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应当珍惜目前流动性充沛的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23:25 中国经济时报

  ■一家之言■苏剑

  我国目前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流动性过剩”,无非就是货币供给过多,社会购买力过大。实际上,“流动性过剩”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我国和其他转轨国家历史上都曾经经历过。

  自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原计划经济国家由于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消费品生产严重不足,于是收入比较稳定而且较高的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就无法完全得到满足,当时普遍存在的各种票证就是这种现象的明确反映。有收入、想消费但却没有东西可买,于是只好把钱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强制储蓄”。这种“强制储蓄”一年一年累积下来,几十年之后,相对于相关经济、尤其是相对于相关经济的消费品生产能力来说,就形成了巨大的过剩购买力。这时,如果要实现经济转轨,就得面对这种巨大的过剩购买力。

  我们知道,经济转轨有三大要素,即市场化、企业改革和宏观经济稳定。市场化的核心是市场决定物价,也就是放开物价,但是物价一旦放开而如果企业改革尚未有足够大的进展,这种“强制储蓄”所累积起来的过剩购买力就会导致超速的通货膨胀,从而破坏宏观经济稳定。而如果先进行企业改革,通过企业改革提高经济的生产能力,随着经济的生产能力的提高,这种过剩购买力与生产能力之间的缺口就越来越小,最后当这种缺口足够小的时候,完全放开物价,实现市场化。这样,经济转轨的三大要素就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三大要素进行的先后顺序非常重要。

  我国采取的是后一种策略。采取后一种策略的另外一个好处是,由于物价没有完全放开,所以“强制储蓄”所累积起来的过剩购买力就一直存在,因此就不必担心经济出现需求不足的局面,我们只要埋头进行企业改革,增加供给就行了。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是第一种策略,采取“休克疗法”。“休克疗法”首先做的就是放开物价,但物价放开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甚至由于企业和老百姓不熟悉、不适应市场经济而下降了。于是在巨大的过剩购买力作用下,物价放开就导致了超速通货膨胀。超速通货膨胀不仅破坏了宏观经济稳定,还把老百姓几十年来积累起来的财富一夜之间一扫而空。老百姓没有了购买力,自然就没有了消费需求。于是,这些国家不仅得设法增加供给,还得设法增加需求,而在没有购买力的情况下,增加总需求何其困难!

  因此,我们应当珍惜我国目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流动性过剩”,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流动性充沛”。至少,“流动性充沛”的情况下,我们无需担心需求不足。想一想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轨之初左右为难的窘境,再想想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面对需求不足束手无策的局面,就可知目前“流动性充沛”的局面多么难得。

  然而,“流动性过剩”毕竟是个问题,它对我国构成了通货膨胀压力。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觉得我国应该设法把目前过剩的流动性储存起来,使其对我国经济目前不构成压力,但在以后流动性不足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用。怎么储存?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资产都是有流动性的,所谓资产的“流动性”指的是该资产被转换为交换媒介的难易程度,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这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直接用来买东西。不同资产的流动性是有差别的,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其流动性在各种资产中是最大的,而且也正因如此,它才被认为代表了现实的购买力。我们可以设法让老百姓把手中持有的货币转换为流动性稍差一点的资产,如黄金,以后在总需求不足的时候再设法让老百姓把黄金转换为货币。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同时又保持了流动性充沛的局面。

  那么,黄金从何而来?我国可以用外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如何刺激老百姓把资产在货币与黄金之间按照政府意图进行转换?中央银行用黄金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即可。在我国目前国债存量太小,不足以执行货币政策,而为了控制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不能通过大量出售外汇来回笼货币的情况下,我国中央银行就需要一个合适的金融资产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黄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中央银行用黄金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即可刺激老百姓把资产在货币与黄金之间按照政府意图进行转换。当然这一做法的成本可能会比较大。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