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电视剧“经典重拍”浪潮袭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觉新、瑞珏和梅表姐之间的情感纠葛是2008年版《家》的主线
1987年版《红楼梦》剧照
1995年版《三国演义》剧照
1987年版《红楼梦》剧中的林黛玉造型
1986年版《西游记》剧照学术界对名著研究一直保有热情,有条件把新的学术研究与电视剧载体结合;这几年国产大片在技术手段上的探索,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经验。今天再拍《三国演义》、《水浒》,那些历史场面肯定更震撼、更恢宏

  刚跨入2008年,制片人马中骏便感到电视剧市场上的某些巧合。

  拉开今年中国电视剧序幕的,是由他的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投拍的《家》。这部重拍自20年前经典的电视剧,运作时间长达5年。最后登陆荧屏的时间,非人为地定在了2007年底至2008年初。同样,慈文公司5年前立项的《西游记》,恰巧也在今年正式投入运作。

  《家》或《西游记》并非仅有的案例。观望今年几部最耀眼的电视剧的剧名,无一陌生——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剧《四世同堂》的重拍版去年年底刚关机;李少红日前宣布,新版《红楼梦》3月开拍;吴子牛已坐稳重拍《水浒传》导演之席;而《三国演义》,导演几度易主,还在甄选之中……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诸多改编自经典的电视剧将在2008年重新聚首。

  马中骏却认为这“纯粹是巧合”。在影视圈,马中骏被称为“经典重拍之霸主”,全因他翻拍了从《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到《笑傲江湖》的多部金庸经典。藏身影视剧幕后十多年,他已对重拍有自己的见解:“一般来说,间隔15年至20年左右,一部经典就值得重拍了。这时新一代观众产生,我们的重新解读才有新的价值。”

  一场“经典重拍”浪潮似乎正以集中而无畏的姿态袭来。

  20年,前与后

  1981年,导演杨洁接到改编《西游记》的任务时,导演王扶林接到的通知,是改编《红楼梦》。

  杨洁每拍一集《西游记》的酬劳是90元钱。6个月里,剧组辗转中国20个城市的荒郊野岭。没有特技的年代,杨洁的丈夫、《西游记》摄像师王崇秋为一个俯瞰镜头,想方设法,把自己绑在专洒农药的飞机肚子上,手持摄像机航拍。在拍到一半没钱的情况下,杨洁告诉剧组,“我们要用唐僧取经的精神继续拍摄。”

  1983年,《西游记》历时半年顺利完工。此时,《红楼梦》刚完成剧本初稿,从全国甄选出的少男少女们,正关在训练营里集中研究原著。这两部名著蓄势待发时,中国荧屏也正开始热闹起来——1983年,第一部长篇电视剧《四世同堂》开播,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伴随全国人民的年夜饭出现,“中国电视金鹰奖”也在此时创立。

  1986年和1987年,《西游记》与《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那时候,电视剧所受的全民关注远甚于电影和文学——张艺谋的《红高粱》刚刚拍竣,而琼瑶的小说也刚在中国内地出版。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前后,中国电视剧年产剧集在2000集左右。但谁也预计不到,“年产2000集”这个数字,会在1995年、2000年两次翻倍。到2003年,中国电视剧的年产量破万,并在近几年里稳固在13000集左右。杨洁那一辈导演技术简陋、资金短缺的历史,已然过去。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陆绍阳认为,时隔20年,经典名著重拍已经到了一个成熟期:“这些年,学术界对名著研究一直保有热情,我们有条件把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电视剧载体结合;其次,这几年国产大片在技术手段上的探索,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经验,今天再拍《三国演义》、《水浒》,那些历史战争场面肯定更震撼、更恢宏。”

  20年后,资本的力量也空前强大。导演尤小刚几年前就发现,电视剧生产制作领域正吸引社会各种闲散资金注入,除了大型财团高调介入,一些房地产企业也试图从电视剧切入文化产业领域。从2000年到现在,近百亿资金支撑着电视剧市场。

  接拍新版《西游记》的制片人张纪中信誓旦旦:“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所以杨洁导演殚精竭虑,也只能拍成那样。现在条件好了,我希望做出一个更好的《西游记》,不能那么简陋。”单集成本200万元的《西游记》“在整个华语电视剧市场都属最高价”,马中骏因而相信,新版《西游记》将成为“时代的精品”。他口中所比较的,动辄是《黑客帝国》、《指环王》这类好莱坞经典大片,“我们要用今天的技术手段去实现想象的世界。”

  重拍,难与易

  每拍一部电视剧,马中骏都要跟他的专业团队一起,对电视剧题材、演员、观众审美乃至收视率预先做评估。

  若论赚钱,重拍经典并不是稳固的途径。“要赚钱,我有《终极目标》这样的电视剧,小投资,20多万一集,利润可以达到150%。”在他的概念里,经典不是用来赚钱,而是为“提升品牌、注重外延”的文化价值,“如果新版《西游记》能像老版那样反复重播,这种价值是无法计算的。”陆绍阳教授则认为,对于80后一代的观众,亲近名著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如果通过电视剧的渠道让他们产生重新阅读的愿望,这就是经典重拍最大的意义。”

  作家茅盾曾说,凡是具有穿越时空能力的文学作品,都可谓之经典。王扶林当年拍摄《红楼梦》时完全是“战战兢兢”的心情。而今,接棒的李少红也感慨“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既然站在这个舞台上,就要想办法完成。”

  拍名著,看似得天独厚——有广泛牢固的群众基础,有扎实深刻的故事情节,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但正因如此,名著改编电视剧常常毁誉参半。“创作者不可能让全国观众都满意。”陆绍阳说,“每个人心目中的《红楼梦》或老舍、巴金都不一样。有这层隔膜,电视剧很难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导演汪俊在拍完《家》和《四世同堂》后坦言,“不想再接名著了,压力太大。”

  但投资者想得更多。“我希望经典改编电视剧能帮助我们开拓海外市场。”《西游记》还没开拍,马中骏已胜券在握,“已与日韩、欧美、中东和拉美国家谈好购买意向。”马中骏以前制作的《神雕侠侣》曾让香港无线TVB大吃一惊,“他们告诉我,看完内地版的《神雕侠侣》,TVB以后不敢拍武侠片了。”马中骏更大的野心是,以电视剧为传送带,向海外输出中国文化。他甚至为此提出一个新词:“汉流”。

  未来难以预计,正如《西游记》导演杨洁曾说的:“一定会有作品超过它们,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Related相关

  国产电视剧:数字繁荣

  技术、资金、大量创作,果真能让中国电视剧事业展翅吗?

  在影视圈浸淫20多年的尤小刚,对今天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并不乐观:“确实,中国电视剧年产量世界第一,但中国的电视台每年实际消纳量只有7000多集,6000多集是浪费的。”

  从数字上看,中国电视剧的投资和创作空前繁荣,制作机构从几年前的400多家发展至2700多家。2004年度,电视剧广告投放总额占到电视广告投放总额的44.1%。尤小刚觉得,正是这种如虹的气势,吸引大量风险资本进入电视剧市场,“很多人几乎把它等同于股市,但这只是虚妄之火。”

  “投资多,对电视剧创作是一种摧残。”尤小刚说,以前的演员、导演们拿低报酬,却肯花时间研究剧本、精心制作一部电视剧。这种情景已成历史。“现在,大把钱放在你面前,本来一年精拍两部电视剧的演员,现在拍四五部。你可以选择不拍,后面有大堆人等着。”这种“掠夺性开采”,已经严重损耗了影视剧创作者对艺术的执着。

  尽管大批资金流入电视剧市场,但真正留在观众记忆中的作品却很少。马中骏认为,这正是这个市场“虚假繁荣”的体现:“一方面,拍电视剧门槛太低,拿了500多万投资就跑来拍戏。但真正能在电视上跟观众见面的,一半都不到,大量资金被浪费;另一方面,播出权被电视台垄断,实际上播出渠道是被限制的。”

  在全国数千家影视剧制作机构中,像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这样能拿出四五千万成本投资一部电视剧的,“国内就没几家。比起国外,这相当于及格水平。美剧《越狱》单集成本是400万美元,这属于正常投资,光是卖到日本,《越狱》就完全收回了成本。”

  若有资本支持,是否就能做到精致?尤小刚反驳了这个观点,“电视剧是人文艺术的作品,是精神创作的产品。它是不受金钱制约的。”他甚至反对自己的房地产商朋友们进入电视剧市场的投资,“如果一些大导演、好演员精心打造,每年产出7000集左右的优质电视剧,这个市场将会良性发展。每年绝不能超过10000集,否则再过十年,电视剧业将走向衰退。”


吴丹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