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贯彻十七大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质检工作再上新台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08: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质检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长江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7年质检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08年的工作,动员各级质检机构和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努力促进质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07年质检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刚刚过去的2007年,对我们质检部门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举全系统之力,迎难而上,打了一场漂亮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攻坚战。

  (一)雷厉风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部署。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连续多次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做了重要和具体的指示。全国质检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急动员起来,全面部署开展了质量整治风暴行动,提出了十项举措,严格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

  (二)勇挑重担,全面完成专项整治各项任务。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质检系统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承担了8个专项、12个100%目标中的3个专项、6个100%目标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国共有9.8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约11万张生产许可证,获证产品全部加贴了QS标志;12万家食品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3.3万家10类消费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对1.6万个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全部进行了清查;对168批非法进口肉类、废物原料等实施了退运或销毁处理;对12万多批出口食品全部加贴了检验检疫标识。

  (三)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质检工作新措施。

  在维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特别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中,全系统从突出问题入手,从基础工作做起,敢于打破常规,坚持整顿与规范并举,打击与建设并重,加大探索力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如在小企业、小作坊监管方面,各地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全面落实了质量承诺书,建立了台账制度,强化了溯源管理;在进出口商品监管方面,有的地方建立了“区域化”监管责任制和农兽药直销制度,对食品农产品生产、流通、出口实施区域化全过程严格监管,确保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

  (四)重心下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在维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特殊战役中,总局抽调150名干部、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和各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抽调2300多人,占机关总人数的1/3,组成508个工作组到基层,开展了长达100天的驻点工作。工作组抽调人数之多、历时之长、力度之大,是全系统前所未有的。

  (五)快速反应,妥善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面对一系列突发事件,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快速反应,妥善应对,及时查明事实真相,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及时预警通报,及时予以处理。同时,加大了口岸查验力度,对出口美国的食品实行100%口岸查验,对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按20%比例实施查验,严防不合格食品出口。

  (六)拓宽渠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新闻宣传。

  新签署双边合作文件47份,建立合作机制23个。特别是中美签署的《关于食品和饲料安全的协议》,标志着中美在食品安全领域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与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了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发布了《北京食品安全宣言》。成功承办了2007年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CIML)大会,与国际消费品安全组织联合举办了国际消费品安全大会,与国际认可论坛成功举办了“国际认可中国日”活动。对外宣传取得明显成绩。首次发布了《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途径广泛宣传我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工作与成就,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主流面的认识与了解。

  (七)全面推进,有效发挥监管和服务功能。

  质量振兴活动更加扎实。已有1435个市(县、区)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累计有1957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10个产品获得了中国世界名牌称号。累计4273家企业获得国家免检,有103家企业获得出口免验,750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电子监管网入网企业已达3.3万家。对10类4万余家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了质量信用等级分类。从对208类产品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来看,食品、重要消费品和部分涉及健康安全产品合格率普遍提高了3至4个百分点。

  维护三大安全有新进展。口岸疫病疫情防控不断加强,进出口食品合格率继续保持稳定,平均合格率达到99%以上。检查特种设备110万台,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控制的刚性指标。

  促进外贸发展措施扎实有效。电子监管出口企业达3.8万家,2543家企业获准进入绿色通道。

  认证认可、标准化、计量工作不断推进。下达并落实了急需的400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加快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全国5000多个示范区和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扩大了我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整顿了认证市场,对家用电器等5类涉及强制性产品认证的2.5万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全国3600家出口玩具和1.3万家出口食品的生产卫生注册企业进行了清查。千家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服务活动不断深入,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发挥有效作用。对3000余万台计量器具实施了强制检验,开展了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米、面粉等20种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检查。

  科技兴检和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6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装备有较大改善,32个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启动。全系统所承担的300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全面启动,230项质检公益项目稳步推进。“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等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正确把握质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搞好质检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对于我们质检部门来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要通过技术保障,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另一方面也要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第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更好地发挥质量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作用。我们必须要把保障质量安全和提升质量竞争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履行质量综合管理职能、促进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做到质量与速度效益相协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我们必须从事关社会和谐的高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生活得舒心。

  第四,面对质量安全问题国际化、政治化的新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对外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未雨绸缪,及早制定预案,做到趋利避害,妥善应对。

  第五,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更高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手段,努力提高履行职能、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以实现全过程监管为目标,加快构建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

  2008年质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质检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以实现全过程监管为目的、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以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为要求、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环节为措施、以严格检验检测为主要手段的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促进我国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贡献。

  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完善质量监管链条,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要按照全过程监管的要求,监督企业严把产品设计审查关、原材料进货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产品出厂检验关、产品售后服务关,构建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工业品和食品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积极借鉴出口食品农产品从生产基地管理到出口检验的全过程监管经验,建立重点出口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借鉴特种设备从设计到报废的全过程监管经验,把监管职责范围内的所有企业、所有产品、所有环节都纳入质量安全监管范围。

  实行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测全记录,通过完善全过程监管制度,实现对所有企业、所有产品的质量监管。

  严格准入制度,修订完善市场准入实施细则,提高各类审查的标准和操作规程。

  加强产品抽查,进一步加大关系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节能的产品抽查。

  全面建立质量巡查制度和溯源体系,各级质检部门对本辖区的企业要摸清底数,掌握产品质量实情,实施动态监管。

  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抓紧做好《缺陷产品管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尽快将农业机械、电器等产品纳入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范围。

  (二)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加快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管长效机制,突出抓好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动态管理制度和出口食品企业及原料基地注册备案制度。

  开展对质量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从今年1季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玩具、服装、汽车配件、絮用纤维制品、家俱、五金饰品、涂料、油漆、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等10类产品的集中整治。

  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大力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

  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力度。继续完善动态监管体系,深化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消灭监管的盲区和死角。确保特种设备“万无一失”。

  (三)发挥质量宏观管理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推进质量振兴,力争2008年底全国55%的市县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组织开展创建优质产品(优质出口产品)、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质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园区,抓紧启动新的质量振兴纲要(2010-2020年)的调研和制订工作。

  推动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改革名牌评价机制,加大市场评价力度,实施百千万名牌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培养100家企业向世界名牌进军。

  加强宏观质量状况分析,力争每年发布质量状况白皮书,省局和市局每半年一次对本辖区的质量监管情况进行分析,力争一年一次质量状况分析,县级局每季度一次质量监管情况分析,并向当地政府报告。

  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市场准入、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和强制认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改进口岸监管机制,加快制修订《节约能源法》的配套标准,加快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乡)建设,新增示范区项目1000项。

  (四)严格进出口检验检疫监管,维护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

  实行企业全备案,商品全申报监管机制,将生产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商品的出口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建立质量档案,严格进境货物申报制度,实现进口货物物流信息全申报。

  完善法检目录调整机制,总局决定成立《法检目录》调整委员会,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及时掌握进出口商品动态,及时提供基础数据,配合做好调整工作。

  继续规范进出口秩序,完善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扩大电子监管覆盖面,堵塞报检出证的漏洞,大力推行“集中审单”,做好普惠制及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的签证工作,严厉打击逃漏检。

  加强边贸监管和市场采购商品出口监管,建立必要的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将边贸出口经营企业、供货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对高风险重点、敏感商品予以严格控制。

  强化口岸疫病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国际疫病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不断加强口岸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加强口岸与内地检验检疫机构的协作配合,坚持出口商品必须在产地报检,任何检验检疫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异地受理报检。

  (五)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强化企业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建立“职责明确、法人首责、一票否决、有错必究”的质量责任制度。

  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以产品及企业巡查、回访、年度报告等日常监督信息,作为诚信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完善“黑名单”制度,对列入质量违法“黑名单”的个人和机构,一律予以重罚,直至责令其退出市场。

  加快推进电子监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保用品、电热毯、食品和化妆品等9大类69种重点产品电子监管步伐。

  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力度。完善区域监管责任制、系统内外和区域联动执法等机制。健全和发挥12365投诉举报热线功能。

  (六)加强标准化、认证认可和计量工作,增强质检保障能力。

  加强标准化工作。要加快制修订4000项急需的国家标准,保证食品和重要消费品的有害物质限量指标100%符合国际标准。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力争年底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达到75%。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活动。全面解决标准老化问题;完成10000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坚持“科研标准产业同步”,使自主创新技术及时转为标准。加强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备案工作。

  加强认证认可工作。以强化认证行政监管为重点,完善执法机制,建立起责权一致、科学高效的认证行政监管体系。严把认证机构准入关,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根据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完善认证市场退出机制。

  加强计量工作。进一步加强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工作。抓好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和新一代量子基准的研究,为应对国际基本单位定义的变化奠定基础。加强国家计量基准体系建设,引导和推动地方加快计量标准建设,提升和完善量传溯源能力。抓好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和新一代量子基准的研究,加强国家计量基准体系建设,为企业计量检定、校准提供优质服务,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检测和校准服务。

  (七)加强质检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合作空间。

  加强与有关国家的磋商。建立并扩大政府间的质量安全控制合作机制,签订一批加强合作和互认协议。

  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密切关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注意收集信息,及时予以通报和公布,认真加以研究,及时与国外有关机构进行谈判磋商,破解不合理壁垒。

  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对各种涉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的研究,开展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各类预案,完善应对机制。做好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加强对外宣传,继续宣传中国政府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定决心、有力措施、明显成果,努力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环境。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一)大力加强质检法制建设。

  进一步加快质检法律法规制修订步伐。密切跟踪《食品安全法》、《国际卫生检疫法》立法、修改进程,加快起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进出口食品安全条例》、《缺陷产品召回条例》《国家质量奖励条例等行政法规》抓紧推动《计量法》、《标准化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质检法制教育。

  (二)大力加强质检科技建设。

  要加快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和质检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把规划中的200家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和200家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成为装备水平一流、人员素质一流、管理一流的检测机构。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研攻关工作,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应急性、基础性标准,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技术与标准成果。要坚持科学理财。积极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

  (三)大力加强质检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重点推进电子监管工作,加快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加大电子监察工作的力度,完成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改造升级。围绕完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整合诚信体系等与企业质量相关的信息资源,加大产品质量的联网追溯,方便民众查询和追溯。

  (四)大力加强质检基层建设。

  各级质检机构要把基层建设作为事关质检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建设的重大问题。建立质量监管员、协管员和协检员制度,加强对基层业务工作的指导。

  (五)大力加强质检队伍建设。

  要以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组织岗位技能竞赛,提高干部队伍总体素质。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2008年1月3日)《中国质量报》

佚 名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