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经网]2007年中国经济大事之--货币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 08:52 保监会网站

  为了防止经济由偏快发展到过热,今年以来,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出台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调控政策对投资、物价进行控制。其中,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的紧缩型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六次加息、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六次发行定向票据、动用特别存款等。货币政策之一:六次加息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较2006年末增加1.62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47%,较2006年末增加1.35个百分点。货币政策之二: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2月8日,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从12月25日起执行。至此,准备金率达14.5%,创20多年来新高。这是央行2007年以来第10次上调准备金率,上调幅度为4年来最大。这是央行自2004年以来首次将上调幅度从0.5%升至1%,力度明显加大,预计可回收4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今年以来,央行分别在1、2、4、5、7、9、10、11、12月通过十次(其中4月份两次)上调准备金率5.5个百分点,累计回收流动性超过2万亿元。货币政策之三:六次发行定向票据在今年央行票据发行中,采取了市场化发行与定向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且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定向发行6期央行票据7050亿元。分别于3月19日、5月11日、7月13日、8月17日发行1010亿元,9月7日发行1510亿元和10月11日发行1500亿元定向票据。货币政策之四:重启特种存款央行在时隔20年后重新启用特种存款:10月中旬,由各地央行分支机构负责向当地城商行及农信社发出通知,于23日吸收部分非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的资金作为特种存款,存款期限为3个月和1年期。12月18日消息,央行将于本月27日再次开办特种存款。期限为3个月期和1年期,年利率分别为3.37%和3.99%,与央票利率持平。由金融机构自愿申报额度。20年未动用过的特种存款,却在2007年第四季度里两度被启用,特种存款的高频率使用是前所未有的,而此举既有效收回了流动性,也对信贷增长较快的机构起到警示作用。关键词:加息、存款准备金率、定向票据、特种存款关注程度:政府:★★★★★民众:★★★宏观影响指数:★★★★★[点评]:回顾2007年的货币政策,我们发现频繁的调控应对的是新“三高”现象日趋突出的严峻形势:首先,经济持续高增长,经济增长从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加大。近年我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并呈高位加速态势,中国经济已连续四年维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经济延续了去年的强劲增长,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骤然提高为11.9%,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总体上来看,投资、消费、出口和工业生产均高速发展。其次,CPI创十年来新高,通胀压力不断增大。进入2007年,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物价水平逐月攀升。尤其下半年CPI上涨明显提速,8、9、10、11四个月的物价涨幅都超过6%。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被打破,有转为“高增长、高通胀”的危险。同时,伴随资本证券市场持续升温,股票、住房等资产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泡沫化倾向。瑞士信贷亚太区经济学家陶冬:实际利率为负,再加上股市、房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必然促使银行存款不断流向资产市场,于是催生了资产价格的泡沫。最后,信贷新增长量高。1-9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36万亿元,同比多增6073亿元,已经超过了去年3.18万亿元的新增贷款纪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央行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抑制贷款的过快增长。从2003年的经验来看,政府换届很有可能导致信贷投放加快,因此,须对今年年末明年年初的贷款增长特别小心。2007年货币政策的出台频率和力度为历史罕见,但却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1)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畅通,而这是金融市场还不健全,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公众预期不稳定,以及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等诸多问题造成的。(2)大量的外汇占款使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较大影响。在我国巨额的“双顺差”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景下,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只能被动的投放大量人民币,同时中美利差的不断缩小也制约了利率政策的运用,这就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造成较大影响。(3)货币政策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无能为力。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我国通胀目前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有其合理性。解决结构性价格上涨的问题,加息不是最佳选择。加息的理由不是通货膨胀,而是投资过热。(4)存在许多因素超出货币政策影响范围的问题。造成国内流动性偏多的间接原因,如储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等,仅仅依靠对冲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以及加强信贷调控等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2008年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仍是主角作为明年宏观经济工作最权威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落幕,会议把“两防”放在明年经济工作之首,强调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自此打破了2004年以来财政和货币政策“双稳健”的调控思路,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相结合的全新政策搭配。明年货币政策的“从紧”,事实上应该用“更紧”比较准确。因为从调控看,2007年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从紧的。六次提升利率以及连续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全额对冲外汇流入,六次定向发行票据,1.55万亿特别国债的发行等等,组合的货币政策是前所未有的紧缩态势。由此,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将是“宏观调控”的主角。我们估计所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都可能在2008年的调控中充分使用。(1)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深度冻结流动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在当前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利润增长水平较高的背景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空间。(2)继续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采取加息的手段回笼居民手中的货币,可以稳定商业银行的存款,稳定通胀预期,并提高资金借贷成本,减少资金的投放。预计明年将加息2-3次,才能使实际利率由负转正。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预期明年中国央行还将加息两次,而货币环境仍然相对宽松。每次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加27个基点,同时将贷款利率加18个基点。(3)加大央票、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及国债回购操作,继续回收多余的流动性,管理好流动性存量。(4)进行窗口指导,严格限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增长,降低贷款增速。“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有什么新招?灵活加息,改变方式和幅度:为应对目前存款负利率、储蓄存款大量分流、银行可用信贷资金减少及“短存长贷”的矛盾,应选择不对称加息方式,使存款利率上调幅度高于贷款利率,以引导居民增加储蓄存款,缓解银行业流动性风险压力;在消费价格指数及其他宏观指标远远高出预期时,加息幅度应该超过27个基点,反之亦然。实行存款准备金差别化调控:在目前实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基础上,针对银行资金投放的地区和行业差别情况分类制定不同的准备金调整幅度。即央行对全国信贷资金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和企业结构进行监测分析,根据货币信贷增长形势,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引导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合理控制信贷投放方向、规模和进度。动用组合拳,重用数量型工具。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下一步,央行可能会采取“组合拳”的形式,搭配使用市场化的数量型紧缩工具和贷款额度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的上调空间,使用特别国债、央票进行对冲的力度也会比前期有所加大,货币供应增速会有一定的回落。由于此前紧缩力度较大,加上明年加息空间会受到中美利差因素限制,紧缩政策可能会更多地依赖数量型工具和汇率。来源:中经网竞争情报中心作者:中经分析小组执笔:周晓萍[][41]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