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航集团公开反对东航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02:06 新京报

  

中航集团公开反对东航引资
    由于中航集团在澄清声明中暗示可能会考虑发起对东航股权的竞购,受此消息影响,昨天,中国国航H股则上涨6.6%,A股上涨8.05%。新京报制图/丁华勇

  东航股东、国航母公司中国国航集团(下称“中航”)于1月1日发布澄清声明表示,关于新航及淡马锡认购东航股权的相关事宜,中航作为东航的股东要求东、新方面就有关交易进行再商讨并修改有关条款后再提新方案,且保留提出更符合股东利益的建议,这是中航数次增持东航股权之后首次公开反对东航引资。

  中航指出,该交易有“贱卖资产”之嫌,并存在对其他股东、投资者和国内同业不公平对待的问题。对此,东航方面昨天表示,东、新之间的合作完全是本着公平、规范的程序推进的,因此对该协议通过1月8日的股东大会仍有信心。

  中航认为对股东和同业不公

  中航集团表示,该公司接受其财务顾问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分析,认为在东新方案中每股3.8港元的入股价未能反映东方航空应有的价值。这是中航一周内第二次发出澄清说明,此前,中航于12月26日表示,包括国资委在内的政府部门不会干预中、小股东的投票意向。

  声明还指出,该方案赋予新航及淡马锡的反摊薄条款和投资者认购协议中的竞业禁止条款存在对其他股东、国内外投资者及内地同业不公平对待的问题,有可能构成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在障碍。

  对此,东方航空董事长李丰华此前解释说,东、新合作并无排他性,协议中的内容只是规定了新加坡航空在投资东航之后不再投其他国内航空公司,但并不排除东航与中国内部航空公司的合作。

  事实上,三大航在业务上一直都有合作,而未来也不排除根据业务需要有股权上的合作。另外,东、新此次合作并不涉及航权的分享,关于航权的审批最终仍需根据国家之间的谈判决定。

  李丰华表示对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有把握,如果一旦未能通过,东航将把该协议提交下届股东大会审批,但东航的短期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的利益都会因此而受损。

  东航强调国资委意志

  东航将于1月8日召开股东大会,东航此前与新航签订的入股协议还需得到东航A股和H股2/3中小股东的投票通过。对此,东航方面昨天表示,尽管还不清楚中航集团此次的“澄清声明”对中小股东的影响,但决定“东、新”合作最终走向的仍然是东航大股东国资委的意志。

  东方航空董事长李丰华在北京增发引资路演时表示,国资委已经明确表态,国内航空业目前的三大航并存的格局将保持不变。首先,从欧美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航空枢纽港的建立必须依赖当地的一家基地公司,而国航、南航、东航要分别建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枢纽,不能合并。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全国只有一家航空公司也不利于竞争,因此无论是“三合一”还是“超级承运人”都只是学术界的一种观点,并不代表国家意志。

  而对于每股3.8港元的认购价过低的质疑,李丰华此前解释称,该价格是东航咨询了证监会的意见之后,选取了一定时间段的股价做参考之后的决定,不能与流通股现在的价钱做比较。另外,新航对东航的投资是长期投资,并不是财务投资,而且双方有3年的锁定期,引入新航不单看其收购价,而是着眼于对东航的软实力及硬实力的提升。

  东航董秘罗祝平则指出,目前的增发只有一套方案,不可能重新竞价,原因是每股3.80港元的认购价格已经公布了,竞价的程序已经结束,如果现在接受更高的价格对此前的投资者不公平。

  重组预期刺激股价

  由于中航集团在澄清声明中暗示可能会考虑发起对东航股权的竞购,受此消息影响,昨天,东方航空H股上涨6.2%,至7.71港元,A股上涨1.32%,收于21.57元;而中国国航H股则上涨6.6%,至11.58港元,A股上涨8.05%,收于29.65元。

  2007年9月25日,国航和国泰航空发表的公告称,国航曾有意携国泰以320亿元人民币巨资收购东航,以取代新航及淡马锡对东航的收购行动。但双方承诺在未来三个月内不会有与该等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和协议。

  受航空业重组预期的提振,中资航空股价出现了大幅上涨。在此后的几周内,东方航空H股涨幅一度曾超过50%。随后,中航集团再度多次增持东航股份,目前,国航的母公司———中航集团已经完成了十余次增持东航H股,持股比例达到12.07%,成为东航第一大流通股东。

  2007年12月12日,中航集团总经理兼国航董事长李家祥在国航加入星空联盟的发布会上表示:国航正在密切关注东航本周的引资路演,以此决定下一步的计划。距离国航上次发布暂时中止收购东航股份的公告还没有超过三个月,国航并未放弃竞购东航的计划。该消息再度刺激国航与东航股价大幅上涨,中信建投分析师李磊表示,国航2004年发行H股、2006年发行A股、对国泰航空定向增发H股,聚集了雄厚的资本实力,目前仍然具备增发再融资的可能。

  本报记者 李媚玲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