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改革三十年中的5次宏观调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0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和一个"半周期"。每次GDP的增长率到达波峰,都伴随着或者可能伴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过热"症状,于是国家采取相应措施为经济降温,因此,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里,国家共进行了5次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79年-1981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3年-1995年以及2003年至今。

  1977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1978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目标,并且强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当年GDP增长率达到了11.7%的高点。迅速增长的基建投资使财政支出大大增加,1979年出现了赤字。财政支出的增加导致需求增长,超出了计划,而计划之外的产品供给,相当一部分采取议价方式,这就抬高了物价指数。而且,为提高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发了工资、奖金和补贴,社会购买力快速增长,供不应求的状况更加严重,于是,国家调高了多种产品的价格,1980年的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7.5%。

  中央从1979年开始采取措施,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1980年之后变得严厉,年底调整了国民经济计划,降低各项指标,压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当年还发行了48亿元国库券,冻结企业和居民的余钱,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这些措施实施之后,GDP和物价指数的增长率都在1981年开始下降。

  1982年之后,随着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乡镇企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也逐步发展,这些因素促使经济在经历短暂调整之后,很快就转为快速增长,在1984年到达波峰,并发生了向波谷的转折,诱发因素是扩大专业银行贷款自主权。当时规定,今后中央银行给予专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将以1984年的贷款实际发生额作为基数。银行为了扩大贷款额度,在1984年盲目扩张信贷规模,其中12月份同比增长达84.4%。与此同时,企业在工资、奖金方面的自主权也在扩大,也是以1984年的工资奖金总额作为基数,导致企业突击提工资、发奖金。信贷和需求的扩张使1984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5.2%,并在1985年导致物价迅速上升。

  1985年,国务院要求各地制止物价继续上升、压缩基建项目,并派出检查组赴各省检查。央行加强了贷款额度的控制,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物价指数和GDP的增长在1986年趋于平缓。

  1986年之后没有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反而是银根有所松动,因此GDP和物价指数重新加快增长。1988年的"价格闯关"则使物价指数迅速窜高,大多数商品要由较低的政府定价转变为较高的市场价格,而价格上涨预期又导致抢购、囤积、倒买倒卖等行为,使经济形势更加恶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8%,创下历史纪录。

  于是在"价格闯关"之后不久,1988年9月,国家就决定实行"强行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严格项目审批等措施压缩投资规模,并对重要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央行严控信贷规模,一度停止对乡镇企业贷款,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这些强硬的措施抑制了需求,GDP增长率在1989年迅速下降到4.1%,199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率也下降到3.1%。

  1988年-1989年的宏观调控抑制了增长,国民经济跌入低谷,商品库存积压严重,企业生产陷入困境。于是从1989年第四季度起,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转为刺激经济增长,央行在1990年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更是高涨,争先恐后投入开发区的建设。经过连续两年的"刺激",从1991年开始,国民经济从低谷中向上爬升,1992年就迅速到了高点。但与此同时,物价指数也急剧上升,1994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其中重要的涨价因素是食品价格大幅上升。

  国家从1993年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当年9月发布16条措施,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制止乱集资、发行国库券、削减基建投资、通过审核排队的方式严控新开工项目、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开发区、停止出台新的价格改革措施。1994年,各项措施都更为严厉,并且对部分产品实行直接的价格管制。1995年,又两次提高贷款利率。紧缩在1996年之后取得了明显效果,物价指数下降;GDP增长率也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2003年,当经济刚刚从GDP增长率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波谷走出,国家就迅速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当时经济还没有出现"过热"迹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并不快,但存在煤电油运紧张的隐患,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较快。当时的紧缩措施主要是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

  2005年之后,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局面大大缓解,但经济运行又出现了新问题,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国家连续出台针对房地产业的经济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等。2007年之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加速上涨,宏观调控措施更加严厉,一年之内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调高存贷款利率。此次宏观调控的效果,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得到检验。(欧阳觅剑)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