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排爆斗士:与死神抢时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0:22 解放日报

  

排爆斗士:与死神抢时间
身穿防爆服的张凯 肖迅 张海峰 摄

  炸弹爆炸前几秒,干脆有力地一刀剪下去,跳动的数字永远停留在“00”上……这种屡屡出现在电影中的排爆惊险场面,如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玩”的又何止是心跳!武警上海总队某部工化中队班长张凯以无数次排爆经历告诉人们,除了心跳,排爆员更是一个与死神零距离接触的斗士。

  寻找时间平衡点

  见到张凯,是在演习场上,他正在参加一次演习。

  穿上厚重的防爆服,衣服前面再插进三块钢板,原本身材瘦长的张凯,一下子“臃肿”了不少。只见他拿着一只检测仪慢慢靠近爆炸物,小心翼翼地将检测仪在爆炸物周围摆来摆去,确定爆炸物型号。

  检测是排爆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弄清楚炸弹类型、真假,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遥控炸弹,得立即发出干扰磁场,让炸弹无法引爆;如果是水银平衡炸弹,就要避免水银流动,不能随意挪动;如果是时钟炸弹,就得在有限时间里拆除……”谈到炸弹类型和排除方法,张凯烂熟于胸。

  确认炸弹类型后,张凯操纵一辆排爆车进入雷区执行拆除。这个有着3米长钳杆、前面挡有30厘米厚钢板的“家伙”,可以最大程度地代替人的手臂,将爆炸物夹起,放入防爆容器,运出雷区。

  随后,高压水枪射向空地爆炸物,一声巨响,演习结束。脱下防爆服,张凯开始谈笑风生,他说拆弹手最重要的素质是在“时间矛盾”中找一个平衡点。执行任务时,要尽可能快,早一秒排爆就早一秒排除危险;又要尽可能慢,慢一秒就少一分因误判造成的生命危险。

  25公斤重的防爆服,5公斤重的头盔,汗水浸透了衣衫,每次返回后方,战士们总要摘下头盔,眨巴眨巴眼睛,挤出浸入眼中的汗水。张凯告诉记者,这套衣服,可以抵御600米/秒的弹片攻击,如果加上3块钢板,可以抵御1600米/秒的弹片,相当于抵御一颗手榴弹的威力。

  红线,还是蓝线?

  3年前福建的一次集训,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拆弹精英。伴随“轰”的一声,同壕战友由于判断失误出现意外……血肉模糊的手臂,白得让人心慌的担架……张凯感到一丝恐惧,真正意识到这活是“动真格的”。

  轮到张凯了,他木木地接近炸弹,耳边回响着爆炸声,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头盔上的玻璃格开始变得模糊……

  红线?蓝线?这一永远纠缠着拆弹专家的问题,真实地摆在了张凯面前。面对这种由部队专业人士制作的、结构非常精密的炸弹,张凯屏了屏呼吸,排除心中杂念。剪刀在时间的煎熬中沉稳有力地剪了下去,张凯判断对了,他和战友再一次通过了考验。

  自己刚加入排爆员行列那一刻,张凯至今记忆犹新。为了让新战士们习惯“血雨腥风”,部队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当着战士们的面,将一些牲畜活活炸死。恶心,呕吐……一次次的磨练,锻造了排爆员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场景,不仅是磨练,更是警示。”张凯告诉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机器人替代不了“工兵”

  最近,排爆机器人也加入工兵排。 这个浑身上下高科技的“新战友”,精密度很高,“身体”不算庞大。用“高科技战士”排爆,可以降低拆弹专家的危险性。张凯告诉记者,目前这种机器人在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但很多特殊场合机器人无能为力,还得人工排爆。

  比如,医院电闸上被安放炸弹,一旦发生爆炸,很多医疗器械就会失效、手术就要中断,关乎众多患者的生命。而医院电闸的排爆,就很难用机器人来取代,一来是机器人很难接近爆炸物,二来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医院用电安全,必须采用成功率最高的手动拆除方案。排爆员的肩负的不仅是排爆任务,而且要扛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


本报记者 徐琪忠 白彦平 本报通讯员 徐连宗 肖 迅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