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就像在家中演奏肖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0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五年一度的波兰华沙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在2005年进入第十五届,于沉寂二十年之后,终于"横空出世"了一位天才少年——来自波兰北方小城纳克洛的年仅二十岁的拉法尔·布莱查茨。他不仅以绝对优势夺得头奖,还创历史纪录性地包揽了奏鸣曲、马祖卡、协奏曲和波兰舞曲四个特别奖。必须承认,原本世界上水平最高、竞争最激烈的钢琴比赛,自从第十届发生了波戈莱利希被提前淘汰、头奖得主邓泰山难以服众事件之后,不仅以后的比赛评判标准出现严重分歧,两届头奖的空缺也使得比赛的国际影响力急剧下降。第十四届虽然名花有主,但同样是头奖得主,李云迪的水平还不可能与之前的波利尼、阿格丽希、阿什肯纳吉、吉默尔曼、波戈莱利希、哈拉谢维茨相提并论。能否有赶超的那一天,要看他日后的造化和修为,至少在目前看来,差距仍然明显。

  DG唱片公司向来有青睐肖邦大赛头奖得主的传统,但是他们在与布莱查茨签约前观察了他一年多。正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布莱查茨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好评如潮:一个新时代的"肖邦代言人"呼之欲出,他理所应当的是一位波兰人。

  2007年7月,在汉堡的弗利德里希·艾伯特大厅,DG唱片公司为布莱查茨录制了第一张唱片,内容包括24首前奏曲(作品28)、降A大调前奏曲、升C小调前奏曲、B大调和E大调夜曲。记得在2001年DG为李云迪录第一张唱片时,全部的肖邦作品没选一首前奏曲,而布莱查茨上手就是整部作品28,足见其底气和勇气。评论家认为,布莱查茨在DG的第一张唱片没有去展示他赖以获奖的强项,正说明他已经在最近一年中迈向成熟。24首前奏曲一向是钢琴家的畏途,可以说是出力不讨好的曲目,既不能像"练习曲"那样淋漓尽致地展示技巧,又缺少像"马祖卡"和"波兰舞曲"那样动人的旋律和节奏,抒情性也落在"夜曲"和"摇篮曲"的后面。肖邦的"前奏曲"是微言大义的、充满内在敏感和思虑的精致小品,24首既可作为一个整体把握,也需要各展其妙,自成宇宙。

  我很遗憾至今未能听到李云迪弹的肖邦"前奏曲",所以我的比较对象只能是李云迪和布莱查茨的偶像吉默尔曼以及波利尼、阿格丽希等人。布莱查茨最惊人之处是弹出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温和",仅此一点便在音乐的听觉方面胜过阿格丽希,后者虽然始终激情饱满,但过度的戏剧性和夸张的句法在今天看来,总是不够含蓄。对于钢琴家来说,天分是一回事,修养是另一回事,不能说布莱查茨的修养就超过了阿格丽希,但音乐的品味取向决定了以什么样的心境和风格作为诠释的出发点。今天的波利尼弹肖邦已经越来越冷了,虽然不似年轻时煽情,但他把弹贝多芬的大气磅礴移植到肖邦身上,不"冷"又能有别的出路吗?

  我很欣赏布莱查茨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弹肖邦就像在家里",这句话很关键。肖邦音乐其实没那么多承担,"花丛中的大炮"只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借用,他更多的音乐是个人化的、内心独语的,甚至是孤芳自赏、矫揉造作的。钢琴家如何将肖邦音乐的境界完美贴切地重现,如何使暧昧而自我的意境得到提升,全在解读的理念与时代的要求。

  记得李云迪师徒获奖归来时始终强调的一句话:弹肖邦就是要突出他的浪漫主义。我其实很怀疑这种浪漫主义的成色,它到底是怀旧的还是复古的,是原旨还是新解,都需要有进一步的阐发。布莱查茨在演奏"前奏曲"时,也谈到了浪漫主义,他认为肖邦的诗意并不只有浪漫主义的解释,它有时代表着玄妙,有时指向自然,更多藏于内心。在他看来,"前奏曲"更像是来自内在的声音,它是肖邦的完整哲学体系和生命观照。

  尽管布莱查茨的话有点玄,但他的琴声却听来自然亲切,正像在温暖的家中为你娓娓道来。他的节奏很稳定,速度尽量放慢,让你在他的扎实的技术面前不放过一个音符。DG高超的录音技术捕捉到了每一个触键的余音,音符之间的空气感十分生动鲜活,音色于晶莹剔透中始终不离暖意。"前奏曲"中最耳熟能详的第7首和第15手都可以在布莱查茨这里获得美好奇首的享受,他并不仅仅是一个慢字,而在于重新规定了这两首曲子的结构空间,在那里,聆听者的呼吸节律也要随之改变了。

  值得庆幸的是,布莱查茨自动放弃了"肖邦代言人"的封号,他对德彪西有浓厚的兴趣,他未来的新计划是拉赫马尼诺夫。即便如此,仅就在这张唱片里听到的两首速度惊人之慢的"夜曲",我也要把等待他的全部"夜曲"录音当作最近的目标。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