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国际扩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 18:14 中国产经新闻

  融入全球供应链凸显低成本优势

  本报记者 李汉桥报道

  “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当初在华设立采购中心,目的是为了给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服务,但现在跨国公司正逐步将中国企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球配置。”在日前召开的南京依维柯供应链管理研讨会上,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中国总裁郑显聪表示。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对汽车企业而言,建立和完善国际化的供应链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供应链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成长

  从2002年到2006年的5年里,国内整车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是22%—25%,产量也从200万台增加到720万台。得益于此,国内零部件企业在这5年中销售额也增长了3.2倍,形成了3296亿元的销售规模。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目前零部件市场已孕育成熟,并迅速实现了量上的积累。

  如果说伴随着量的积累,国内零部件企业已经实现了做大做稳的目标的话,那么合资企业的大量进入,则为中国供应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由质到量的转折提供了可能性。据了解,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经接近500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德国博世、美国李尔等,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合资公司的大量涌入,为中国的汽车企业在本地搭建起一条国际水平的供应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南京依维柯总经理周亮表示。

  可以认为,正是大量合资企业的建立,为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而强大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持续的低成本优势,则是零部件企业国际化的基础。“零部件技术没有整车技术那么敏感,因此,国际零部件巨头是愿意向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核心技术的。”国内某车载空调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不少专家也认为,中国企业对新技术消化吸收的能力很强,这样借助国外车企巨头的核心技术,中国零部件产品的质量就能迅速与国际接轨。

  据了解,中国目前有大批零部件企业,他们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突出,并且已经进入欧美跨国汽车公司的OEM市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则表示,目前整车价格持续下降的现状,使得汽车厂商不得不面对巨大的成本挑战。中国汽车供应链具备持续以低成本提供高品质产品的能力,这也是中国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独有优势。

  “虽然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与国外企业还有差距,但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供应链要实现国际化,关键就是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积极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张小虞对记者说。

  推进

  实际上,供应链的国际化,正是提高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基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在研讨会上表示,通过供应链的国际化,不仅能够推动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逐步具备与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抗衡的能力,还能让国内汽车企业得以继续保持低成本、高质量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撑。“汽车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服务的竞争,延伸到供应链的竞争。而优化、高效、高质、低成本的供应链,将为汽车工业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戴会长肯定地说。

  而与国内企业相比,合资汽车企业在供应链国际化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以南京依维柯为例,通过借鉴意大利依维柯、甚至菲亚特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国际化,这也成为了南京依维柯产品始终保持国际化水平的根本保障。

  在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中不断孕育成熟的零部件企业,显然已经具备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而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又将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通过这种持续的良性循环,中国将从汽车大国,真正发展成为一个汽车强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张小虞对此信心十足。记者李汉桥摄影

  【责任编辑 张秦宁】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