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我国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图”导航迫在眉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08:11 经济参考报

  

我国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图”导航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及资源重化工产业结构的影响,目前环渤海区域资源环境负荷已处于过载状态。图为天津港鸟瞰。环渤海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及资源重化工产业结构的影响,目前这一区域资源环境负荷已处于过载状态,渤海正遭到空前的污染,变成“纳污池”和“垃圾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专家认为,在加大对政府节能减排考核、对企业硬性约束的同时,关键是要抓紧制订未来一盘棋的“产业地图”并付诸实施,抓紧调整和优化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问题。

  环境资源过载状态将持续15年

  “目前,环渤海地区的资源环境负荷已处于过载状态,在今后15年,这种超载状态将一直存在。”在“第九届中国环渤海民营经济经贸合作洽谈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法规司司长李恒远说。

  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今后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缺水与水污染双重“挤压”。由于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3.5%,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1/6,有限的水资源量同不断增长的工农业、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矛盾日益尖锐。

  环渤海地区虽为严重缺水区,但这一区域的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流经的河流上游和多数水库水质尚可,但河流进入城镇工矿区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水质急剧恶化,有的成为排污河,其污染物类型极为复杂,如重金属、需氧有机污染物等是常见污染物类型,污染主要来源为城市排放的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

  虽然近年来该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都呈下降趋势,但与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相比,有的省市依然持续超标,有的城市大气污染仍很严重。如辽宁是我国最重要的以重工业为特点的老工业基地,能源利用高度密集,废气排放量最大,其次是河北、山东、北京和天津;辽宁省14个省辖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仅占14.3%,三级标准的占50%,超过三级标准的占35.7%,其中中部五市污染尤为严重。

  环渤海地区日益严重的区域性土壤复合污染以及大规模的生态退化,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国家环保总局的资料显示,目前环渤海地区土壤污染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污染物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已经从单一污染发展到以复合污染为主;由于对“三废”污染实施了重点治理,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污染物已经不再是大规模、高浓度的排放,而是零星、低浓度甚至是微量的排放,土壤环境污染的形式是以低浓度、长时间暴露为主;出现了一些新型污染物,其危害性增加,治理难度加大;土壤污染的面积和空间在不断扩大,已经从点、面发展到区域,从局部污染演化为区域污染以及大规模的生态退化。

  “碧海”药方难治“死亡阴影”

  记者了解到,环渤海地区环境治理问题一直深受重视。早在1986年,我国第一个海洋环保协作组织——“环渤海环境保护协作组”成立;2001年国务院又批准实施了“渤海碧海行动计划”。

  国家四部委联合海军、环渤海四省市(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政府开出了斥资555多亿元、15年三个疗程的“药方”。旨在促进渤海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其日程表是2001年至2005年,使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2006年至2010年,海域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至2015年,海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生态系统初步改善。

  李恒远说,令人大失所望的是,根据《2005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与2003年相比,渤海海域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分别增加了280平方公里、2060平方公里、2470平方公里。到2006年上半年,渤海污染状况依然没有好转而且呈现出整体恶化趋势。显然,“碧海”药方疗效甚微,渤海“死亡阴影”依然笼罩。

  抓紧制订“产业地图”并付诸实施

  化解环渤海污染持续“困局”的关键在哪里?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李恒远、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子标、山西省政府经研中心主任段建国等专家。他们认为,环渤海地区环境质量要得到整体改善,在加大对政府节能减排考核、对企业硬性约束的同时,关键是要抓紧制订未来一盘棋的“产业地图”并付诸实施,调整和优化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

  谋求经济的持续、适度快速和协调增长。目前环渤海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仍很迅猛,因此,要适度控制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其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为:加速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商贸、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及农业中的林、牧、渔业;要积极采取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加快能源、冶金、化工、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在区域工业结构方面,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和京津唐地区,应控制和疏导高耗能、高耗水的重化工产业,逐步建立起轻型、节能、节水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体系,特别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龙头产业的发展。胶济铁路沿线,重点发展电子、机械、纺织、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深加工,严格控制污染的扩大;辽宁中部城市工业群,重点进行技术改造,控制大耗水、大耗能工业发展,减少对大气及河流的污染。

  调整工业布局。要严格控制大耗水、高耗能、重污染工业的发展,科学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在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符合生态学原则的框架下分布高能耗产业。只有切实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措施,多方协作,以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看待环境问题,才能实现节能减耗的目标,保证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内外交流,促进产业升级。段建国认为,在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地区部署“产业地图”时,不仅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要分工协作,而且要充分考虑“5十2”的协作因素,充分发挥山西、内蒙古在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对于山西、内蒙古两个经济协作的外围省区来说,要加大与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唐地区的科技、人才、贸易信息交流,利用好环渤海这一“北国窗口”促进产业升级。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