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际大背景下食用油价格高涨的国内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07:58 经济参考报

  尽管近期我国调低了大豆进口关税,但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却仍然一路走高,国内市场大豆和大豆油价格也随之继续高涨。一些市场人士和大豆问题专家指出,全球商品价格普遍上涨背景下拉动的中国食用油价格高涨所产生经济、社会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政策及其宏观调控措施发出了警示。

  记者近日在辽宁和黑龙江两地的期货与现货市场采访看到,目前大连进口大豆的到岸价达到每吨4600多元,一桶5升装的转基因豆油卖到约60元。在黑龙江大豆主产区黑河市,大豆现货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4.1元左右,农民还惜售。大豆及其豆油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消费和市场稳定带来影响。

  大连市金州区三房身村农民刘喜兰告诉记者,她家经营油盐酱醋的小店从去年11月初开始已经不卖豆油了,原因是价格涨得厉害。这位60多岁的农村大娘说:“2006年秋天豆油价格每公斤9元,现在接近12元。一些农民买不起了。”71岁的农民孙锡宾对记者说,他去年种了两亩大豆,收成400多斤,全部到当地小油坊榨油了,每斤交1角钱的加工费。这样就不用买高价豆油了,榨油剩下的豆饼还可以拿回家喂牲畜。刘喜兰和孙锡宾等几位农民都谈到,吃的东西涨价太多,生产资料也涨价,让不少农民感到手头紧了。

  交易数据显示,去年10月下旬,美国CBOT大豆期货价格在每蒲式耳1000美分以上。进入11月下旬,在国内大豆期货价格有所下跌的情况下,美国CBOT的大豆价格却在“感恩节”之后继续上涨到每蒲式耳1100美分左右。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问题专家刘日和银河期货有限公司分析师王晓光等就此分析说,从美盘大豆价格看,国内大豆与豆油价格至少到今年4月播种的时候才会下降。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价格决定国内市场价格,这是一个基本的因素。

  据刘日介绍,目前我国植物油产量为1500万吨左右,而消费量约为2340万吨,需要进口840万吨左右,消费与进口均居世界前列。其中,进口豆油为240万吨,进口的3000万吨大豆也全部用来榨油。去年国产大豆总量约在1440万吨左右,只相当于进口大豆的一半,并且至少有800万吨用于制作豆制品和蛋白。由此可见,我国大豆与豆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这种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国内大豆与豆油市场必然随着国际市场波动。

  王晓光说,最近两年,全球商品进入了一个全面上涨的周期。加上美国经济疲软,美元贬值,国内经济过热和人民币升值面临压力,从而导致中国大豆进口成本的持续高涨。因此,国际市场上大豆、豆油价格的上涨既有美元贬值通货膨胀的因素,也有农产品周期性涨价的因素,二者综合作用使得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分别达到19年来和33年来最高。这种情况,不是中国能左右的。只要中国有需求,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就在国际市场。当然,中国和美国大豆减产、库存减少,也是大豆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据记者调查,我国目前大豆总加工能力约为7000万吨左右,实际加工总量不足4000万吨。在已开工的近百家大型加工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有70家多,约占中国大豆总压榨能力的80%左右。他们掌控着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并主宰中国大豆的进口。长期从事美国大豆与期货市场研究的刘日指出,这些跨国公司从大豆种植、采购、运输、定价、进口、加工到销售,几乎垄断了全球整个大豆产业链。他们利用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资本优势,将国内压榨企业打倒。

  一些市场人士和大豆专家指出,全球性商品价格提升拉动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政策与宏观调控提出挑战。中国玉米网总经理冯利臣等谈到,大豆是我国最早放开的农产品,开放十几年的经验和教训对政府宏观调控很有借鉴意义。进入21世纪我们才发现,敞开进口大豆直接冲击了国内农业,国内农民种豆不是卖不出去就是价格很低,面临的市场风险日益加大。去年豆价虽然高,但农民种得少又遭灾减产。民族大豆加工业全面“沦陷”,几乎被外资全部垄断。此次大豆与豆油价格上涨,再次对中国开放市场后的粮食安全发出警示:小品种可能带来大震荡。中国必须通过稳定发展自己的大豆产业,来缓解和释放国际市场的涨价压力与风险。

  专家认为,国际市场拉动食用油涨价对我国宏观调控是一个新课题。发改委去年9月21日下调大豆进口关税至1%,显示出国家试图通过降低关税或增值税来调控价格。此后,又对国内油厂进口商的经营行为提出某些约束。这些动作应该对稳定国内豆油价格有好处,但它们对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却是更多利好。建议在房价、猪肉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都涨价,通货膨胀危险日益显现的情况下,进行宏观调控要有国际市场与全局观念,多看实践结果,更要有预见性。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