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筐农产品背后的货币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08:0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国际农产品价格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开盘后集体大涨。由此追溯到整个2007年,农产品也是涨声一片。如果说大豆因减产而涨价还不难理解,玉米丰收却依然大涨,则多少让人有点看不懂。

  事实是,当巴菲特准备跳农产品之舞时,农产品价格已无法简单用供求去衡量。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背后,是美元石油利益链条,以及身影频现的国际炒家———这更像是一场货币战争。

  再见了,便宜的豆油!

  “你可以不炒股,但不能不吃饭”,2008年年初寒意正浓,成都消费者老马站在红星路的一家超市的粮油专柜前,他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2007年初44.5元/桶的食用油目前逼近60元。老马的账本显示,去年大豆油一年涨了4次。

  老马没看过、也看不懂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货行情,如果他像期货专家们一样,每天关注期货行情,账本上的上涨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全球大豆价格从2007年年初到现在几乎翻番。目前,美国大豆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经达到1199美分,而在2007年1月2日,大豆收盘价格仅有697美分;大连大豆主力合约最高一度接近4600元/吨,年初为2606元/吨。按照惯例,大豆期货每上涨400元/吨,食用油厂商就要准备提价。

  老马在账本上写了一排字,“再见了,便宜的豆油!”

  如此的告别方式此前已经出现。2007年11月21日,在“第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语出惊人:“农产品低价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投资大师罗杰斯12月也强调说,商品期货市场正处于一个中长期的牛市初期,尤其是农产品。

  罗杰斯的话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便得到了印证。国际农产品价格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开盘后集体大涨。分析人士认为,各种迹象表明,廉价粮食时代已结束。

  利益循环圈:美元石油农产品

  过去一年里,国际农产品期货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0%以上。全球大豆减产,涨价可以理解。让人看不懂的是,玉米在丰收为什么依然大涨?仔细梳理农产品涨价,你会发现其背后隐秘的利益循环圈。在这个利益圈背后,“美元阴谋论”若隐若现。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2月31日发表文章称,两个主要趋势一直推动着粮价快速上涨:一是部分国家越来越富有的消费者不仅消费更多的粮食,而且消费更多的肉类,而动物需要用粮食喂养。二是更多的农产品被用于制造生物燃料,而不是供人们食用。

  谈及生物燃料,你会很快将粮食价格与油价变动联系起来。“高油价”在全球掀起生物能源投资热潮,其中乙醇最受关注。一些分析家估计,美国的谷物农作物2007年有多达30%用于生产乙醇,是2006年的两倍。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预测,如果全世界坚持执行当前的生物燃料扩展计划,玉米价格到2020年会上涨26%,含油种子价格会上涨18%。如果政府加倍努力生产这种能源,预计玉米价格会在未来12年时间内上涨72%,含油种子价格会上涨44%。

  也许这还不是根本原因,按照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理论,美元对石油拥有不可替代的垄断计价权,美元贬值必然推升国际油价,石油期货市场的炒作与之有直接关系。这一利益循环又将农产品牵扯其中。

  另外,汽油、柴油价格持续上涨,各地农资价格和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粮农组织的调查显示,2007年全球粮食运输费用同比涨幅超过80%。

  灰姑娘,再跳一支舞吧!

  除去供求因素,鲜为人知的是,在农产品涨价背后,一战不见硝烟的大战已经拉开序幕。在国际炒家眼里,农产品利润诱人,大量资本的进入也逐渐推高农产品价格。

  “股神”巴菲特早已盯上农产品。最近,他一边说“大豆、玉米、小麦这类农产品并未出现泡沫,但金属和能源 价格波动则太惊人”,一边大量买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橡胶、白糖等农产品。他用灰姑娘的故事做了形象说明:“明知道一到午夜12点,所有东西都会变回原状,但你还是想‘再跳一支舞吧’,现在大家都是这种心态。”

  还有一批人也已参加巴菲特瞄上的利润舞会,他们是大批指数基金、对冲基金。由于对全球通胀的忧虑,不少资金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农产品来投资保值,基金持有大规模的玉米多头头寸(即未来看涨玉米价格),农产品价格上涨一触即发。

  据巴克莱2007年12月的调查显示,美国150家机构商品投资人大多认为2008年农产品收益最好。

  与外盘关系密切的中国期货市场无法独善其身,2007年中国的大豆、玉米、小麦、豆油、豆粕、菜籽油、橄榄油7大主要农产品期货涨幅基本都在30%以上,12月26日中国市场的豆油近月期货价格一举突破万元/吨大关。

  大豆争夺 “阴谋”样本?

  在利益驱使下,农产品在利益团体之间上演着一幕幕争夺,其中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争夺尤其激烈。这场争夺战下来,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骤减,国内榨油行业萎缩。大豆争夺战可以说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利益纠葛的典型样本。

  2000年,美国大豆以低廉价格批量进入中国。卖油商人回忆,当时豆油价格是4.6元/公斤,菜油比大豆油每公斤贵2.6元。大豆油闪电席卷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大豆油占据中国人六成的食用油消费量。

  2003年,美国指责中国大豆进口程序复杂,妨碍贸易。公开消息称,当年底,中国企业组团访美并答应从美国进口14亿美元大豆。其后,采购团以4100元/吨的价格采购了150万吨大豆。随着进口大豆增加,国产大豆受到挤兑。至2005年,进口大豆所占比例已高达80%。

  而在这之后出现的事实是,大豆价格进入高位。如果再联系作为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家的中国却没有大豆定价权这一事实,上述进程颇有点《货币战争》中描述的“阴谋论”的味道。

  岁末年初 粮食成调控重点

  农产品价格上涨,除了国际炒家之外,美国农民是这一轮粮食大涨价的赢家,大农场主更是赚得喜笑颜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农业收入估计可以比过去10年的平均值上升50%。

  相反,那些依靠农产品进口的国家则受损。有分析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受损失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最贫困者,因为粮食开支在他们日常开销中的比例大于富人。例如,孟加拉国的一个家庭每天的生活费为5美元,其中3美元用于购买粮食。最近几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50%,这个家庭就得为此多支出1.5美元。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理所当然地应该带来农民的收入增加。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为1429元,同比增长19.8%。而根据央行200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前三季度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7.4%。

  程国强表示,全球农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生物质能源对全球农产品供需格局将产生深刻影响,也可能将世界农产品带入高价时代,对中国来讲,也带来了挑战。

  食品大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或半加工品,所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迅速传递到了食品环节。最近接连释放的信号显示,我国政府正在想方设法保障供给、稳定价格———从2007年年底开始,国家频繁出台粮食出口调控政策。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12月7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国家的宏观调控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保障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重点农产品的供给,同时加强粮食等重要产品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本报记者 张小军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