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吕思清:酒魅琴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0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葡萄酒好不好,得看那年的葡萄好不好,否则,无论如何都做不出一百分的葡萄酒来。

  2007年最后这个月的演出竟然有十六场,吕思清一边报着数字,一边用双手揉了揉面孔,"国内演出的好处在于不用倒时差,我也没有什么怪毛病,头一粘枕头,十秒钟就能睡着"。言语间,他完全不是位音乐大师,他更愿意看看这间餐厅的酒单是否果真有了改变,顺便用点葡萄酒考验一下我。尽管他在食物方面没有挑剔的倾向,但这位音乐家爱酒却是朋友们所熟知的。我像学生似的报了阿根廷台阶酒庄(Terrazas)的Malbec,然后期待吕老师的点评。

  晚餐最为活跃的气氛恰从葡萄酒话题开始。

  吕思清畅快地回忆起十多年前在意大利朋友家宴的情形,那一餐几乎每道菜都搭配了不同的意大利酒,高兴之余,他确实没喝出那十多种葡萄酒的好处,之前,他是只爱喝啤酒的年轻人。今天,吕思清却是位爱酒达人,从1855年法国葡萄酒的分级制度,Chateau Petrus酒王,完全不分年份、一律昂贵的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他喜欢的美国Napa山谷的葡萄酒,值得收藏的2000年份Chateau Lafite-Rothschild和1996年份Chateau Margaux……最后,他笑着老实交待,他这些酒经完全是因为某位深谙葡萄酒的好友,有好友喝过的顶级好酒再推荐给自己,实在是件幸运事。在他眼中,爱酒似乎与音乐有相似之处,好酒所依赖的好天气、好葡萄和充满诚意的酿制,才能做出令人享受的葡萄酒,尤其是那些他所偏爱的法国红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优雅和细腻层次。今年,他还探访了西班牙Rioja酒乡,在那体验羊奶奶酪、火腿、搭配西班牙酒。

  吕思清喜欢葡萄酒的另一个原因是,"葡萄酒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于是,大家说举杯,"为找到繁忙中的安逸"。对于这位每年平均演出在60至70场的小提琴家而言,他太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陪儿子,"我觉得家庭很重要,确实想留点时间给儿子,否则,将来会后悔的,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干吗就干吗',而当你可以什么都不做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请称呼我的名字"

  对于自己三岁的儿子,"我没想逼他做什么,但学肯定是要学的,我当然对他寄予很大期望,觉得他有天分,但一直以来父子两辈的音乐家当中,儿子超过父亲的非常少,唯一的就是小施特劳斯,那确实特别难"。这位"音乐神童"似乎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简单而快乐的长大。这其中的感受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不久前,黄滨、黄蒙拉、宁峰和他作为四位历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在国家大剧院演奏小提琴四重奏。在吕思清看来,"这算是一种回顾,中国音乐发展史前进的音乐历程","我从小与多少'神童'一起考入音乐学院、一起出名,甚至在成长的某些阶段中有人比我更出名、更优秀,走到今天,我觉得自己作为中国小提琴的代表人物,我对自己走过的路真的挺满意的"。但这些历程始终被他描述为"很危险","最危险的人就是被称为'神童'的人,太早成名,其实会使他沾沾自喜、迷失方向。而我对此很庆幸。"他还笑着说出很多人对他年龄的错误判断,"很多人期待着见一位五十岁、或者起码将近五十岁的吕思清,因为听到我名字的时间实在太长了。"从另一角度,这何尝不是"神童"才能享受的有趣经历?

  不过,吕思清并不乐意听到那些充满盛赞的报道,他实在不喜欢。"我最喜欢自己的名字,称呼我的名字最好。很多称呼都有其重复的可能性,唯独我的名字是独一的……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事情,你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意义。"

  "好葡萄才能酿好酒"

  酒过几巡,上海音乐学院王勇副教授聊到"好琴的声音,不是那么容易听到的,再过六七十年,就得说当年如何如何……" 吕思清这把斯特拉底瓦里早期的小提琴是一收藏家朋友借给他用的,已经陪他演出了两年多。"所有可动的都已经换了,动不了才是原来的",并且很费劲地才能看到琴身内的黑色字迹。"它受阿玛蒂影响比较深,整个琴的尺寸、弧度各方面相对来说还未改革,因为斯特拉底瓦里到18世纪才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后到达所谓的'黄金时代'(Golden Period),最好的时期"。

  吕思清对于这把意大利古董小提琴的传奇提得不多,比如音乐史上波兰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曾在这把琴上创作和演奏了无数动人的旋律。他却很乐得拿自己和小提琴的关系开涮,"我们有点像情人关系,但肯定不是终身伴侣,过几年也要换"。"或许有人觉得学习西方乐器就得全部西化,但我觉得只是学到西方的精髓,并运用好。" 从十多岁在欧洲求学,他身体里已然注进了成长中东方文化的影响,在极富激情的演奏风格中,"琴人合一"是吕思清达到的一种自我要求。忽然想起他说自己看武侠小说的爱好,"我看得很怪,以前喜欢看武侠小说,金庸的书都看过,喜欢扎实的武功,有段时间喜欢降龙十八掌,有段时间喜欢六脉神剑或轻功。但最厉害的武功是内功,所谓内功深厚的大侠,不必出招,就能感受到",吕思清做了个比喻,"演奏家从台边走向舞台中央的十几步,我已经知道他到底唱得好、拉得好,或者是一般","艺术最终并非是技巧上的表现,或是乐器上的表现,而是气质和涵养……他就是用气场来吸引。好的画或古董,是里边的信息所具有的,我们的音乐也是一样。"

  不过,现在的吕思清喜欢看侦探书,特别喜欢那些富有悬念的、推理性的故事。"不爱看幻想的书,别人觉得音乐家应该充满幻想",吕思清大笑说,"我们的幻想都用在音乐上了,其他地方就不需要了。"

  在他的现实世界中,吕思清相信"闭观"。不久前,<中国企业家>杂志刘社长听过他的音乐会后发来一短信,"祝贺你,你又代表人类跟上帝进行了一次对话"。"他的意思是,音乐是最接近上帝的语言,但是,他有疑问,你怎么来平衡世俗的影响?我的回答是,你要善于建立一个屏蔽的环境,做你自己的事情和音乐。""我们无法逃脱商业的包装,但这些都无所谓,这些都可以有,但最终把层层光环和包装打开以后,坐在音乐厅里,你所感受到的最高质量的音乐才是最真的。很多人包括郎朗和我都觉得,商业包装并不是件坏事,它其实是一种推广自己和音乐的手段及方式,最终还是看本质,就好像看葡萄酒好不好,得看那年的葡萄好不好,否则,无论如何都做不出一百分的葡萄酒来。"

  "我这个年龄……"

  当吕思清聊到即将演出的<梁祝>时,他放下酒杯,抑扬顿挫地给它取了个名字,"吕氏删节版"。他边吃边笑,"如果我把梁祝全都拉完,整个音乐会一半的人都倒下了……"

  上音的王勇副教授从专业角度谈出了好友吕思清的风格所在,"我们过多习惯了女性版的<梁祝>,尤其是'化蝶'一段……但不要忘记这个爱情故事是有关男女的,吕版<梁祝>优势在于,首先,技术问题对他来说很容易解决,这让他有更多精力投入情感处理等方面,第二,删节版的处理会让音乐的戏剧冲突被浓缩了,也更能产生冲击力。"

  四度录制<梁祝>也给吕思清带来了无数的赞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扩大知名度的方法,但我知道,录唱片是记录自己成长道路、每个时间段音乐表现的最好方法。我还想录制更多的东西,最近几年真的是没来得及,很多现实问题,除了排满了档期的音乐会,我这个年龄还有家庭的问题,郎朗和李云迪他们不同,还正处于可以一直工作、无忧无虑的年龄。"

  这些似乎并没有成为吕思清的包袱,对于生活,他站在四十岁的人生路口,"我觉得,事业不是人生的全部,我的音乐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我的生活若全部是音乐的话,那是不对的……因为,尽管它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但人的生活中需要有很多东西,而且音乐中的很多东西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这几年对我来说,也录了点东西,包括和太太录的唱片以及刘三姐,但明年的计划会多一些。比如,我孩子出生时,前前后后三个月,我把所有音乐会都取消了。现在那些正在走红或者事业上升的音乐家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你可能三个月不演出,别人就把你忘了。"

  "全部挖掘出自己"

  这位爽朗、和气、且爱大声笑的男子,在"不惑"之年,深刻领会他的人生除了音乐,还需要更多东西。

  "在十几年前的演奏生涯中,我曾很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演出应该达到怎样,现在已经不这样想了,当然,这其中有自己音乐事业不断进步等带来的变化……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于人生的一种感悟,对于自己事业的认知。现在最重要的是,能够去把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传达给大家……我认为我现在的音乐够资格去影响别人、传达给别人,以前只是在show给别人,自己做得多么好"。

  下午五点,离当晚演出还有几个小时,吕思清站在音乐厅舞台上彩排。与他记忆中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好莱坞碗型剧场等相比,上海音乐厅一楼后部座位的声音听起来会"很干",因为一部分的声波反射被阻挡了,一楼前部和二楼座位的声音是最好的。但我却被吕思清下台的那段话所吸引,"完全不一样,你们听到的声音已经和我没太大关系了,因为是剧场的关系。"当人们着迷于他完全投入激情和灵魂的琴音时,最遗憾、并且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是,听到他从演奏和小提琴中听取的声音,那是只属于他的世界,或者说,他所追求的神奇声音。从年轻时代培养出的超群技艺可能不会再提高,但对于艺术品位和领悟的增加可以是无限制的。

  吕思清也清楚地看到音乐道路的最终点,"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体育的世界纪录永远会有更好,但达到某个标准或程度是次要的,人们可以设立很高的标准……你有没有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在艺术道路的最终达到——全部挖掘出自己,那就很满足了,人生就是成功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把自己内心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去影响他人。"

  回到世俗生活对于吕思清来说也充满乐趣,飞回旧金山,有"岭南小馆"他最爱的清汤牛腩和"渔人码头"的海鲜,或带全家去海边度假,"如果不是摩纳哥,就是西班牙的马略卡岛或三亚,只要全家呆在一个地方享受天伦之乐"。

  吕思清简介

  吕思清1969年11月出生于青岛,他4岁随父亲及叔父学习小提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例录取,师从王振山教授,被誉为乐坛神童,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曼奴轩爵士选到英国的音乐学院学习,14岁回国继续在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7岁时荣获意大利第34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牌,受到世界瞩目,19岁赴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师从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杜赛丝,迪蕾女士及姜康。除获帕格尼尼大赛金牌外,吕思清还曾经在第一届曼奴轩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中获奖,1982年英国皇家业余交响乐协会授予吕思清82年度最高奖"银盾",1991年他夺得美国仙尼诗演艺大赛金奖。

  他曾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瑞士伯尔尼交响乐团、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交响乐团、葡萄牙新爱乐团、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多伦多华人爱乐乐团、哥伦比亚国家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担任独奏,与中国的主要的交响乐团如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广并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上海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少年交响乐团也多次合作演出。

  吕思清还曾被邀请参加瑞士蒙特瓦维、仍曼德尔斯和阿斯柯那音乐节、芬兰萨活林那歌剧节、澳门国际音乐节、美国阿斯本和罗马尼亚音乐节及"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演出"等大型艺术活动。1996年6月,吕思清应邀于北京举办"吕思清音乐周",是首位获中国邀请主办个人系列独奏音乐周的演奏家,并作全国电视转播。

  吕思清曾为中国、香港及台湾的唱片公司录制多套的个人专集及小提琴教材。他还曾为众多国内外的电台、电视台包括美国、瑞士、英国、香港、澳门、台湾、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影。

  吕思清的<梁祝>

  "第一次拿起<梁祝>的谱子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刚获得帕格尼尼首奖,同时还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学。而我在中国及国际的音乐会上亦演奏过上百次这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

  "从技术上来说,<梁祝>的技巧看似平凡,但实际上非常困难,首先是音准,柔美的旋律线条容不得一丝偏差,屈就五声音阶的写法及和弦指法非常别扭,再加上仿人声唱腔的滑音,仿筝的琶音等,高超的技术是拉好<梁祝>的首要条件,当然五声音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乐队部份困难也是很大,作品本身比较单薄,稍有失衡就会破坏乐曲的唯美,所以独奏与指挥最大限度的沟通及指挥对中式乐句的掌握力是至关重要。"

  "在演绎的重点上,我崇尚一种大气魄、大景观、大视野,以此大力揭示梁、祝这两位悲剧人物的无可奈何的悼歌,藉此反映万花筒似的现代生活,祝祷人们珍视在自由天地翱翔的爱情……"

  "绝不采取中庸之道,把大悲大喜推到极点。在速度上、力度上,段落的处理上我都加强了对比,以增强其歌颂忠贞爱情,控诉封建残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使我的演奏能达到深情处细腻、委婉;激愤处坚决、有力,我更于'抗婚'、'投坟'的快板处加快了演奏速度,让音乐的高潮更具壮烈感。"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