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PE行业正在形成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欧美的经验表明,效率越低的市场,最好的投资经理与最差的投资经理表现的差异越大。根据对美国1980年到1997年的研究,最好的股票二级市场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18%,最差的为13.2%,而PE基金最好的年均收益率达243%,最差的则为66%

  Private Equity,作为一个新兴的资产类别,翻译成中文却很难做到简单明了。无论翻译成私募股权(似乎与私募基金很容易混淆,虽然大部分PE基金也是私募基金),或是私人股本投资(听着好像是个人投资而非机构投资,而实际上PE基金主要都是机构投资者),都很难一目了然地让中国人理解到PE就是对于未上市公司而非对于已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

  然而不管是否每个人的理解都一样,应该说这两年在金融圈里乃至普通民众里,PE这个名词的认知度无疑是在迅速上升。这一方面是得益于中国A股IPO在重开以前,中国公司没有上市渠道,外资PE基金帮助优秀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取得了巨大成功,如蒙牛、无锡尚德等,从而形成的明星效应;另一方面也要感谢部分PE人士和媒体人士在各种媒体平台的大力宣传,使得PE这个概念迅速普及。概念的普及也体现在众多追逐财富的“仁人志士”积极投身PE投资大潮,令如今的中国PE界格外热闹,不仅是外资PE的蜂拥而入,本土PE们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然而一旦什么东西形成了热潮,就会有隐忧,就会有担心。所以,与四五年前我们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什么是PE”不同,现在经常听到的问题是“PE是不是有泡沫”。

  的确,我也觉得PE的泡沫是在形成。与几年前相比,当时素质很好的公司,比如年利润1000万美元以上、年增长率百分之四五十的公司,要求的市盈率也不过4~5倍,而现在,大家知道,动辄双位数的市盈率。反过来,对外资PE来说,红筹上市途径被堵死和对A股上市规则的陌生,在风险和交易成本方面反而增加了。本土PE的风险也很大。很多本土PE的资金质量不够好(比如资金规模太小,无法作长期承诺、必须给予保底回报等),使得本土PE可能没办法采用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另外相对来说本土PE的投资分析工作做得不够,有些PE缺乏对企业管理的切身理解,简单地相信财务数字和上市故事,不是草率决策就是错失机会。当然本土PE基金中也确实有水平很高的,他们对本地市场特别是A股IPO规则的熟悉比外资还更有优势。

  那么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投资人是否应该规避PE了呢?个人觉得如同二级市场的周期性一样,PE行业也要经历很多的波动和考验,PE界可能在成功和失败两方面都会制造大新闻。比如美国在2001年高科技股票泡沫破裂之后,直到2004年,曾被VC投资的科技类公司倒闭的比实现IPO的多10倍(来源SVB Analytics Research)。但是PE是一个缺少流动性的低效市场,不像二级市场,盈亏立现,成败很快就能判断。PE投资的错误可能在很长时间里被掩饰,因此对PE必须从长期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的PE行业还远未成熟,但是从美国和欧洲的经验来看,PE投资回报还是略高于二级市场投资,因为PE的风险和成本更高,回报率自然要高点。更重要的是,欧美的经验表明,效率越低的市场,最好的投资经理与最差的投资经理表现的差异越大。比如根据对美国1980年到1997年的研究,最好的股票二级市场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18%,最差的为13.2%,而PE基金最好的年均收益率达243%,最差的则为66%。优秀的PE基金能带来的回报是无与伦比的,但并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因此,所谓时间越长,差距越大,或者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等规律应用在PE行业是最贴切的。

  总之,PE是一个长期的东西,投资要有长期的实力,回报要看长期,作为职业也是要积累再积累,厚积而薄发。这可能是有志于PE的国人最需要认识的。虽然整个行业存在泡沫,坚持原则而不随波逐流的投资者,使用严谨的分析方法,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洞察力,还是总有机会获得超额回报的。

  (作者为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投资合伙人)


会利平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