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商寅泉:以人为本看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 11:56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进入2008年,民生问题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岁末年初的报纸,诸如“2008年20余项民生法规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权益”,“中央财政拨专款补贴高校食堂”,“三大传统节日也放假”,“工作满一年可带薪休假”,“房价有望出现拐点”等等标题,纷纷出现在各大报纸的版面上。

  加快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重点布局、成为百姓翘首企盼的一件大事。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这是党和政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工作的开拓性和创造性。重视民生问题并着力改善民生状况,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但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社会建设还相对滞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进入2008年,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这些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只有不断改善民生状况,许多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紧密相连。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党的十七大从六个方面作出部署: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六个方面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着力点。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二是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三是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四是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受惠者,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2008年是关键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