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访中国中铁董事长:投资者不会都是傻瓜(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16:09 中国新闻网

  石大华:

  上级部门我就说不清楚了,反正是政策要求不能同时上,要必须先A上再H上。

  曾子墨:

  更多的是考虑到对内地资本市场的保护吗?支持,或者说。

  石大华:

  应该说是首先考虑的咱们中央企业应该先要参与到国内的资本市场,我觉得这个政策要求是对的,也是增强了我们前一段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在沪港两地上市的一些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可能带去一些新的模式和方法,所以说我们在这上市是一种新模式。

  中国中铁以先A后H的模式开创了中国内地企业上市的先河,又以3.383万亿元创下网上冻结资金的历史最高。这样一支龙头大盘股的入市,无疑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12月3日,中国中铁以3.383万亿元的A股申购网上冻结资金,创下历史最高。但对中铁的质疑也随之而来。2006年,中铁全年实现净利润23.22亿元,而2007年1月-6月的净利润达到了15.45亿元。公司预计2007年度净利润不低于31.42亿元。利润大幅提升的原因是管理成本的降低。

  2007年1月-6月,管理费用为28.71亿元,而2006年为78.36亿元,折算后同比大幅下降的11.7亿元,来自去年计提的冲回。此外,15.45亿元利润中,还有2.26亿元来自炒股等短期投资收益。丁远认为,去掉这两大块,中铁的利润将缩水90%,从15.45亿元减少到1.5亿元,其IPO市盈率也将高达300倍。

  曾子墨:

  盈利的质量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家还非常关心的是这样的做法是不是符合会计准则。

  丁远:

  这个我就不便于多讨论,报表是德勤审计过的,我们应该相信四大的工作。

  曾子墨:

  我们也曾经跟其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交流过,他们认为中铁这样的做法是符合会计准则的,因为他们本身也履行了披露的义务,而且这个做法在上市公司当中,是相当普遍的。

  丁远:

  它是披露,我从来没有说过利润是造假,如果真的造假我就看不到了,我也没有做过任何的幕后调查,我只是拿了大家都可以在上交所下载到的它的招股说明书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而已。所以本身不是说,我们要争论这个东西到底是违规还是不违规。但是对投资者来说,要知道,有可能有一个风险因素在里面,这个非常重要。

  对于丁远的质疑,随后不久,中国中铁就做出了回应。而国资委的官员也对此作出解释,认为中铁的利润是真实的。

  曾子墨:

  在这我想替丁远教授做一个澄清:第一,他并没有认为说你们的财务数字不符合会计准则;第二,他也并没有说你们的营业数字是虚假的,他认为问题是你们的盈利的质量是非常低的,因为在上半年的这15亿当中,有11个亿是来自一次性的会计上的计提冲回,另外还有2个多亿是来自短期的收益,而这13个多亿不属于长期性的经常性的营运利润。

  石大华:

  上半年,一般来说我们施工企业收入不大好,因为施工企业有季节性,项目运作一般是开工的多。再一个,项目的验工计价一般都在下半年比较多,所以我们下半年的财务会计状况比较好。所以,考察上半年肯定是不如全年,大家反映整个一个年度的经营状况,半年看是不行的。

  曾子墨:

  把短期的投资收益和计提冲回计算到利润当中,这的确应该说是很多上市公司都在做的,而且也是符合会计准则的。但是我们想了解的是在你们计算股指水平的过程当中,比如说你们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有没有问到这个问题:我们用今年的盈利用PE在做估值,这一部分可能是明年不会有的收益、一次性的收益,是否应该计算到PE当中?

  石大华:

  企业是连锁性的,所以我们在上市的时候,在这个阶段,说实在话,财务会计对准则中间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就把这些问题放进去了。

  曾子墨:

  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他们考虑明年的利润的时候,假设没有这部分短期投资收益和计提冲回的时候,他们做利润判断会不会受到误导和影响?

  石大华:

  我觉得他们不会,因为我们把今年的利润预测已经公布了,我们明年的利润预测也告诉大家了,也有预测。大家可以检验,看我们今年能不能实现,如果不实现就卖我们,把我们股份卖了抛了,这个东西很简单。

  基于中国正在加大对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中国中铁又是工程建设方面的龙头企业,各大机构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都对中国中铁的成长性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和预期。某机构对中国中铁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也提到了2007年一次性管理费用冲回因素,但报告认为剔除该因素,预计2007年归属股东的净利润将达到25.08亿元,预计2007到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8.5%,盈利能力有望得到逐步提升。

  曾子墨:

  如果说对于上市公司很普遍、上市公司想通过报表做高利润也是可以理解的话,为什么其它的一些机构、包括监管机构会层层绿灯?比如像我们看到券商的研究报告当中从来没有提到这个风险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计算股指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常规做法,把盈利当中的非经常性收入剔出之后再做这个市盈率。

  丁远:

  我个人认为有很多原因:一,要做喊“狼来了”那个人是很郁闷的,因为你可以出去喊一声,“狼来了”,然后人家都不理你,你回去做做功课觉得确实狼要来了,又出去说“狼来了”,第三次你就没有信心了。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券商对中铁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基于中铁的招股说明,基于路演时对他们介绍的一些情况,大概就是拷贝了。你去看他们所有人的业绩分析,明年怎么样后年怎么样、利润的预测、现金的预测等等,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当时美国上市也揭露出来,也一个利益关系的问题,包括一些投行为什么对安然好,因为安然是他们最大的客户,这种情况下有利益在里面,希望它能撑下去不要倒掉,种种原因、种种因素在里面,就会造成能说话、愿意说话、看得懂的人,出来说的人不多。往往会有这个情况。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