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由“量”到“质”:合肥经开区嬗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0:25 中国经济时报

  ——来自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报道·发展篇(下)

  ■本报记者车海刚王彧孟歌王永群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张露在与记者座谈时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是一家生产混凝土的外地企业,希望能到经开区投资建厂。张露明确告诉对方:这个项目既不符合开发区的产业规划,也达不到开发区设定的“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门槛,因此不能接受。

  像这样的例子在合肥经开区并不鲜见。此前曾有某知名跨国公司有意来经开区投资一座造纸厂,也被管委会婉言谢绝了。这家造纸厂的规划年产值为200亿元,相当于整个开发区半年的工业产值。

  “过去,由于基础条件不完善,为了实现快速发展,招商引资中出现过‘拣到篮里都是菜’的现象,项目难免良莠不齐。”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兵坦率地说:“近年来,开发区加大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坚决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说‘不’,不管它的名气有多响、投资数额有多大。”

  显然,在短期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的价值效益之间,合肥经开区不但有勇气、也已有底气选择后者。

  改造与培育并举

  长出高科技“劲枝”

  “高、大、新”——这是合肥经开区各级官员念念不忘的产业“三字经”。据李兵介绍,经开区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引进能耗少、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项目,包括与五大支柱产业配套的项目,以及一些前景看好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将那些能耗高、污染环境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毫不犹豫地拒之门外;对于已入区的部分低水平项目,则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实现“腾笼换鸟”。

  把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合肥经开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大特点。经开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竞相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科技水平。例如,海尔信息有限公司打破以生产白平板电器为主的格局,新增了液晶板生产线,产量虽未提高,产值却节节攀升。佳通轮胎将传统的斜交胎同半钢、全钢子午胎的生产比例由以往的3∶1调整为1∶4,使落后产能让位于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合锻、江淮汽车等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加大。

  在推动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同时,合肥经开区也积极培植能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在这方面,他们主要选定了住宅产业化、新材料、微电子等三大产业。

  “住宅产业化,通俗地说,就是用工业化的方式造房子。”在李兵看来,住宅产业化具有“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一环保”的优点,是住宅建设的一场革命。2006年7月,合肥经开区获准成为全国首个政府引导型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更为开发区发展这一产业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合肥经开区建设发展局副局长何建埠告诉记者,经开区已有十几家从事此类产业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之一的康拜公司,主要以油菜秸秆、麦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环保人造板,完全不含甲醛,还可解决农作物秸秆燃烧和森林砍伐两大难题。用蒙达公司的建材产品建造的房屋,节能、保温、隔热效果好,比砖混住宅节能50%-65%。仁创公司独创的生泰砂基透水砖,具有透水、透气、融雪等特性,有助于涵养城市水源。此外,知名新型建材厂商德国西伟德也已入驻经开区。经开区还与国内住宅产业化的领军企业远大集团洽谈合作,近期有望签署协议。

  受产业积聚效应的带动,其他新材料产业也盯住了合肥经开区。近日,工程塑料产业的民族品牌杰事杰公司在开发区建成开工,该项目可为开发区内的汽车、家电产业提供高品质的节能新材料。

  这些新兴企业潜藏的能量相当可观,据预测,仁创可望在3年内突破产值50亿元;杰事杰2008年产值可达12亿元,2009年可达20亿元。有了强势企业的支撑,合肥经开区很可能主导住宅产业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经开区微电子产业的成长势头同样强劲。2007年6月8日,美国捷敏电子封装项目落户开发区,填补了安徽省IC封装行业高精尖领域的空白。预计到2010年,捷敏项目年销售额可达1亿美元。另一个令人艳羡的高科技项目,是由5名美国硅谷博士创办、投资8000万美元的芯硕半导体公司,主要生产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设备——光刻机。芯硕公司董事、副总裁杨丹宁介绍说,这是中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辨率光刻机产品,它的问世将冲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改变中国此类产品100%依靠进口的现状。

  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使合肥经开区“这棵大树长出了高科技劲枝”。统计显示,目前,合肥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已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5.2%,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提高。

  主打科教人才牌

  招商引资档次升级

  观察合肥经开区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三大新兴产业,充分契合了合肥的特有优势——同合肥身为全国重要科教基地之一和惟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背景有关。

  合肥拥有59所高等院校和275家科研机构,名列国内同类城市前茅;仅开发区辖区内就有大中专院校14所。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应天说,合肥经开区的人口综合素质高于本省及中西部地区的其他国家级开发区,可以满足科技研发、技能工程师、技术工人等多层次的人力需求。

  捷敏公司总裁库里、芯硕公司副总裁杨丹宁等企业家均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到合肥经开区建厂,就是看重这里雄厚的科教实力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杨丹宁说,芯硕的员工六成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从合肥本地招募的员工近半。

  同时,日立建机、仁创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有意将研发中心也设在合肥经开区。

  合肥的人力资源不但质优,而且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据悉,联合利华迁到合肥后,其综合成本比在上海时降低了47%,主要就来自人力成本的下降。

  人力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会聚合肥经开区,这些企业的到来又进一步提升了经开区的人力资源水平,彼此产生了良性双向互馈。记者在开发区不止一次听到这样两则故事:2007年10月30日,日立建机集团第四届国际技能竞技会在合肥开发区举行,这是此项赛事首次在日本以外举行,结果,来自合肥日立的两名选手获得了并列冠军。合肥佳通近年共向全国其他佳通企业输送技术人才1000多名;而在市场上销售的佳通轮胎中,也属“合肥制造”的产品卖得最好。

  如今,人才成了合肥经开区的一个主打品牌,也成为他们下一步对外招商最为倚重的资源之一。

  在合肥经开区的决策者看来,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正由单纯的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捷敏电子由上海迁来合肥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此情况下,兼具人才、地缘双重优势的合肥应当最先抓住机会。

  李兵说,今后几年,经开区将瞄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外包趋势,到硅谷等地定向招商。在已有的封装、光刻机项目之外,还要引进晶圆生产、IT设计等,打造完备的微电子工程产业链。

  政府发力生态环保

  欲做科学发展示范区

  在合肥经开区管委会采访,每个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名片上都印有两个醒目的标志:一个是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一个是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据了解,合肥经开区是2005年在中西部率先通过这两项认证的,这意味着其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都已向国际标准看齐。

  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加剧,环境承载力问题逐渐显现。建设“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生态开发区,正成为合肥经开区追求的新境界。

  李兵告诉记者,除了前文提到的严把项目入口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外,管委会更有意识地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近几年累计投资约15亿元。目前,经开区已自筹资金建成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这在中西部地区屈指可数,远期规划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30万吨;安徽省最大的热电联厂项目于2007年底在经开区建成投产,为区内数百家企业、20万居民集中供热,90多台企业自建小锅炉将全部取缔;开发区天然气储备站等工程也在加紧推进中。

  对于区内企业,经开区严格环保执法,新上项目的环评率和“三同时率”均达到100%。同时,管委会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资源利用水平。据悉,佳通公司自备电热站生产的热气除满足自身需要,还通过管委会投资建设的热气管道将富余的热气输送到联合利华、统一等几十户企业;合肥太古可口可乐公司践行4R节水理念,在实现一水多次反复使用的基础上,又投入800万元建成先进的中水处理系统,每年可为开发区供应10万吨绿化用水;佳通、可口可乐等企业还先后把燃煤锅炉改用稻壳等生物质作燃料,有效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

  在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上,经开区本着集约发展、节约发展的原则,将明珠广场周边的核心区域规划为国际社区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东部是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西部是大学城和总部经济基地,南部则是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基地。由于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区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2.8,土地使用堪称高效。

  此外,经开区力行“森林式”的开发区建设,每年植树100万棵,公共绿化面积达到465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到37平方米。他们还以超前的眼光,宁可牺牲工业用地,也坚持保留区内的东西两座水库。而今,利用水库的自然风貌改造而成的南艳湖和翡翠湖,成了镶嵌于开发区的一对“绿肺”。

  从一片荒土到一个新型工业区,再到一个功能完善的现代新城区,合肥经开区经历着由“量”到“质”的嬗变。“我们不仅希望收获骄人的数字,更希望收获蓝天白云,把开发区建设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李兵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