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年初,随着各大奖项的陆续颁布,名企们开始集体接受公众的审视与评价,中国企业迎来了一个公众形象塑造的丰收期。
纵观目前已知的评选结果,无论是网民票选,还是专家推荐,伊利、GE、微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各大榜单上都榜上有名。在这些行业领袖的引领下,中国商界厚重温润的整体轮廓也愈见清晰。
1月2日,在过去一年的各类大奖中屡有斩获的伊利集团又迎来了一项新的荣誉——在2007年(第三届)内蒙首府百姓最满意品牌评选中,伊利荣获“最具贡献奖”称号。这次活动是地方品牌调查活动中影响范围最大、参与者最多的一届。超过50万的呼市市民票选出了他们心目中最具贡献精神和社会影响的草原企业。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先生在领奖时这样说道:“感谢家乡对伊利一直以来的信赖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善尽一个企业公民的职责,与社会、国家、民族一起成长。”
十几年来,伊利集团通过日常细节中与消费者的一一次互动,强化了其“企业公民”的形象。50万呼市市民的认可,与其说是消费者对伊利产品品质的肯定,不如说是对伊利公众形象的首肯。更多的人通过口口相传了解了伊利的品牌和文化,也许他们并不经常饮用伊利的牛奶,但是他们共同认为:伊利是一家负责任的行业领导者,是一个优秀的和谐社会建设者。这是长久经营累积下来的声望和口碑,远非为博得美名的一时“粉饰”所能达到的。
仅仅一个月前,张剑秋曾经以同样铿锵有力的声音代表伊利集团站在另一个领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在“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的表彰典礼上,张剑秋再次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了“最佳企业公民”的奖杯。
对于“企业公民”这个舞台,已经是熟面孔的伊利,却在不断创造着新纪录。
当“企业公民”的热度还不足以成为企业标榜自己的称号时,伊利已因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卓越表现代表中国商界在一个并不夺目的舞台上坦然接受了这份荣誉。作为获奖企业中唯一的中国食品业代表,伊利的获奖现在看来意义深远——在此后的三年里,伊利“平衡为主”的理念不断被媒体和舆论关注,其倡导的“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了所有企业最好的镀金光环。
三年后,伊利第三次也是连续三次成为“企业公民”理念践行的最佳代表。
并且在企业品质和形象的重要评选中无一落空。当北京奥运的标志与正楷书写的“伊利”一次次出现在大屏幕上时,中国企业质朴厚重的形象已然成了那一刻唯一的联想。
2006年11月,伊利超越摩托罗拉、雀巢等全球品牌巨头跻身全球企业信誉测评20 强,并与海尔、青啤构成本土品牌全球企业信誉前三甲;在《福布斯》评出的2006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业”中,伊利成功进入100强,一举打破了国内企业在“全球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上零的突破;2007年,伊利集团高调亮相俄罗斯中国年,并成为唯一一家在中国年上举办推介会的中国企业。其在推荐会上高度亮相的“伊利金典有机奶”受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大力褒奖;2007年年末,伊利集团成为唯一连续5次获得“全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荣誉的中国食品企业,并在成为国家权威机构评出的唯一一家“中国食品安全标杆企业”。
每一次荣誉都成为了解伊利的最好注脚。循着这些荣誉和奖杯,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伊利十几年来的发展轨迹。
十几年来,伊利上缴纳税70亿元,带动了500万奶农致富奔小康,累计为奶农发放奶款320多亿元,并以滚动方式累计向奶农发放购牛款20亿元。伊利在公益事业中已投入近6亿元,并与团中央共同成立了“中国青少年发展伊利梦想基金”,启动关爱年轻白领的“关爱精英健康计划”等诸多公益活动。在2007年当国内奶牛低产面临产业升级时,伊利仍以保护奶农的利益为最大前提,收奶价格稳中有升。
伊利的发展轨迹足以证明:一个企业的形象气质绝非因为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而轻易酿成,这种气质就像水滴石穿,通过长期的磨砺与付出沉积而成,远非一日之功。
令人欣喜的是:当诸多努力都汇入社会中时,伊利也因其而赢得了公众的尊敬。据权威品牌研究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统计的最新数据,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在过去的两年内快速成长。从2006年的152.36亿元飚升至2007年的167.29亿元,大幅增长15亿元,领衔中国乳业。
正如伊利常说的:“对消费者而言,伊利不一定是最热闹的,但伊利一定是最温暖、最贴心的。”如同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转型.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同伊利一样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形象的塑造依靠的是品质的全面提升和对于社会的恒久付出,而非瞬间的跨越增长亦或偶尔的慈善“作秀”。只有当平衡与责任的意识成为企业烙印时,企业的气质与轮廓才会在公众心目中逐渐清晰。
时下,伊利再次代表草原企业参与“2007年最佳企业公众形象”的评选。在评选初期,伊利即以温和厚重的形象在近200家企业中从容领跑。如今,“最佳企业公众形象”的评选即将揭晓,中国企业公众形象的领袖评选马上尘埃落定,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