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巨额贷款支农:农村基础设施困局有望打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07:45 经济参考报

  2007年年初,国家银监会批复农业发展银行拓宽业务范围,开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潍坊市已有10个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得到农发行资金支持,新增贷款13.4亿元。长期被资金“贫血症”困扰的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露出了症状缓解的曙光。

  农村基础设施“贫血症”由来已久

  说起农村水利建设的窘境,山东昌乐水利局局长刘建武一脸无奈:“以前农村有三提五统和两工,全县30万劳动力,每个劳动力三到五个工,大都用于水利,挖挖沟、清清淤,能保基本运转。税费改革后,群众提留没有了,农村筹资、筹劳机制没有了,水利建设也就基本停摆了。全县灌区四条主干渠,长160公里,支渠一万公里,现在渠道防渗、清淤都很难做了。一年仅维护费就需五六百万元,但农田水利维修经费现在每年财政只给两块资金,一是水库维护50万元,二是灌区六万元,只能哪里出了急问题应付一下,能捱就捱过去,不少涵洞五六年没清淤了。”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的情况各地大同小异,昌乐县的近邻临朐县情况更不乐观。当地的冶源水库是一个大型水库,库容两亿多立方米,供应临朐、青州、寿光三县人畜吃水,但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百病缠身”。县财政局副局长翟淑法说,为除险加固改造冶源水库,国家已投7000万元。现在主坝除险加固搞完了,但副坝放水闸没有搞,还需4600万元,县财政勒紧腰带也拿不出这些钱。

  税费改革以前,水利工程日常的维护维修能解决,但大型农田水利建设仍解决不了。据介绍,昌乐县的水库基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肩挑、车推建设的,那时农田水利建设一般春季搞一次、冬季搞一次,大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一搞就全县联动,上世纪70年代水网全部贯通,但后来就没什么大动作了,现在水库和引水渠的渗漏十分严重,150多座水库、塘坝都是病险库。

  走过修修补补,再绘基础设施宏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种“贫血症”从今年起在潍坊市出现改观。作为农发行拓展支农业务的试点,农发行潍坊分行将巨额信贷资金投向了当地的农村基础设施。潍坊农发行副行长杜军介绍,农发行从2007年3月份开始发放财政垫付性贷款,解决各级政府建设新农村的缺钱问题,这个钱的发放,要通过政府立项、人大通过、财政承诺、企业承贷四部曲,贷款属中长期贷款,比如贷一亿元,可分10年还清,每年还1000万元。

  记者在昌乐县了解到,2007年年初这个县通过政府融资平台——新城发展有限公司,从农发行潍坊分行申请两亿元贷款,用于灌区和水库综合治理。

  临朐县的难题也迎刃而解。农发行临朐支行行长王建生说,当地冶源水库和弥河的治理,研究了好几年没搞成,关键就是没资金,从上游水库到弥河两岸绿化以及灌溉设施,需要巨额投资,初步估算需两亿多资金。现在有了农发行的支持,就可以逐步搞起来了。

  在农发行巨额贷款支持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望迎来一个新的春天。高密市贷款1.5亿元对胶河进行治理,并建设蓄水工程,这个项目实施后可改善耕地八万亩,扩大水浇地22万亩。昌邑市贷款两亿元开展潍河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8万多亩,还可解决近13万人的饮水问题。

  贷款量力而行,避免超负荷“寅吃卯粮”

  农发行支农资金的投放无疑大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能否保证信贷安全,也引起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银监会山东监管局的有关负责人认为,政府借助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的行为须相当谨慎,一旦到期还不上贷款,将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昌乐县副县长张宝丰说,这种贷款政府认账,该不该借由县人大常委会研究,每年的还款列入财政预算。2007年他们县地方财政收入六亿元,增幅达40%,还款有保证。2008年至2012年,他们预测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翻两番,到时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亿元,还这点钱没问题。但现在经济实力达不到,仅靠现有财力,农田水利建设搞不了,所以贷款建设相当于将农村问题提前五年来解决。

  农发行潍坊分行副行长杜军认为,由于承贷的是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农发行来说,这是低风险贷款,财政列支,这个钱丢不了。况且,农发行发放贷款,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力量进行严格考察,不会盲目放款。

  临朐县提出申请的额度便被农发行大幅核减。县财政局副局长翟淑法介绍,由于县里财政不太宽裕,申请两亿元,农发行仅给了5000万元。这样,每年还625万元,分八年还清。县里尽管财力相对不足,但完全承担得起。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