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0亿吨外调水将进京 北京供水体系战略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明三

  2010年,南水北调进京,断流多年的永定河将重现"卢沟晓月"当年盛景。

  自1999年遭遇持续9年的干旱以来,北京被迫压缩供水,从此前的供水高峰40亿方/年,降到目前不足35亿方,每年供需缺口5亿方甚至更高。

  在水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不断挤占生态用水,生态成为缺水的最终承受者。永定河断流就是这样一个象征符号。

  而南水北调每年10亿吨外调水,可望基本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

  1月1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在南京市召开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作为向北京应急供水的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已进入攻坚阶段,到北京奥运会前具备通水条件。根据临时通水目标,全年将向北京安全供水3亿立方米。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焦志忠介绍,2008年全市计划供水总量38.9亿立方米,北京市已将南水北调3亿立方米水列入供水计划。

  "我们将对北京市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系统进行战略性调整。"北京市水务系统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在支撑城市发展的同时,北京更想做的是涵养地下水,给生态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这个思路在<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供水体系战略性调整

  根据<总规>,北京未来供水体系将围绕南水北调和密云水库两大水源重新布局。

  具体方案是:在保证中心城市用水的基础上,南水北调主要负责中轴线南部地区新城(房山、大兴、门头沟、通州、亦庄新城和长辛店地区、海淀山后地区)供水,密云水库则适当补充温榆河以北的新城(密云、昌平、怀柔)用水。两大水源以团城湖为枢纽丰枯互济。

  北京将分两步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完成这一战略调整:2010年前投入79亿元,使北京具备接纳10亿吨调水的消化能力;2010年后追加投资48亿元,到2020年可消纳外调水14亿吨。

  工程建成后,北京市城市供水系统将形成"26213"的空间布局:以两大动脉(中线总干渠、京密引水渠线)、六大水厂、两个枢纽(团城湖、大宁调节池)、一条环路(五环)和三大应急水源地(怀柔、平谷和张坊应急供水工程),构成北京未来的城市供水网络体系,实现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和外调水五水联调的格局。

  "这个配置原则主要是支持北京中心城区的发展,"上述水务官员说,周边新城包括海淀山后地区、丰台河西地区、首都机场和温榆河生态走廊,都将是南水北调的受益地区。

  而在水资源使用方面,北京将坚持"优先使用南水,其次地表水,最后地下水"的用水次序,以最大限度涵养地下水。比如,2010年10亿吨南水入京时,9.1亿吨用于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0.9亿吨用于生态环境。届时,地下水的供水比重将由2000年的67%下降到2010年的45%,再生水将由0.1%增为13%。

  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主要依靠密云、官厅两大水库以及自来水集团水源井、城区自备井供水。上述战略调整将打破这个供水格局(中心城区将通过关井压采,使自来水厂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特别是密云、官厅两大水库,其供水功能减弱后,将更多地承担生态功能和水资源共享储备功能。

  "密云、官厅周边的水源保护区,守着两大水源却没有用水的权利。"该官员说,将来要考虑库区周边密云新城、昌平新城和顺义新城的发展,要回补给他们一部分水。以顺义为例,目前每年调出1.5亿吨左右地下水支持中心城的发展,南水北调通水后,这部分水应当考虑向顺义新城供水。

  而官厅水库尽管还要继续给城市供水,但在地域上可能会有所调整,将由主要给京西供水转向改善京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有关方面正考虑用官厅水恢复卢沟晓月盛景,改变永定河下游多年断流的局面,这样更符合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就近利用。

  供水权转让?

  供水格局的调整也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官厅和密云水库是北京最主要的地表水源,年均供水10亿吨,约占北京总供水量的1/4。1999年以后,在上游来水锐减的情况下,两库年均供水量仍维持在7.4亿吨左右。2010年南水北调通水后,两库计划供水量将削减到6.2亿吨。

  在供水压力得以缓解的同时,两库功能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官厅水库主要功能由"防洪、供水、发电"转变为"防洪、水资源储备和生态供水";密云水库在继续供水的同时,更多地承担生态供水和水资源储备功能。

  "优先使用南水北调的水,两大水库即使有充足的水也不能敞开供水。"官厅水库管理处主任李运来认为,这意味着两库为给南水北调"让行",实质上让出了供水权。

  官厅水库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水权转让"将直接影响水费征收以及水库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李提出的一个方法是,将储备水资源水量合理纳入水费征收中,用于补偿水库运行管理成本。

  李的主张在北京水务界还没有取得广泛认同。"北京市不存在供水权转让的问题,"上述水务官员说,水资源是国家的,官厅水库只是代表北京市政府对水资源进行管理、调度,并不拥有供水权。

  而且,北京市对水资源配置进行战略调整,某一个部门可能受到利益的损失,但是从总体上看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不过,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水权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根据<总规>,北京市配套工程总投资79亿元,将通过北京市政府拨款、自来水公司和其它业主投资及银行贷款等渠道筹集。其中北京市财政拨款约4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1%。通过招标引进的项目法人投资约12亿元。

  这些社会投资的水厂尽管还没有建成,但个别地区已经开始操作了。它们投入使用以后肯定要通过卖水来维持运转。

  按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测算,外调水进京口门水价为每吨约2.3元,供水范围内自来水价格约4.9-5.7元(不含污水处理费)。而<规划>预测2010年北京用户对自来水的可承受价格为8元/吨,当然要适当考虑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至于生态用水,北京市已经达成共识,将由市政府买单,但是相应的政策目前还没有出台。

  调度管理由谁主导?

  但是在南水北调进京以后,由谁主导?以及如何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因为有关课题还在研究当中,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国家分别组建了中线水源公司和中线干线公司(简称中线公司),分别负责丹江口水源工程和从丹江口陶岔渠首到北京团城湖1271公里输水总干渠的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提出了由中线公司主导的二级管理模式——中线公司在总干渠沿线分设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分公司,并拟在北京境内设惠南庄、大宁、团城湖三个管理所,对工程进行统一的调度运行管理。

  但北京方面认为,北京段位于总干渠末端,南水北调水要与密云水库和当地地下水进行联合调度,供水对象主要是北京市的自来水厂,要求供水保证率高,因而须由北京市统一管理北京段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

  考虑到这些因素,<总规>主张建立北京市南水北调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北京境内总干渠和配套工程。该机构也分两级设置:一级管理机构内设北京市南水北调调度管理中心,对进京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管理,负责总体调水计划的制定、水质安全监控和市内配套工程生产调度、水费征收和水质保护等。二级管理机构则根据工程走向按地区设置,初步计划分为房山、京西、京南三处。

  如果这个方案可行的话,用水户将按市政府确定的水价,给北京市南水北调管理机构交纳水费,环境生态用水、回灌地下用水则暂由市财政支付。北京市将从中线总干渠北京段进口计量进京水量,作为向中线公司支付水费的依据。

  中线调水涉及丹江口库区、汉江上游、汉江下游和受水区沿线各省市,情况复杂,难度极大,有关问题目前还在研究之中。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蒋云钟教授参与了中线调水管理体制的课题研究。他说,在调度程序上,可行的办法是,受水区各省市先提出用水计划,中线公司汇总后与水源公司协商,水源公司根据上游来水和下游用水情况计算出可调水量,再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下,与各方协商。

  蒋说,调水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在中线调度决策和运行管理上,存在多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在水利部设立南水北调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局,召集受水四省、市和中线公司、水源公司会商,制定分水方案,报国家发改委或国务院批准执行;其次,可以考虑有关各方组成调度委员会,共同决策;第三种可能是,如果不再成立新的调度管理机构,也可以由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出面,协调各方调水。

  最终选择哪种方案,目前还没有定论。北京方面的意见是,如果他们的方案得不到国家批准,将要求中线公司在北京段供水调度中,尽量保证按北京市需水要求落实进京水量。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