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物价与股价通胀时代的信用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5:09  新浪财经

  聂俊峰

  一年多来,中国信用卡市场大放异彩。浮现于传媒影像的是国内银行纷至沓来的“新卡创意,各色银行卡广告更令人们应接不暇。伴随着通货膨胀与资本市场的大牛市,信用卡借贷支付正在由中产阶层向更多民众扩展蔓延。 根据和讯网的最新调查,支付便利和预借现金成为持卡人首选因素——物价与股价“通胀”凸显了信用支付的理财作用。

  在信用卡广告大战的背后,发卡银行均大力营销信用卡分期付款和预借现金业务。透过广告文化的渗透,信用卡借助通货膨胀的时代心态逐步颠覆了中国人“拿信用卡当借记卡”的用卡行为。一年来持续走高的CPI指数让越来越多的持卡人意识到以卡支付、“卡式生活”的便利。透过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他们增强了个人资产的“流动性”并获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毫无疑问,宏观经济的流动性过剩永远无法掩盖个人“理财流动性”的瓶颈。因此我们看到,古有秦琼卖马、杨志卖刀以解“困厄”;今有与资本市场同步火爆的典当行。所以,“手握钱粮、心中不慌”一度成为中国人财富管理的金科玉律。而今,信用卡及消费金融的兴起正在颠覆这种传统观念。

  随着物价上涨的加剧和中国股市的大牛市,信用卡持卡人对于“借贷”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根据多项调查,尽管多数中国居民依然不倾向借贷(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借贷是“危险的”),但高收入阶层越来越乐于使用信用卡信贷。认为借贷及分期付款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中国大陆富裕阶层受访者比例明显高于香港。这一情形是多重因素使然:各家银行在信用卡营销的持续努力;2007年出现的余额代偿、“任意分期付款”等各种灵活借贷形式的广泛推广;资本市场两年的火爆导致了信用卡持卡人理财观念、资金成本认识的“革命”。在中国主要大都市的新富人群中,信用卡文化正在大行其道。人们意识到,透过信用卡20-55天的免息期,他们可以获得更加充裕的现金占用时间,与此同时还可享受货币市场基金甚至股票、股票基金等理财高收益。极端的事件是一些刷卡套现、透支炒股的个案不时见诸报端,遭遇公众热议。

  这种形势一方面预示着中国大陆信用卡正走向成熟。另一方面,此等情形的持续发展、未来信用卡利率管制的放开等因素将使得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盈利预期变得乐观。从招商银行等上市银行的公开信息披露来看,信用卡业务的利息收入快速增长,盈利占比已趋近4成。笔者相信,这个过程将会带来银行和广大持卡人的双赢。然而至关重要的是,金融营销和公众媒体应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观念和道德引领的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信用卡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引发广泛的争议。银行发行大学生信用卡被斥为“缺乏社会责任”,“月光族群”的透支生活更让信用卡蒙上了“消费鸦片”的罪名。在绚丽广告的包裹之下,信用卡带给人们的是负债的苦乐、赞扬和争议。在海外成熟市场,信用卡持卡人恶性透支、“卡奴”事件都曾经导致银行巨大的经营危机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人们注意到,同样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消费习俗,中国台湾地区的信用卡景况、严重的“卡奴”问题已经验证了这种风险的巨大危害。

  信用卡和信贷的双刃剑作用,美国人是最为感同身受的。早在上个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欧文?巴切勒就将分期付款斥为“魔鬼的最新同盟”。他认为:“信贷是最大的诱惑者,必须对现代生活的奢侈负上一半的责任。”尽管如此,美国社会一个世纪的消费金融发展史并没有完全否定信用卡。相反,人们注意到信用卡和消费信贷培养了美国人从精英到大众阶层近乎宗教般的信用意识和诚信文化。在美国的零售行业受惠于此的同时,花旗、美洲银行等由此而奠定了零售银行领域的王者地位,运通、大莱、VISA等一大批世界级的金融机构也因此而崛起。

  其实,对于所有持卡人而言,使用信用卡及其信贷功能就是一个权衡成本与价值的过程。一方面是信用卡的“诱惑成本”(temptation cost)——除了超前消费的“冲动”外更有循环利息和分期付款的各种费用;另一方面是信用卡提供的价值——消费融资和支付便利。在通货膨胀和牛市持续的时代,信用卡的诱惑成本会降低而价值会凸显。我认为,对于多数持卡人而言,信用卡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诱惑成本”。关键是持卡人应该平衡个人收支,作到借贷有度、透支有道。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