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珠三角上万企业面临撤离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21:16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栾璐报道

  曾经辉煌一时的珠三角制造业,如今正面临危机。

  2008年1月4日,圣诞节气氛还没有散去。而此刻,全球最大的圣诞树生产商深圳宝吉工艺品厂正濒于毙命。

  当天下午,宝吉近千名员工开始在工厂外抗议讨还工厂所欠薪资,而近100多名原材料供应商也早已闻讯赶来,企图通过拆卸工厂设备的方法索债。

  而圣诞树厂商倒掉的原因,也是珠三角很多低技术含量制造业企业的“共同杀手”。由于美元贬值、原材料持续上涨以及恶性价格战,“现在已经陆续出现企业隐性倒闭,而过农历年以后预计会出现企业大批显性的倒闭或者外迁。”显然,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对未来并不乐观。

  多部委赴粤调研

  “太快,太突然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等政策的调整使企业措手不及,也激起了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巨大反应。

  “这些政策在短时间内一起来,给企业的缓冲期又太短,我们已经无法应对了。”东莞悦达玩具公司负责人李隆昌忧心忡忡地说,“三来一补”企业的项目政府已不再审批,“有的同行准备过完春节就关厂了。”

  实际上,包括商务部在内的多个国家部委对于企业反馈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的调研也没有停止过。专业人士分析,一方面政府要缓解贸易顺差的压力,减少贸易摩擦;另一方面政府又要避免政策出得太急,企业没有消化空间而伤害整个产业。

  在2007年12月底,新一批589种商品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公布之后,商务部的几个部门再次南下调研。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这已是包括商务部在内的多个国家部委在最近两个月内第6次赴粤调研。

  广东省外经贸厅加工贸易处处长汪涛表示,目前政府多次调研后已经形成一个认识,政策调整要考虑到大多数企业的情况,循序渐进,给企业一个适应过程。

  但他同时强调,政策调整的产业导向是正确的。广东加工贸易的形式正从最初委托经营的来料加工,转变为目前企业自主经营的进料加工为主。以后企业还要适应政策调整,将广州、深圳等原先的总部变成研发运营中心,把生产基地往外地转移。

  过万企业面临撤并

  而在政府调研的同时,珠三角过万家企业面临撤并,加工贸易投资主体的港资、台资企业已经隐现关闭、外迁潮。

  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预言,未来两年将有数万港资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黄明智也表示,现在已经陆续出现企业隐性倒闭,而过农历年以后预计会出现企业显性的倒闭潮。

  如今来看,珠三角地区遭遇困境的,不仅是圣诞树行业,其他如制鞋企业、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不少企业开始外迁,有的已经倒闭。

  据亚洲鞋业协会信息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大约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关门或者外迁。一位深圳玩具厂老板也告诉记者,从2007年8月份“美泰玩具”事件后,国家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了玩具出口许可注册登记,重新发放玩具出口证书,如果企业在2008年1月1日之前拿不到证书,出口就有问题。“8月份,政府相关部门核查发现,深圳之前有出口证书的1200家玩具企业中,只有500多家在运作,其中200多家是合格的。而经过几个月的整改后,在12月底拿到证书的深圳玩具企业只有300~400家”。

  珠三角的“世界工厂”地位,正遭遇严峻的考验。

  而珠三角危机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那就是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和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丧失,面临的危机就不单纯是生产危机,而是生存危机。,

  为此,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曾对外表示,对于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众多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技术研发才是企业的出路,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优势转变。记者栾璐摄影

  【责任编辑 张秦宁】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