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产公司债:防御性理财工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03:50 第一财经日报
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调控阶段下产生的庞大资金需求,以及由于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红利的未来稳定收益而带来的偿付能力,注定了房地产上市公司会成为公司债市场中的明星 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由于公司债主要用于改善资本结构,将短期借债转变为长期借债,因此其发债期限期更短,利率也将更吸引人 尽管身处房地产及股市持续繁荣之下,公司债这一新兴投资品种依旧坚定地破冰而来。 去年9月,作为内地首个公司债,长江电力公司债上市即被一抢而空。长江电力公司债的成功发行,令对资金需求巨大的地产公司看到了另一种融资方式的广阔前景。 金地集团(600383.SH)于去年12月末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已接到证监会书面通知批准,拟发行8年期12亿元公司债。由此拉开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发债序幕。在它身后,万科A(000002.SZ)、保利地产(600048.SH)的公司债计划正蓄势待发。 截至2008年1月15日收盘,在沪市大盘指数下跌0.9%的情况下,内地首个发行的、票面面值为100元的07长电债价格为99.78元,上涨0.1%。次日,在沪市大盘指数下跌1.5%左右的时候,07长电债价格为99.77元,下跌0.1%。广发证券有关人士认为,公司债券更加适合作为投资者长期投资策略中的一个投资品种,但不适合个人投资者做短线的投机炒作。以07长电债为例,近几个月该债券在交易所每天正常的波动幅度不会超过1%。 根据有关政府部门截至2006年底的统计,公司债余额占GDP比例不足3%。而在成熟市场如美国、日本,公司债却是举足轻重的投资工具。2007年一季度,美国公司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将近100%。2005年美国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大约是股票发行规模的6.5倍。日本更是全球第二大公司债券市场。 在中国,由于固定获得投资收益的渠道不多,流动性过剩造成股市及楼市的泡沫泛起。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又进一步带来投资风险,无论是2007年的多次股市暴跌还是近几年日趋严厉的楼市调控,都在加大投资上述两种市场的收益不确定性。 其实,对私人投资者而言,可以借鉴成熟市场中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将大量的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的经验。相对于已经推行的企业债券来说,公司债的信息披露可能会更充分;相对于现有的中长期国债和金融债,公司债的收益率相对要高。因此公司债推出之后,一些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可以选择投资公司债,而这可以为当前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其中,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调控阶段下产生的庞大资金需求,以及由于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红利的未来稳定收益而带来的偿付能力,注定了房地产上市公司会成为公司债市场中的明星。 目前已经获得通过的金地公司债计划,拟发行8年期12亿元的公司债。正在等候证监会通知函的还有保利地产拟发行3~10年的43亿元公司债,万科拟发行3~7年的59亿元公司债,北辰实业拟发行不低于3年的17亿元公司债等,中粮地产拟发行不超过10年的12亿元公司债。记者了解到,目前地产已成为A股市场申请公司债数目最多的板块。 相比目前已经存在的企业债,公司债的优势显而易见:期限短、利率高、偿付能力有保证、信息更透明。截至2007年,企业债的期限基本为10~15年期,票面年利率最高为去年8月份冀东水泥发行所提出的5.49%,其他的企业债票面年利率为4.3%~5.4%之间。而已发行的07长电债虽然是10年期,票面利率为5.35%,但是在第七年企业为投资者提供按面值回购的优惠。已递交申请的万科公司债,根据其内部人士透露,此次拟发行无担保债,市场尚无首例,利率未必低于同期银行贷款。目前,3~5年的贷款基准利率为7.38%(含五年)。 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由于公司债主要用于改善资本结构,将短期借债转变为长期借债,因此其发债期限期更短,利率也将更吸引人。金地公司债则相比07长电债期限短两年,而且该公司预计同样将提供回购优惠。票面年利率也不会只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商定,而是由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通过市场询价协商确定。通过市场机制确定债券发行人的信用价值。 另一方面,金地已出台的公司债方案宣布公司原股东优先配售的比例将不超过本次公司债发行数量的50%,相比07长电债只提供10%的公司债供投资者购买的状况,房地产上市公司因融资需求更密集,以及公司债的审批较企业债灵活,可以为私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的机会。从企业方面来说,由于公司债采用了“一次核准,分期发行”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资金的闲置,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发行人可以根据对市场利率水平的判断和资金需求状况,进行有节奏的发行,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公司债还将多层面强化对债券持有人权益的保护。例如目前将实施的多个公司债计划将在国内首次引入了受托管理人和债券持有人会议,同时设定了多项偿债保障措施,强化了对债券持有人权益的保护。债券将提供持续信息披露和跟踪评级安排,从多个层面强化对债券持有人权益的保护。 吴晓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