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私募在阳光中疯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0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年,牛市猛烈的阳光穿过公募基金这片"森林"的缝隙,给那些在树下顽强生长的私募"小草"们带去了温暖。

  2007年全年,仅上海的上国投和华宝信托就发行了31只私募信托产品,而除了上国投、深国投、平安信托以及华宝信托这些传统的私募信托根据地外,其他信托公司也开始抢食这块蛋糕,这样的信托公司包括中信信托、江苏信托等。

  其中厦门信托的崛起最为明显,厦门信托的网站显示,2007年10月开始,厦门信托开始募集私募信托,截至2007年年底,厦门信托已经成立和正在募集的信托产品就达到了8只。

  2007年,6月和11月两个月市场出现大跌行情,7月、10月以及12月三个月市场振荡盘整,而其余7个月时间上证指数都是完美的直线上扬的行情,这样的行情对于无论是私募还是公募都是最美好的时光,大部分时间只要仓位足够高,收益就不会低。但是盘点2007年,阳光私募同样也有挫折。

  "5·30"启示录

  私募信托基金遭遇的第一个重击出现在"5·30"。

  "5·30"之前,市场在牛市氛围中早已经忘记了下跌的可能性,公募基金的声音再也没有人关注,"股神"遍地,暴富的神话每天在市场上流传。这时候蓝筹股表现不佳,但是垃圾股、概念股和中小盘股成为市场上的明星,"八二"现象明显。

  私募信托基金也抓住机会疯狂发行,最为明显的就是2007年5月10日,上国投旗下9只私募信托基金同时发行,这开创了国内私募信托基金同时发行的纪录。

  市场的疯狂最终迎来了惩罚。同年5月29日晚上,财政部提高印花税的政策出台,第二天大跌开始,上证指数从4334.92点跌至6月4日的3670.40点才止住,四个交易日跌去了15.3%。

  "5·30"大跌促成了市场重新认识公募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并且直接促成了市场由"八二"现象向"二八"现象转化,下半年蓝筹股全面启动。

  但是私募基金却成为其中的受害者,多位私募基金人士事后向记者证实,在"5·30"大跌之时,上海有私募信托基金出现"爆仓"。

  此时所谓的爆仓指的是私募信托基金中的结构性产品,一般受益人(也就是投资顾问本身)投入到信托基金中资金,已经不足以弥补优先受益人(普通投资者)的本金亏损。

  这一爆仓事件最后没有得到公开,而有私募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最终"爆仓"的私募信托基金,均采用了追加投资的方式,就是向信托计划投入足以弥补优先收益人的资金,这一危机终于化解。

  但是"5·30"大跌也使得私募信托基金开始全面反思结构性产品的风险。"5·30"大跌后,上国投发行私募信托基金明显谨慎,下半年仅有8月份募集成立了一个信托计划。

  "5·30"大跌对管理结构性私募信托产品的投资人心理影响也很大,因为恐惧,不少私募信托基金都错过了6月4日后市场出现的大量捡便宜货的机会。

  以在华宝信托发行的华创结构化证券投资资金信托计划为例,其在6月中旬对持仓进行了大规模的抛出变现,至6月底,其持有的股票仓位仅为12.13%,仅持有国阳新能平煤天安山西三维潍柴动力等寥寥几只个股,而现金则高达87.87%。

  "5·30"对于私募信托基金是一个警醒,进入2008年,包括券商和基金均预测市场会出现大幅振荡的行情,在这样的行情中,开始真正考验投资能力,震荡行情明显不利于采用杠杆方式运作的结构性私募信托产品。

  如此看来,2007年是私募信托基金超常发展的一年,而2008年则是考验私募信托基金操盘能力的一年。

  私募信托的制度空间

  要向上生长,除了阳光,还要有土壤,对于私募信托基金而言,制度就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土壤。

  2007年,政策的变化对于私募信托基金而言,有悲有喜。

  对于私募信托基金而言,最大的制度利空在于对于自然人投资者的限制。

  2007年3月1日,新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第五条规定,"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但是"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而原先实行的管理办法中没有对持有人进行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的区分,只是要求持有人不超过200个。

  事实上,在目前国内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证券投资基金中,绝大部分产品的持有人以自然人为主。对于私募而言,放开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没有什么意义,机构投资者的决策程序复杂,很难说服他们参与还不具备足够市场认知度的私募基金。新办法实施后,很多私募信托基金的投资者上限由200个降低到50个。

  "我们在发行的信托产品各方面的设定实际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有投资者人数限制,所以我们要不断发行新的信托产品,这样一方面限制了单一产品的规模增长,也增加了管理成本。"某私募信托投资者的掌门人告诉记者。

  实际上在下半年深国投发行的产品中,就常常会出现同一投资顾问发起的两个信托产品同时发行的情况,这就是为了规避投资者数量上的规定。

  而对于私募信托基金而言,制度上的利好则在"双十"规定的废除,此前,按照银监会200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通知>的规定:"1个资金信托持有1家上市公司股票最高不得超过该信托资产净值的10%;同一信托投资公司管理的所有代为确定管理方式的有价证券投资信托,持有1家公司发行的证券,最高不得超过该公司发行证券额的10%。"

  但是<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通知>这一文件在今年已经废除,而信托公司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自己重新设定了投资比例限制,但是均有所放宽。

  比如深国投就规定证券类信托计划投资于单一股票的投资额由10%扩宽到不得超过信托计划资产总值的20%。

  "如果这一规定早点放开,我们的业绩早已经不是现在这么低。"某私募信托基金操盘手告诉记者。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2007年10月以后,市场上便宜的东西已经太少,这时候我们能够找到的好股票只有五六个,后来的走势也证明我们当初最为看好的这几个股票走得非常强劲,但是因为受到投资比例的限制,我们的仓位到10月末时只能加满到50%。"

  "实际上因为受到投资者人数的限制,私募信托基金普遍较小,因此,投资几个股票已经足够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而按照此前的规定,私募信托基金如果要满仓,最少需要买入十只股票。

  2008年,私募信托基金将会有哪些制度突破,依然游走在政策边缘的私募信托基金急切期待答案的出现。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