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最大圣诞树公司面临倒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0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4日下午2点30分,群情激奋的人群里走出一列人,进入一个不大的会议室。 会议室里有不少奖杯、牌匾摆在桌面上,"政协深圳市龙岗区第一届委员高长昌","深圳海关信得过出口企业","深圳龙岗纳税标兵"的字眼可见。 很快,腾挪桌椅的声音安静下来,气氛凝固。所有的人把目光投到会议桌中间的张主任。张主任沉默良久,刚要张口,会议室又立刻爆发出令人难以识别内容的争吵。没有人理会彼此,但都拼命表达着自己。 这间会议室之外,圣诞节气氛还没有散去。 此刻,全球最大的圣诞树生产商深圳宝吉工艺品厂正濒于毙命。 元旦假期之后,宝吉并没有如期开工。1月3日,宝吉近千名员工开始在工厂外抗议讨还工厂所欠薪资,而近100多名原材料供应商也早已闻讯赶来,企图通过拆卸工厂设备的方法索债。 "员工和供货商都不要急,宝途(宝吉公司的母公司)的资产现在托管在香港的六家银行中,他们六家需要时间来协调如何抵偿这些债务。"张主任声嘶力竭,还是难以压住大家压住大家的声音,"宝吉的水电费也在拖欠,海关方面也是它的债主,大家不要急。" 也许要有更多人的在等待着"焦急"的降临,这包括2008年圣诞树的采购商们。 "圣诞王"行将倒掉 "圣诞王"的行将倒掉,并非没有端倪可循。 "(2007年)11月20日的时候,公司管理层向大家宣布了宝途公司重组的消息。"宝吉工艺品厂的穆姓主任告诉记者,"员工们人心惶惶,已经有些控制不住了"。 "但是关于如何重组、重组进程等消息,中方管理层都没有消息。"穆主任提及,在11月底的时候,宝吉的管理层得到宝途香港公司员工已经开始为"争取年底双薪"而罢工的消息。"我们估计,公司的经营运作一定是出了问题"。 来自东莞的塑料颗粒供应商陈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已经给宝吉公司供货4年,但几年来宝吉很少拖欠货款。这次10月份本该支付的货款拖到12月份也没有到账,我们才开始有些急。" 陈先生从香港证券市场的朋友那里得知,宝途财务上可能出了问题,"这个公司没希望了,你们不闹不搞些事情出来的话,最后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不过,陈还是没有赶上第一批讨债主的行列。最早的一批宝吉的债主开始进厂索债。宝吉的叶姓工程师告诉记者,"厂里为了还债,用原材料来进行抵赔"。因为,"厂里的账上根本没有现金"。 进入12月份,事态发展愈发严重。一些"不明身份、西装革履"的人开始在员工生产的同时,进入厂房,对生产机器、流水线设备进行估价;香港宝途公司的贷款方银行也来到宝吉工艺品厂查账。 "重组应该是没戏了,这个时候,关闭就是必然的了。"穆主任回忆。 但是,事件的爆发还是缺乏一个催化剂。 宝吉从2007年3月份开始拖欠员工的加班费,到"7月份的时候员工起来和厂家闹过一次",当时,宝途的经理林百坚就答复是"10月份第一个星期就给大家支付"。 但是,直到今天,这个承诺仍没有兑现。 迫于员工的压力,12月26日,来自香港的两位自称是宝途代理律师的人,跟大家宣布宝途公司解除与宝吉工艺品厂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 员工开始停工试图向早已不见踪影的宝吉管理层讨说法,而越来越多被拖欠货款的供货商得到消息,云集在不大的雪象村准备讨债或者至少要"搬走点什么来抵债"。 1月4日下午,来厂里协调纠纷的区劳动局张主任安抚大家的情绪时说:"我们会给大家一个说法,现在宝吉还没有倒闭。" 圣诞王的"坏血病" 圣诞树,被装扮得如此华美。但圣诞王还是跌落了。 宝吉生产的圣诞树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抢手,每年圣诞树的订单一早就被争抢一空。2006年的11月份到2007年的3月份这段时间,是2007年圣诞节圣诞树的接单时段。 而原材料的采购时间是从2006年的6月开始,持续到2006年年底。 在宝吉的前几年这个时间段把握很好。但是,2007年似乎出现了转折。 表面上看,2007年的10月份,当订单邀约陆续从宝吉的老客户发送过来时,宝吉已经不再接单。这让工人们看不懂。 但坏血的症状在原材料采购上看得更清楚。"每年6月份的原材料,钢材、塑胶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买期货来做,到年底的时候拿现货。"叶工程师告诉记者,"但是今年6月份的时候,期货那块就没有采购。" 难道,6月份,宝吉放弃了"圣诞王"的身份? 厂里负责营销业务的工作人员给本报算账,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量没有现在大,但是利润空间高。" 截至2003年的时候,宝吉每(货)柜的利润还在4万到6万人民币之间,但是,"因为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得太凶,利润空间就一再被压缩;而且,还得拿出一部分用来支付新增加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费用。"到2006年的时候,每柜的利润"顶多有2万人民币"。 本报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宝吉的背后隐藏着美国著名的凯雷投资集团(the Carlyle Group)的身影。 2002年,凯雷出资1.36亿美元收购宝吉的母公司——香港宝途国际——75%的股份。这是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杨向东在中国投资界的成名之战。此后,杨向东还主导了凯雷对徐工机械的收购。 杨向东曾经如此定义自己所主管的基金的特点:"投资的公司将以制造业为主,公司有强大的管理团队,且销售额和排名处于行业尖端,有较高的利润率。" 5年前的宝途国际显然符合这一标准。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圣诞树制造商,宝途当时的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根据宝途目前的托管人——富理诚公司一位人士了解的情况,宝途在经营的高峰期每年出口产品的货柜超过9000个。 但2007年,宝途出口产品的圣诞树货柜已经萎缩到"5500"个。 富理诚的知情人士透露,宝途现今的困局是由于整个产业环境的恶化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珠三角的工资水平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而同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这是圣诞王倒掉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制造"之考 圣诞王行将倒掉的原因,也是珠三角很多低技术含量的制造型企业的"共同杀手"。这再次向珠三角——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密集的地区,敲响警钟。 如今来看,珠三角地区遭遇困境的,不仅是圣诞树行业,其它如制鞋企业、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不少企业开始外迁,有的已经倒闭。 曾经辉煌一时的珠三角制造业,如今正面临危机。 显然,这几年,由于工资、地价和燃料、电力等费用飙升,珠三角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许卓云曾举例,珠三角上世纪80年代初期崛起的纺织、食品、饮料工业,在1990年代初首先进入停滞期;接着,在19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家用电器工业,也于1990年代中期进入艰难的调整期。 2007年7月23日,中国公布了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限制类商品目录中新增商品类别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金属粗加工产品等多个行业。由香港特区政府牵头的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将有1500家港企因此停产,而有意停产或缩减生产规模的厂家更达1万,占珠三角港企的21%。由此可见贸易新政的巨大杀伤力。 珠三角的"世界工厂"地位,正遭遇严峻的考验。 而珠三角危机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那就是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丧失,面临的危机就不单纯是生产危机,而是生存危机。 仍拿圣诞树行业来看,而本报记者从各地获得的消息来看,最近几年并不景气。 "一棵圣诞树只能赚两毛钱,你说我们在给谁打工?"1月4日,义乌琳琅玩具公司负责人施田忧心忡忡地反问记者。 施田透露,美元贬值、贸易摩擦增多、原材料持续上涨以及恶性价格战,种种不利因素,导致整个圣诞树行业的利润率降到10%以下。 义乌市工商局在一项对义乌圣诞礼品的专项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中小厂家扮演的仅是依托订单赚取加工费的角色,自主开发能力很弱,产品利润越来越少。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对此忧心忡忡地表示,由于制造业水平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中国现在还只是一个"加工中心",不是"制造中心"。 为此,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曾对外表示,对于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众多加工型企业而言,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技术研发才是企业的出路,没有技术永远受制于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战略转型,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优势转变。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