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金融中心正向中国飘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01:20 南方都市报

  

全球金融中心正向中国飘移

尚福林

全球金融中心正向中国飘移

吴晓求

全球金融中心正向中国飘移

祁斌

全球金融中心正向中国飘移

刘骏民

  “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沪深两市的指数均创历史新高,今年96.7%的涨幅成为历年来最大。沪深两市总市值突破30万亿元,募集资金总额3391亿元,总市值从3万亿元到32万亿元,成为规模超大的市场,位于世界第四位,令世界瞩目。”

  昨天,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一批著名经经济、金融证券专家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资本市场地位日益突出,而资本市场未来必将成为大国金融博弈的平台。全国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推动境外公司在境内上市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会议上表示,中国将逐步引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在境内上市。

  他说,逐步引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在境内上市,将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使资本、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向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流动。

  尚福林在此次讲话中表示,新一轮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中,资本、信息、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便利,范围也更加扩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规模扩张明显加速,跨国公司实施全球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种配置和重组。

  但他指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健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不完善,缺乏一个公开、有效的交易平台,制约了中国参与经济合作的这一主要渠道发挥作用,应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全球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

  中国问鼎世界资本市场三甲

  昨天的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发表其最新研究的观点:全球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飘移、向中国飘移。

  吴晓求教授乐观地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三大鼎立的资本市场之一。吴教授表示,经过30年发展,中国已转变成一个经济大国。未来中国经济实现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除了强大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外,中国也必将建立起强大的资本市场为体系。

  吴教授认为,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资本市场将出现几个重大变化:第一,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透明度也是最好的资产交易的场所。其总体市值到2020年一定会超过100万亿以上;第二,全球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飘移,正在向中国飘移,就是以资本为体系的金融体系,一定会在中国出现;第三,人民币将获得定价权。围绕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吴晓求教授认为,政府应相应增加市场供给,把重要的注意力放在供给上,寻找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战略平衡的支点。同时还要不断疏导内部需求,金融资产要促进转型,让老百姓原来放在银行里的钱,逐步疏导慢慢进入资本市场,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居民资产结构加大证券化资产的比重。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

  资本市场将成大国博弈中心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论坛上表示,资本市场中心将成为未来大国争夺的焦点,是大国金融博弈的平台。

  祁斌说:“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过程中都伴随资本市场中心的争夺。尤其美国和英国之间的竞争非常明显。在美国资本市场,美国纽约交易所的规模超过伦敦交易所规模是在1914年到1918年之间,同一时期,纽约取代了伦敦,美国人均GDP超过英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一大强国。

  以阿根廷和美国对比,1913年,阿根廷和美国人均GDP很相似,阿根廷3800美元,美国5000美元。现在阿根廷沦为南美最贫穷国家之一,但实际上他们的条件很好,他们开始检讨,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一是因为经济政策不稳定,第二是因为金融市场不发达,尤其资本市场不发达,过去二十年中,所有好的上市公司都流失了,都去国外上市了。还有,居民钱都存在国外,资本市场在另外一个国家,所以很难推动经济真正成长起来。“

  祁斌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手,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将一起在全球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在全球取得相应的战略地位,祁斌提出了如下举措:第一,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来加速下一轮产业转移,获取比较有利于中国的高附加值产业。因为以前产业转移的都是制造业等等,下一轮是低端服务业,转化为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第二,吸引优秀的境外企业到中国来上市。第三,高估值下的中国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进行海外并购,帮助中国经济获取一些战略资源,帮助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第四,人才的培养。大国之间金融博弈最后是人才的博弈。第五,随着全球交易所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可以考虑交易所能不能参与到全球交易所并购当中去。

  ●南开大学教授刘骏民

  人民币有望成世界第三大货币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在论坛上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中国人的财富将会获得极大膨胀的时机。而人民币也将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

  刘骏民分析,从1982年到现在为止,美国对世界提供的货币数量增长了近143多倍,原来是55亿美元,现在是8000多亿美元,在世界各地累计形成12万亿美元的债券,和美国的GDP几乎相等,所以这时候美元不值得信任,只有贬值。因此,人民币目前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包括人民币资产,就是向世界扩张的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会使人民币成为第三大货币。

  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先生认为,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全世界的物质生产中的比例可能占到20%,但是用美元衡量的GDP可能不到7%,所以中国面临中国人在全世界所占财富的份额要扩大的问题。

  中国没有让人民币快速膨胀,而是慢慢上升。就是通过资产价格的上涨,物价上涨来稀释人民币,达到膨胀结果。这对中国是个很大的机遇,应当尽量让中国股市和世界接轨,使中国人的财富在较短时间,比如十年之内翻几番,这是中国人面临的巨大机会。

  李振宁认为,抓住这个机会,就要使人民币怎样自由兑换,成为世界性货币,成为世界所公认的资产。李振宁说:“我为什么讲港股直通车,如果有两个估价就很难说了,中石油内地估价31元,香港估价13元,我们自己沾沾自喜,我们有全世界市值最大的企业,那是你按31元算,按13元算呢?要把中国资本和H股接轨,这样才是真正中国股市的评估标准,即世界公认标准。如果中国资本市场能够跟国际接轨,那人民币也将能获得成为世界性货币的机会。

  本报记者 刘斌 戴志军 北京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