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校何以难成跨国公司人才输送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每年11月20日之后,跨国公司校园招聘“大军”就轰轰隆隆开进校园,“这种情形,将一直持续到年终。”2007年12月11日,一位已参加了十多场校园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从招聘到录用整个历程下来,估计需要1个月左右,”最终被宝洁聘用的北大某专业大四学生李玉告诉记者,“过程这么长,就为了招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人。”

  名企人才战略

  有跨国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大公司如微软、英特尔、IBM每年都进入学校招聘,但招不到几个人。”

  相较而言,世界上最大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的宝洁,却喜欢采用“内部培养”招聘文化。从1989年开始,宝洁绝大多数需求岗位由毕业生补充,每年大学校园,宝洁动静总是很大。

  去年10月11~12日,宝洁中国总裁李佳怡与其管理层就在14个大中城市进行15场高校展示。

  宝洁公司中国地区招聘经理张承光表示,宝洁只接收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在中国,宝洁90%的管理级员工是从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来的。”其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大学生的数量不会少于100人。

  据张承光说,宝洁对大学生所学专业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在每年招聘中,被录用的本科生占总数的70%~80%;同时更为关注诚实正直、组织及领导、创新和借鉴、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不过,对其他企业而言,应对应届毕业生招聘有另外一些想法。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总经理王文汉介绍,英特尔招聘的大多是名牌高校毕业生,由于人手有限,没法参加众多招聘会,也就没有力量对大量应聘者进行筛选。尽管如此,英特尔公司还是“每年招聘40~50人,其中一半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

  而对国内大型企业来说,联想集团大概每年招聘200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该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总监卫弘对过去2001年~2005年所招收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数据分析,从应届毕业生招收人数比例看,以硕士生为主,本科占40%。而所从事的岗位,主要为研发类占2/3,其次6%做市场营销,其他如经营分析、人力资源、秘书等加起来大概占30%。

  10%符合要求

  毕业生青睐跨国公司及大公司与薪水有关。据美世(中国)咨询公司对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40家企业调查,其聘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起薪为4.59万元,硕士毕业生为6.64万元。

  绝大多数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71.17%的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偶尔一两年不招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比例为12.52%。

  麦肯锡此前一份《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称未来3年,大中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约需要人才70万~80万人,如果算上所有外资企业和优秀的中国公司,大约需要200万~300万人,不过该报告同时称,“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人才要求。”

  跨国公司“10%的人才标准”主要包括必备技能、实践经验和英语水平,“10%的中国求职者适合在外国企业中担当9种职位:工程师、财务人员、会计、定量分析员、通用类人才、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医生、护士和辅助人员。”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吴海说。

  对于至今仍出现大学毕业生不符合跨国公司要求现象,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徐浩洵12月13日向记者分析,企业与招聘大学毕业生之间是一个矛盾,“跨国企业招不到好的学生,反过来大学生不好找工作。”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大学教育制度要改革。“毕业生与市场之间不能很好吻合,需要教育部门做很多事情。”徐浩洵说。

  高校与企业之间需要沟通,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金海燕分析,高校实际上没有沟通的动力,因为“绝大多数高校都靠政府部门的拨款,全国重点大学主要靠国家、很多地方院校靠地方政府,所以并没有生存压力”。

  由此很多矛盾,“在目前现状下,还没有从宏观政策上有一个解决教育体制问题的方案。”徐浩洵说,“专科人才与高精尖人才培养上的平衡,可能需要教育结构上的大变革。”

  需求与供给矛盾

  “跨国公司有这样的感觉,内地很优秀的学生,但却不知道怎么做应聘,这其实是学校应该做的工作。”徐浩洵指出,在国外,学生应聘是由学校来做,他们的目的不是培养好的学生,而是培养被社会接纳的学生。“这是学校一个重要职能,帮学生做简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徐浩洵介绍,比如国外MBA学校,评定其好的标准是,能不能帮学生找到最好的工作,这方面,国内大学应该借鉴一下。

  而金海燕对此解释更加形象,他说:“目前企业和学校对人才标准要求有差距,企业要的是包子,学校给的是蛋糕。”

  因此,企业对高校有很多不满,表现在“课程设置落后,不应该有的课程设计多,我们要的你们都没有。”相应地,高校对企业也无奈,要求招聘人时要有工作经验的,但“大学生哪来的工作经验?”

  金海燕分析,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实行实习生制度,很多企业不愿要实习生,“但国外私企做得很好,像欧莱雅、IBM、GE,每年都有很多实习生去,实习生回来沟通也说,企业对他们多么重视。”

  一位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确存在偏见,一些中小企业没有系统的人才培训管理方式,“拿来就用,明确应届毕业生不招。”相比之下,大企业有系统的人力培养计划。

  不过他们也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信息方面应该负有责任,“应给予与市场接触的机会,打通信息沟通渠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林泽炎在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表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缺乏经验被视为就业障碍,“个人就业能力不足,以及求职技巧和经验,成为妨碍求职的主要因素。”他同时指出,毕业生就业渠道中,建立全国统一、信息共享的人才市场才是最关键。


季谭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