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进广东省委建言:2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要重新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黄磊 实习记者 叶石界

  1月15日开幕的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民进广东省委提交的<2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是因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至目前,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全省已有11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与5个珠三角城市共建了2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但是在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自2007年9月份,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鲁开垠就开始率调研组开展调研。

  民进广东省委参政议政处处长张廷有向本报记者透露,此份提案得到了很多部门的重视。

  2600亿产值背后的隐忧

  据测算,这些产业转移工业园按规划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600亿元,相当于2005年山区及东西两翼14个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2.7%。

  但提案指出,虽然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建设对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而现实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会严重制约着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产业转移工业园缺乏宏观规划,主要表现在区位布局不合理和产业定位不明确这两方面。

  二是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三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后续用地指标不足。鲁开垠对本报记者表示,转移工业园区在首期开发用地指标基本有保证,但是二期之后的后续开发用地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四是没有相应出台针对产业转移方的激励政策。

  五是缺少促进园区发展的配套政策。如出口优惠、异地改造贴息、税收优惠和运输补贴等政策跟不上园区发展的需要。

  六是产业转移工业园劳动力资源不足。由于经济不发达,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了本地缺乏劳动力,引进来的企业招不到足够的、合适的产业工人。这是园区普遍忧虑的事实。

  提案执笔人鲁开垠还表示,在同一个地区同时批准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数量太多,既造成土地资源紧缺和限制了园区规模的发展,也导致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扶持财力,同时也导致了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

  合理定位

  鲁开垠认为,政府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在决策之前没有进行相关的调研,从而对当地的资源和地区间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深入、客观的认识,有些地区盲目地一哄而上,导致了产业园区混杂、规划不合理,进而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发展。

  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方式,还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从地区间合作的角度来进行宏观的统筹。地方政府有了这个意识后,再来确定工业园区的规划,这样才"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

  比如园区招商引资时,要按照产业规划目标,根据本地的资源、交通等特点,发展专业化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从而在产业分工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另外,产业园区的宏观规划,可以考虑相邻地区的合作。

  "在地区边界共建一个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形成规模效应,一来可以减少各地工业用地的压力,同时完善的配套设施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等负效果;二来可以集中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工业园区的产出效益,同时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利益共享和共同发展。"鲁为本报记者解释。

  鲁还认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宏观规划也涉及到地区间的环境问题。虽然转移的主要是低端的制造业,但产业转移工业园实行环保先行的方式,经过严格的环保审批,把高污染的企业拒之门外。这样可以降低发达地区企业对欠发达地区的污染,"保证了园区所在地的环境生态安全"。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