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给百姓花钱 让百姓赚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 11:56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朱冰尧

  “2008年市政府将加大力度投入民生,民生占市本级财政的比例将达72%以上”。这是2007年12月底,惠州市副市长黄仕芳在现场回答200多名群众提问时的表态。岁末年初,地方官员最得民心的恐怕就是这样的承诺。

  无独有偶,又有一条地方信息引人关注:2006年,浙江省财政民生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量的66%,民生支出增量占当年财政支出增量的72%。去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和省级财政增量中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分别为77.6%和89.6%。

  而不久前,中央财政的一系列相关表态是带来这种效应的一个有力支撑。国务院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2007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的报告。报告预计,2007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可完成28432亿元,比去年初预算超收401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收入超收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收11亿元。

  而国务院在报告中说,2007年中央财政超收安排使用的原则是:集中财力办关系民生的大事、办建立机制和制度的事,重点用于“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的支出,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根据这一原则,2007年中央财政超收4011亿元拟安排的具体项目包括:

  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制度规定需增加安排的支出830亿元。农林水支出近400亿元。教育支出近210亿元。社会保障支出400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18亿元。科技支出29亿元。文化支出11亿元。

  同时,不久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对2008年政府采购工作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关注民生。“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将中小学生免费教科书、药品、农机具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如此明确2008年政府采购工作的新任务。

  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是衡量政府采购制度成效的首要指标。自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逐步将专项拨款、公共工程,以及中小学教材等关系民生和群众利益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使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

  如江苏省率先开通“政府采购照三农”服务专列,对全省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政府采购;安徽省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卫生院改造等民生工程纳入了政府采购;四川省部分地区将医保定点医院和药房纳入政府采购招标项目中……而随着十七大确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全面实施,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阳光将普惠大众。

  正如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对各类民生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扎实加以解决”。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给民生花钱,从而让百姓少掏腰包。但仅仅节流还远远不够,还要通过增加百姓收入,让钱袋子鼓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民生的富裕。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创造条件”是指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机会,“更多”意味着覆盖面更广,“群众”就是咱老百姓,“拥有”就是合理合法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指各方面的财富,涉及到诸多金融理财方式,也就是要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前居民储蓄在15万亿元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百姓的投资理财途径尚显不足,收入整体水平还与GDP的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多方扩大百姓就业机会,通过《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手段规范百姓收入的合法公平行为,让百姓在国家和企业效益增长中吃到甜头,从而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是极其有价值的。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而立。中国人到了30岁,就要娶妻置房生孩子了。相信熬过了30年艰辛的中国人,必将会在经济的而立之年获得财富的回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