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彩电企业集体亏损探因:“芯”跳无力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 中国彩电企业持续多年的亏损阴影能在2007年烟消云散吗?这场阴影从2002年以CRT为主业的中国彩电企业加速向平板产业全面转型开始,5年来,中国彩电集体“亏损说”始终笼罩着整个中国电视制造企业。 “平板”这块石头中国彩电企业“啃”得有点晚,却始终得去“啃”。而在平板产业链中,挟持中国彩电企业迅速发展的,到底是芯片技术,是上游面板,还是兵家必争的渠道? 尽管本土家电企业深知在CRT(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升级的过程中,芯片如同心脏一样重要,但是本土彩电厂家努力推进的造芯运动目前还只是“百家争鸣”,距离“百花齐放”还有很远。 以TCL、海信为主的诸多企业,纷纷布局液晶模块环节,甚至早已渗透进芯片设计,但是他们面临着“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 “中国芯”的尴尬 TCL、长虹、海信等彩电大厂确实从来不缺“民族”气质,它们一直在尝试造芯。 早在2004年年中,TCL便开始了它的造芯历程。那时,它与美国著名电视芯片企业GeneSIS成立了一家联合实验室,不久便推出了所谓第一代DDHD技术(数字动态全程高清),如今已推出第三代,并曾以此获得全球电视界奥斯卡大奖——艾美电视技术奖。目前,对手创维等本土企业已采用这一技术。 但分析人士表示,TCL只是沾了GeneSIS的光,算不上独立研发的技术,那个联合实验室并没投入多少资金与研发人力。事实上,TCL提供的更多是方案设计,毕竟芯片研发需要系统厂家配合。厦华、长虹的相关产品,则有着类似的背景,均有国外技术作为依托。 相对而言,海信“信芯”的声音要大许多,海信董事长周厚健不止一次说,它创造了中国电视新历史。“信芯”这款数字视频处理芯片属于主芯片之一,一般要占全部电视芯片成本30%以上的比例,而海信则拥有成本优势。但本报了解到,该产品仍主要满足于自用,第三方采购极小。 信芯科技副总战嘉瑾表示,国外彩电巨头早已有兼做芯片的历史,中国也需要经历这个过程。他认为,家电企业造芯,因为有系统设计经验,更容易成功。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康佳总体技术设计所所长陶显芳认为,家电企业造芯,不符合专业化分工,完全是炒作。 赛迪顾问半导体事业部分析师岳婷表示,中国数字电视时代正在慢慢开启,借助国家标准,本土电视厂家有望在电视芯片领域实现局部赶超。她希望,“中国芯”要成为“强壮剂”,而不要成为“兴奋剂”。 岳婷说,海信、长虹等国内企业虽然推出了相关产品,但是目前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竞争局面,单独的低价很难转化为市场优势。 彩电芯片话语权缺失 就目前而言,本土家电企业想要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芯片领域的话语权,十分困难。因为这一领域已经被境外企业牢牢占据。 其中,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晨星半导体则是出货量最大的厂家,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图像控制芯片份额。晨星深圳一位销售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2007年,公司在大陆总出货约1000万片,其中仅海信就采购了100万片。岳婷也透露,TCL、康佳等公司,60%以上的产品也采用了晨星的芯片。 而剩余的份额则主要由泰鼎、GeneSIS及Pixelworks三家美国企业掌握。而占据本土前十大的液晶电视芯片企业,没有一家来自中国大陆。 根据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仅驱动与图像控制两类主芯片两项液晶电视芯片,2007年,芯片销售额大约超过50亿元。但是,本土家电企业甚至包括那些独立的芯片设计企业,并未分得多少“蛋糕”。事实上,这还不包括夏普等兼营芯片的企业。 “在这个领域,整体来看,大陆芯片厂商根本没发出声音。”岳婷说。 而这种局面恐怕将继续维持很长时间。新的外来对手越来越多。前不久,占据大陆手机芯片最大份额的联发科,已宣布进入大陆液晶电视芯片市场。业内人士说,借助低价方案,这个“魔鬼般”的企业有望再造一个新市场。 王如晨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