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汪俊:拍《家》《四世同堂》非常过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接拍电视剧《家》之前,很多人提到汪俊,总是加上“偶像剧导演”的前缀。待他接拍《四世同堂》,又有人说,他拍的将是“偶像版《四世同堂》”。

  汪俊显然不喜欢这种说法。“今天的电视剧跟以前有很大区别,特别讲究质感。现在是官能时代,必须用虚一些的手段包装视觉效果。”新版《四世同堂》中,汪俊选黄磊饰演祁瑞宣,一个胸有大志却彷徨失措的教书匠;选蒋勤勤饰演韵梅,一个支撑祁家后院事务的妇女。他觉得,“电视剧不像艺术电影,必须拍得很写实。我们不能找歪瓜裂枣的人来演,得照顾观众的审美习惯。”

  2007年12月25日,新版《四世同堂》在北京关机,大约今年4月份登陆央视。与此同时,汪俊执导的新版《家》作为2008年开年大戏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陆续播出。

  重拍巴金的《家》和老舍的《四世同堂》,对汪俊来说“非常过瘾”,“他们的作品有永恒的魅力,那是今天的原创剧本所缺乏的,两部小说里的人物都复杂而真实,很吸引我。”但他也觉得,“重拍经典就像戴着镣铐跳舞。”

  新版《家》的导演,原先是香港地区导演关锦鹏。当汪俊接替上任时,从团队到剧本,都换了数轮。

  汪俊之前的作品很多,都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这样热播的都市言情剧,接下《家》后,压力仍接踵而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万众瞩目,但这是双刃剑,背负骂名的风险很大。”

  他跟学者余秋雨、巴金的女儿等人一起讨论《家》的改编,“我始终觉得,最让我着迷的是巴金笔下的人物和情绪。现代人都是快餐式爱情,很难想象当初那种含蓄执着的、为诺言可以去死的感情。”

  《家》的编剧杨曼丽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家》《春》《秋》,但捧起小说后,前后看了十几遍:“巴金的小说构架庞大,人物众多,文学气息浓厚。我把自己彻底放空,像一个外来客慢慢进入,感觉更震撼、更真实。”

  拍摄《家》的整个过程中,汪俊手边始终放着小说《家》《春》《秋》,“每句台词都要琢磨,能不能改,怎么改?”在觉新与梅表姐分离的那场戏里,汪俊为“要不要让他们拥抱”这个问题考虑了良久,“小说里是没有的,两人始终隐忍着感情。但对电视剧来说,要有一个高潮,要给观众一个交代。”汪俊拍了拥抱和不拥抱两个版本,最后,他选择了前者。

  有人质疑,巴金原作里“反封建”的主线在新版《家》中被削弱,主要情节变成了觉新、瑞珏和梅表姐之间的情感纠葛。汪俊激烈反驳:“这样说的人一定没有完整地看过《家》。我们用更戏剧化的手段表现剧中人的情绪,就是要把悲剧拍到极致,让观众去控诉封建社会。《家》就像茶,要慢慢去品。”

  1990年,汪俊曾在导演李莉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中客串角色,而李莉,正是20年前老版《家》《春》《秋》的导演。“李莉的老版,我看了一部分,不愿被影响,没有看完。总的说来,她的节奏舒缓,演员表演本分,而我的更张狂一些。”

  汪俊把《家》视为自己“拍得最用心的一部戏”,而《四世同堂》,则是“难度最大,最累的”。

  为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平古城,《四世同堂》剧组在4500平方米的摄影棚内搭建老北京四合院;为细致体现当时的人文氛围,剧组请教民俗专家,哪怕一幅灶君画、一顶虎头帽都按照当年的制作工艺精心复制。“我们的长镜头、升降机一用,你就知道跟老版有多大的区别”,在一场日本军队进驻北平的场景里,汪俊第一次调度上千群众演员,从低到高地俯拍一座黄沙漫天、苍凉滞重的北平古城。

  更吸引汪俊的是“老舍笔下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演员和导演总是一边拍,一边笑或落泪,“我们老是停下来说,老舍太绝了,怎么能那么准确地把握人性?他骂得过瘾,我们拍得也过瘾。”在汪俊从前的拍片经验中,这是从未有过的。“《四世同堂》的现实意义在于,今天你再在人群中寻找那些愚昧、自私、趋炎附势的形象,还是能找到。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仅是在演戏,也在表现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我们是在对老舍先生和这部经典致敬。”

  1983年版的《四世同堂》里,28岁的赵宝刚饰演祁家老二,23年后,身为名导的他再度出镜,在新版中跟香港演员元秋一起搭档出演汉奸夫妻。回想起旧版,赵宝刚认为“节奏是慢了点,但所有的演员都百分之百投入塑造每一个真实的人物。”新版《四世同堂》拍竣后,他拍着汪俊的肩说,“咱们这个版本,跟老版没有可比性,它完全是个新东西。”

  结束《四世同堂》后,汪俊想做些轻松点的作品,“戴着镣铐太累。尽管那确实充满诱惑。”


吴丹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