:三天签订农产品销售订单424.9万吨,2008年海南岛一半以上的农产品都已经有了买主。海南当地一些农业专家说,1998年以来,省政府每年投资250万元,组织了十年的“海交会”推动海南热带农业实现了“计划向市场、传统向现代、粗放向精致”的三大转变,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水平,农民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

  市场驱动:农业发展思路大转变

  海南岛属于典型的岛屿经济,内需不足,农民种植的蔬菜水果销不到岛外,只能烂在地里,这在上世纪90年代表现突出。

  据一些农民回忆,当年三万多名江西农民下海南种辣椒,结果两分钱都没人收购,万宁、陵水、乐东一带连片数十万亩的辣椒全都烂在了地里。种辣椒没人要,种菠萝也遭遇到同样的命运。

  瓜果菜烂市现象屡次发生,让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刻反思:发展海南农业,必须要突破运销瓶颈,解决农产品出岛难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以运销为中心组织农业生产,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12个大中城市建立促销办事处,并首次提出“订单农业”的概念,随后又延伸至“放种订单”和“保价订单”,与龙头企业及运销大户牵线搭桥。“放种订单”即市场需要什么,就通过企业给农民种子种什么;“保价订单”则能在市场有风险的情况下,确保农民不亏本。

  当初,海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决定对农业部门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将省菜篮子办划归省农业厅管理,在农业厅成立“市场信息处”,赋予农业厅负责全省农产品运销的职能。

  1998年海南省成功举办首届海交会,为期四天,共签订合同236宗、113.41万吨,成交金额48.83亿元。时任分管农业的副省长韩至中用“三个想不到”总结首届“海交会”:“想不到客商之多,超过预期;想不到客商踊跃,洽谈认真;想不到成果显著,销售无虞”。

  此后,海南省政府决定每年举办一次“海交会”,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也逐年递增,2007年的签售订单量比1998年翻了四倍。海南热带特色农业逐渐在全国打出了品牌。在市场的驱动下,“海交会”的成功举办,促使海南农业由过去“只管种不管卖,不管是否卖出好价钱”的封闭式管理,改变为注重以销地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式管理方式。农民在市场面前,由被动生产变为主动出击。

  新技术新品种改变农业粗放形态

  通过“海交会”这个平台,海南农民不仅学会了主动对接市场,更学会了引进果菜新品种,增加科技含量,用品质征服市场。

  海南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陈文河说,海南1988年建省之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老百姓还处在刀耕火种的生产状态,不耕地、不晒地,直接挖地播种;汉区农民很多也不懂得变冬季资源优势为冬季经济优势,仍然停留在种植水稻、甘蔗、木薯的“农业老三篇”时代。

  陈文河说,当时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农民学会种植冬季瓜菜的技术。为此,海南省农业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双百工程”,省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元,进行百万农民培训和百项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连续进行了五年,不断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养新型农民。

  一年一届的“海交会”成了农民交流学习先进技术的平台。近年来,海南农产品新品种不断增加,荔枝、龙眼、芒果、莲雾、青枣等水果每个都有十数个品种。在种植技术方面,农民们学会了塑盘育苗、地膜覆盖、无土栽培、滴灌喷灌、水果套袋技术、芒果换冠技术、西瓜嫁接技术等。

  新技术、新品种的运用,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种植习惯和管理意识,海南果蔬的品质、外观也得到极大提升,市场效益更佳。

  记者在“2007海交会”上遇到定安农民陈龙,他每年都到海交会上来取经。“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这次我发现了无公害的种植方法和一种新型的喷灌材料。”陈龙说,他种了十多年的菠萝,这些年通过采用水灌施肥、滴灌喷灌的方式,菠萝产量增加了两倍。

  记者日前在海口市旧州镇岭南村也发现,当地农民种植丝瓜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为提高丝瓜的产出率和商品率,村民们每天太阳西下至深夜对丝瓜进行人工授粉。

  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农民种地也有高收入

  “2007年大棚哈密瓜价格好,四元/斤,一亩产量5000斤左右,扣除成本5000元,一亩地一茬能赚15000元。”陵水县英州镇大坡村村民黄良高告诉记者,他是当地第一个搞设施农业的农民,最早尝到设施农业的甜头。

  记者在2007海交会“设施农业科技馆”内看到,大棚种植的西瓜、哈密瓜果形好,味道甜。负责展示的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杨小锋说,利用大棚采用滴灌、喷灌、地膜覆盖等方式种植瓜果菜,有利于防治病虫害,而且不受雨水、天气的影响,农药残留低,瓜果菜商品率高,而且价格比普通种植方式高出一倍多。

  由于效益好,大棚种植方式普遍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目前全省设施农业面积已由去年的五万多亩,扩大到今年的12万多亩。乐东县佛罗镇符塘村集体种植哈密瓜,省农业发展银行给全村提供200万元小额贷款,每家每户都建起了自己的哈密瓜大棚设施。这种大棚哈密瓜按每亩成本6000元左右,产出可达到16000元,农民每亩可净赚10000元。

  大棚种植并不是个别现象,在三亚、陵水、乐东等地,记者看到,这里大棚设施农业遍地开花。大棚哈密瓜、西瓜、热带兰花、金钱树甚至野菜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也都呈不断扩大之势。

  作为首届“海交会”筹备组组长、现任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说,通过“海交会”这一大型的产销订货平台,海南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学会了如何精耕细作,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各级农业部门也学会了以运销加工为中心组织指导农业生产,为农民与市场之间搭起了有效的桥梁。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