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飞来的寿险牌照" 建行、平安另辟联姻捷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01:0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乐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纸尚未出台的文件,再度将传言中的建设银行(0939.HK,601939.SH)与中国平安(2318.HK,601318.SH)之间的姻缘推向风口浪尖。

  按坊间传闻,这份旨在使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破题的文件,最终立意将是允许银行参股现有保险公司,新设公司不在政策破冰之列。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平安与建行的合作模式正是沿着这个路径来设计的,一张尘封多年的寿险牌照可能为两大鳄的合作辟出蹊径。

  三载"建安恋"

  放眼中国内地众多银行与保险公司,平安人寿是最早向对方伸出橄榄枝的机构。1996年该公司便成立银保事业部,开始寻觅银行伙伴进行业务合作。随着2000年"千禧红"全国热卖,更多的国内寿险公司也加入了银保合作大军。

  然而,随后的费率战让平安这个先行者止足。2004年,华人寿险资深人士梁家驹加盟平安,并领衔银保事业部,大规模网络收缩随之展开,该公司2004年、2005年银保规模保费收入分别同比下滑55%和28.2%,总规模也从2003年的百亿之上直落到2005年的52.24亿。

  规模大幅下滑的同时,平安也在寻求突破。坊间传言,自2005年开始,平安便开始与建设银行接触,寻求新型模式的合作。

  于是便有了之后见诸报端的IC(保险顾问)模式试点,在2006年初的启动仪式上,原本仅限于深圳一地的实验,竟引来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与昔日建行董事长常振明的联袂出席。

  有业内人士评论认为,对于双方而言,IC试点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日后的合资公司做准备。与此同时,合资银保公司的筹备已经破题,甚至有关设立的可行性报告也与IC项目进展一道,被直接递向相关监管部门。

  按IC工作小组的一份汇报材料,实验之初,效果是相当不错的。试点半年之后,IC模式保险业务的收入已占到试点网点的代理保险业务总收入60%以上。IC经理的人均出单件数和人均保费也分别达到了同城平安个险代理人的3倍和7.5倍。

  2007年中期,梁家驹曾坦言,"如果是自己的银行,一定会做得更好。"

  三年之后,跃跃欲出的文件和传言中的牌照,或为建安恋再续前缘。

  飞来横牌

  随着一纸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上报的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问题的请示文件流传坊间,银行参股保险公司成为可能。

  该文件原则同意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试点范围为三至四家银行,但对银行投资保险公司的股份比例范围等,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这份落定于2007年岁末的上报文件,可能于2008年3月左右下发。

  这也是继2006年9月21日保监会出台<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之后,银行与保险公司间深入股权合作的首份另一合作方向的文件。

  前景既明,此时摆在建行与平安之间的却仿佛是一道歧途。按上述文件的思路,银行作为发起人设立新保险公司的模式并未被监管层接纳。双方合作惟有银行向现有保险公司参股一途。

  然而,此时两者均已上市,若建行直接参股平安人寿,也与中国平安集团对专业子公司高度控股的一贯思路相违。

  而对于此间媒体关于"建安恋"已破裂的传言,前述人士透露,建行与平安恰恰走的就是这个路径,"建安"之恋的基点是一张尘封多年的寿险牌照。

  该人士透露,这张牌照是17年前平安向央行申请的深圳平安人寿。

  据记者调查,1990年前后,产险起家的平安保险开始涉足寿险领域,向深圳当地的人民银行申请成立了独立法人资格的深圳平安人寿。

  这在平安之后的扩张中是个特例,尽管随后平安进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天津、青岛六地时也伙同当地企业成立独立核算的法人机构,但后者均在1994年7月-1995年4月之间,按央行理顺机构体制的要求,进行了资产一体化改造,最终变成与今日类似的总公司属下的分公司。

  总部之畔的深圳平安人寿,却在那场旨在理顺体制的改造中幸存了下来。直到2002年,中国平安进行上市前的集团化改制,深圳平安人寿方将其所有业务平移至新成立的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

  幸运的是,那张如今看来极其珍贵的牌照却未在5年前注销,一直在正常地进行工商登记。平安管理层似乎有意在谋求新的模式让这个牌照继续发挥作用,如今,政策新规的出台使得建行参股平安借助这一载体成为可能。

  但是,无论与建行合资公司的项目本身还是"借牌"一说,记者向平安方面求证时,公司发言人均表示:对市场传言不予置评。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