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农村大学堂:农民在家当工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07:33 经济参考报

  最近,山东省济阳县43岁的农民桑庆云每天骑车从家里出发,只用10分钟就到了镇上的新农村大学堂。她每天来镇里“上学”,“毕业”后可以把生产工具带回家,坐在家里当工人。

  桑庆云就读的新农村大学堂,是济阳县专门针对不能离土离乡而又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开办的。新农村大学堂开办以来,已经培训农民几万人次,帮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被农民称为家门口的技术学校。

  济南利亚皮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伴随着大学堂建立而落户的一家企业。企业为大学堂提供培训设备和技术指导,大学堂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为企业进行生产。企业获得了大量人力资源,也根据大学堂的要求,实行适合农民特点的灵活用工制度。在垛石镇新农村大学堂手套加工技术培训车间,43岁的农村妇女温连兰对记者说,培训合格后,可以把缝纫机带回家生产,公司发放原材料,承担电费,实行计件工资,不出家门就能挣工资。

  在济阳县孙耿镇新农村大学堂,一名正在参加电气焊培训的农民对记者说,要学电气焊技术在外面少说要花上千元,在这里不用自己花一分钱。他说,县成教局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学员练习电气焊所用的原材料都是企业无偿提供的,老师也是企业提供的,大学堂负责为企业招工并组织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对鉴定合格的人员发给职业技能证书,全部安置到这家企业工作。

  “要让农民富起来,培训必不可少。”济阳县成教局局长杨德超说。去年以来,济阳县成教局主动牵线搭桥,以每个乡镇成教中心学校为依托,整合劳动、农业、科技、妇联、残联等部门的教育资源,将乡镇成教中心学校改建为新农村大学堂。新农村大学堂承担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技培训与推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信息交流服务、培养新型农民、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等任务,是集各种教育培训、劳务输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现在农村普遍实行机械化生产,耕地、播种都用机械,一亩地一年也就用30个工,农村的‘闲人’多了。”桑庆云对记者说,大部分劳动力都出门打工了,可是像她这样的中年妇女因为要照顾老人孩子,出不了门,空闲时间又多,只能闲着打牌聊天。

  杨德超说,随着农村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每个村都有一部分这样的劳动力,他们出不了门,务不了工,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在务农之余再找到一条致富门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合这类人群的特点,让他们不离土不离乡就能挣到钱。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