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税利与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0:34 《财经》杂志网络版
减税是好事,但如果它仅授权一部分人从政府项目中得益,花的却是另一部分人的钱,就另当别论了 【网络稿专栏·卡托专栏(Cato Column)】中国政府将对国家税法做出重大调整。2007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一个更好的税收体系,希望借此来安抚那些在经济大潮中还未尝到甜头的人。 2008年3月1日,中国政府就将启动这项改革——个税起征线将从目前的每月1600元提高到2000元。也就是说,全中国70%的劳动者将无须缴纳所得税。目前,中国只有50%的劳动者交税,这已完全足够。而一旦新政策起效,政府开支将由不到三分之一的劳动者直接承担。 中国劳动者降低税收的愿望被满足了,然而减税应该是与支出的缩减相辅相成的。如果政府提供的服务都无需人们支付,对政府功能扩张的要求将永无止尽。荒谬的是,当一样东西成为免费时,它就会变得异常难得。诚如美国经验所示,政府财政若发生收支脱节,就会产生问题。在任一体系中,但凡有一部分人要为其无法享受的服务承担大笔费用,都可能滋生持续的憎恨情绪,以及根深蒂固的政治利益分歧。 1935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联合国会推行了“社会保障项目”。他们认为,大萧条之下,使美国人重燃希望的最好办法就是保障每个人退休后的收入。73年过去了,“社会保障项目”依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政府工程,每年耗资超6000亿美元(约4.4万亿人民币),几乎等同于中国政府每年的税收总额。 而事实上,“社会保障项目”已演化成一个大规模的财富转移器,将财富从可支配收入很少的年轻劳动者身上,转向对财富几乎无甚需求的退休老人。这一项目的资金虽然来自专项税收,但在未来一二十年内也将开始入不敷出。许多政客私下都希望对项目作出调整,但退休老人是一支很有组织性的选举力量。若有政客胆敢对“社会保障项目改革”谈论上半个字,老人们将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他。 现任总统小布什在意识到现实前景越来越不容忽视后,在2005年曾尝试对“社会保障项目”做出改革。当时他刚刚赢得总统连任,共和党也在国会中占多数席位,且布什所提的改革方案也堪称合理,但他很快还是碰壁了。 这样,领导者们发现,前人往往无法预见未来情况的改变,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可能发生的变革,因此他们当初的决策往往遗害无穷。 交税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但在某种程度上,公民通过交税成为了政府的“利益相关者”,因为从此他会有这样的意识——要想政府发挥更大的职能,他就得为此“买单”。比如,在英国买东西要付增值税,这就是在为政府服务买单。在福利政策负担沉重的欧洲,人们可能还不打算抛弃这种政策,但不消说他们交税的时候也多少会感到拮据(和香港一样,现在欧洲有很多国家都通过采用统一税率领会了税收的真谛)。 收入税缩减可能让中国不断增长的庞大经济付出一定代价。官方统计显示,提高起征线后,每年的税收收入将减少300亿元。不过,2007年中国所得税总额增长了12.9%。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总额估计将超过5万亿元。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这一数字仅为1132亿元。 不管政府是何体制,在一项目中维系支付者、受益者间的相关性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改革税法,想必是将设计出自己的一套体制。这种体制也许与那些产油国的情形不无相似:财政收入并非源于税收,但被用于为民众提供大量的补贴和公共福利项目。但同时,却也抹煞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自由的政治表达权。 减税是好事,但若它仅授权一部分人从政府项目中得益,花的却是另一部分人的钱,就另当别论了。这种授权最终将衍生出一种“授权思维”,无法解决人民最深层的需要。■ 作者大卫·多纳迪奥(David Donadio)为美国卡托研究院(Cato Institute)研究员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