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印度风,珠宝设计灵感之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01:50 第一财经日报

  

1998年,重现伦敦的卡地亚“Patiala”项链
印度帕蒂亚拉的土邦主
印度的珠宝文化犹如森林般广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孔雀、莲花、寺庙建筑细节等常见的装饰元素被大量运用于珠宝设计,近年来,珠宝鉴赏家又把目光重新投注在了印度这个神秘国度

  还有什么国家佩戴珠宝首饰的风俗能强过印度呢?从宝莱坞红地毯到普通人家的婚礼,仿佛所有的印度女人都有一层“首饰之衣”——丰满的胳膊被各色金手镯环环箍着;钟形的大耳环把她们的耳垂都拉长了;脖子上则围着一圈圈的宝石项链,不得不承认那是一种“窒息般的美”。少不了的还有发缝中垂下的头饰、脚环和鼻环……

  印度的珠宝文化犹如森林般广袤,设计师们去往这片森林采撷灵感的举动可谓由来已久。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股风潮甫一开始,就顷刻间到达巅峰。孔雀、莲花、寺庙建筑细节等常见的装饰元素被大量运用于珠宝设计。而贪婪的设计师并不止步于引用一些印度风格的图案,他们还觊觎印度的珠宝制作工艺,甚至产自印度的原始宝石——形状千变万化的克什米尔蓝宝石、缅甸红宝石、蒙兀儿绿宝石。

  这条采撷之路,恐怕是时尚领域最“忠贞”的一个姻缘。近年来,珠宝设计界的印度符号依然显而易见。

  为了那绚丽与古老文化的神秘感

  1928年,法国珠宝巨匠卡地亚受印度帕蒂亚拉(Patiala)的土邦主Maharaja Sir Bhupindar Singh之托,为他设计一系列奢靡到极致的全身成套珠宝。这个故事向来被奉为印度风珠宝历史的最辉煌事件。1998年,这条“Patiala”项链重现伦敦,但破损程度令人揪心:仅剩五条镶钻白金链,七颗巨钻不翼而飞。卡地亚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们在短时间内小部分地重现了它的光辉——以立方晶锆填补原装钻石留下的嵌托,以色泽近似的人造红宝石代替原装的缅甸石。

  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这个灵感之源暂时“枯竭”过一段时间,欧洲的设计师们在战后的萧条中不得不寻求新的缪斯。珠宝设计以简洁和纯朴为主,工业化、简约摩登的风格确立。

  近年来,也许是因为印度电影的兴盛,美艳绝伦的印度美人频频在好莱坞亮相,珠宝鉴赏家又把目光重新投注在了印度这个神秘国度,甚至试图去碰触它长达5000年历史的珠宝传统工艺。

  这方面,卡地亚又是首当其冲。其“神秘印度(Inde Mystérieuse)”珠宝系列于去年9月在伦敦发布。现场无处不飘垂着印度沙丽,简直把兰开斯特宫(Lancaster House)打造成了拉其普特宫殿。舞台上,人们恍然看见戴着帕蒂亚拉项链的土邦主那美艳的凝视。而82款“神秘印度”新珠宝亦是对印度风重返时尚界的致敬之作。“这系列的珠宝价值1亿美元”,卡地亚的传承总监Pierre Rainero说,“大部分独一无二的珠宝都在数天内售出。”接着,卡地亚将追加制作其中的48款设计,单件价格约在4万美元到55万美元之间。

  在今天的奢侈品市场,尤其是高级珠宝的价格正在无限度飙高。“现在人们热衷于拥有最罕见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打上设计的印记,还不希望它变成主流。”珠宝趋势预测机构Trends Jewellery Forecasting的创意总监Paola De Luca说。当迪奥、宝格丽等珠宝商,甚至拥有配饰系列的服装品牌都在寻找印度风格灵感的时候,伦敦一家珠宝精品店Kabiri的经营者Nathalie Kabiri总结道:“老练的顾客非常青睐印度风格珠宝,因为这些珠宝看起来神秘、悠远,并且带着传承异域文化艺术的使命感,令人肃然起敬。”

  争抢印度宝石与工艺

  Kabiri珠宝店开在伦敦Selfridges百货公司内,最近作出的重大决定是与总部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的阿姆拉巴莉(Amrapali)公司合作,该公司是当地著名的有色宝石开发公司。这两年,该公司向欧美时尚界供应的产品越来越多元,那些包裹着玫瑰钻石的项链、布满红色水晶的人造塑胶手镯已经在孟买、莫斯科、巴黎甚至好莱坞掀起了风浪。

  “印度本地的有钱人最爱22k的黄金,但是在国际珠宝市场上我们一般只做18k的黄金,并且越做越精细,”一位阿姆拉巴莉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试着在欧式的珠宝设计风格上适当融入印度传统珠宝制作方法。”

  其实,这种把传统的手工技艺和新世纪的工艺、材质结合在一起的做法,早就入了Viren Bhagat的法眼。这位50岁的珠宝设计师,最擅长把印度传统风格与现代Art deco风格纠缠在一起,这让他在孟买的上流社会中拥很大的知名度。“你一眼就能认出这是Viren的作品。”纽约佳士得拍卖行的负责人Rahul Kadakia评价道。10月份,他亲手操持了一项拍卖的好买卖——Viren设计的一款莲花状珠宝首饰估价5万美元,但他成功地以8.5万美元售出。

  而印度珠宝设计界中另一个不能不提到的人物是Munnu Kasliwal,1852年创立于斋普尔的珠宝品牌Gem Palace第八代传人。他的独门秘技是一种叫做“Kundan”的印度古老珠宝制作技艺,能让24k黄金像丝缎一样平滑地聚合在一起,或者把黄金与缅甸宝石完美融合。其经典作品有镶嵌着繁复宝石的袖珍阳伞和龟形胸针,彩色玛瑙和珐琅被精雕细刻成微小的螺旋花纹,带有浓郁的印度特色。“这些珠宝不仅仅是用眼睛来看,更是用身体来‘看’,感知其美好。”Kasliwal沉醉在这项技艺给自己带来的美妙感受中。

  印度当地的珠宝设计大师自成一派,欧美的年轻珠宝设计师在仰慕之余,也一刻不闲地摆好“争抢”的架势。

  巴黎的珠宝工匠Marie-Helene de Taillac坦率地表明自己对印度珠宝文化的向往。她认为自己“真正的珠宝设计生涯”源于1996年去斋普尔的一次旅行,她进入Gem Palace展厅进行参观。“我立刻被那些奇妙的单颗宝石迷住了”,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美丽成色的宝石。”

  许多珠宝设计师也紧随其后。来自迈阿密的设计师Caroline Dadlani打着“旅行采风”的旗号跟去了斋普尔和古吉垃特邦。她住在一个专攻金银丝刺绣工艺的印度手工业者家中。不出所料,这个新鲜的工艺后来就成为了她返回美国后新推出的珠宝系列的一个重点。“我认识很多与泰国加工工厂合作的设计师,但是我不会那样做。”Dadlani说,“我不认为除了印度之外,还有谁能做出这种令人惊叹的工艺。”


何叶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