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之于心寓之于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07: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得之于心寓之于画 林之源诗书画印展在西安举行 不求人夸颜色好,但求清气满乾坤。日前,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林之源诗书画印西安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行,并获得了多方面的好评。 林之源,字半溪,号石门山樵、冷香居士,1956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儒医世家,年少时即学诗书、习字画兼攻金石,后移居上海。沪上10年,他交往甚广,受益良多。之后游学于香港及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且时有新作,常有好评。游学归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秀水尽罗于一胸。在游学过程中他幸得章太炎先生第四代弟子刘克雄教授之悉心教导,开始研习国学,其精髓对他后来的作品影响很大,用他的话说,“是刘先生教会了我先做人再做事的人生道理。”10年前,当他游学到桂林资源时,被资源的山水所震撼,遂在资江之畔建“冷香书屋”,开始了长达10年潜心于书画的隐士生活,在“冷香书屋”里读书、交流、独悟。 林之源说,他的成功,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及祖国的山山水水,尤其是桂林的山水。10年的隐士生活,使他的作品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交融和人生阅历的独到感悟。他的诗富有山水的情趣,文人的浪漫情调。“双桨摇来朝露白,一竿钓起夕阳红”、“空山寂寂水无声,白屋闭门花自落。”生动朴实不矫情的清新诗风,表达了林先生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品位。 此次展出的林之源山水作品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的水墨山水,技法上以“泼墨”、“破墨”为主,利用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远近山色的不同视觉效果,树木的刻画为渴笔焦墨以书入画,整体画面墨韵飞腾、意境深幽,给人一种空灵超越的美感;另一种类型墨彩并用,一般画面视野开阔场面宏大,注重山水大势的把握,山体的质感和体量感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远景信手泼洒,画面中往往是疏林下数间草庐横斜似有琴声诗韵从窗口飘出。山体的描绘以花青、赭石与墨色相配,相得益彰恰到好处,有效地烘托出大自然的妩媚多姿和勃勃生机,对树干树冠的描绘一般以熟褐和黄或绿色与墨色配合。 著名美术评论家剑箫先生认为:林之源这样处理,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加符合人们的视野习惯。欣赏他的淡墨山水画,我们可以感知天地间的苍茫之气,就萦绕在他那纵横挥洒的笔下。蓝天、白云、苍岩、小桥、流水、人家,浑然一气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一片空濛的意境里,扑面而来的是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的感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在精神世界的物质外化,是其对人生独具慧眼的艺术表达,之源先生向人们敞开的艺术世界,其实就是埋藏在他心灵深处的精神寄托,得之于心而寓之于画也。 他的书法得益少年临摹工夫,在众多书体上,找到能表以自我性灵的真气,取书卷气而不失金石之质,运笔自然中又得法又无法,富于变化,气韵生动。每幅作品都有自我面貌,但能归于一统,更可贵的是在他书作中有真、善、美的意境表露。他的书法宗旨是:章法上汲取历史上众家之长,精神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达上在“奔放中含稳重,激烈间无火气”中寻找自己创作的语言。 他的篆刻,汲汉印之乳汁,撷明清之精华,布局错落有致,刀法峻爽有力,能于方寸之间,展出宇宙宏观之妙、人生智慧之精。印痕中鲜明扎实的秦汉印功底,得益于天地元气,融入方寸。其中三枚印《此心安处是吾乡》、《恨古人不识我》、《直追古人不到处》是他治印做学问的高度概括。就连中央文史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也对他的印章赞叹有加。 这次诗书画印展由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书画院、中国艺术创作院主办,人民网书画频道、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协办,并得到了陕西省美协、陕西省书协和北京温州商会、西安温州商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中国质量报》 陈俊贤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