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仰韶大地热潮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 23:25 中国经济时报

  ——河南省渑池县新农村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吴建有见习记者刘高桥通讯员 王峰

  在河南省渑池县仁村乡蟠桃村,村民张四海坐在自家新翻盖的大瓦房前,看着村里笔直的水泥路,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搞新农村就是好。这不,俺家现在都用上自来水了,再也不用拉水吃了。做饭用沼气火,又大又好使,还干净。感谢党,感谢政府呀!”

  这仅是目前渑池县农村发生变化的一个小片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渑池农村带进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上,正在悄然发生着可喜变化……

  思路明晰天地宽

  2007年3月20日,渑池县委、县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把握和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依据县情,认真谋划和部署,把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发展现代农业、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在全县吹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

  渑池县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渑池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渑池县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按照“突出重点,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在全县确定了20个行政村为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新农村建设既连着干部,又连着群众;既连着城镇,又连着乡村;既连着物质,又连着精神。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好尝试。”渑池县委副书记、县长薛蒙林说起新农村建设,一脸欣喜。

  基于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渑池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六有、六通、六化、四好、四确保”的目标。“六有”就是村有支柱产业、文化大院、卫生室、学校、体育设施,户有致富项目;“六通”就是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宽带;“六化”就是道路硬化、水源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养殖小区化;“四好”就是班子好、制度好、风气好、规划好;“四确保”就是确保农村人人参加医保,适龄儿童人人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困难群众人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青壮年人人具备科技致富本领。

  找准关键求突破

  “干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的问题了。

  让农民的致富能力强起来。2007年3月,渑池县委、县政府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决定由县、乡财政拨款,用三至五年时间对全县16周岁至55周岁的17.2万农村劳动力进行“思想素质提高型、农业适用技术型和职业技能型”培训。通过培训,让种地农民掌握1—3门农业适用技术,让有向非农产业转移意向的农民学会1—2门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渑池县委、县政府把新型农民培训作为全县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2007年培训计划,把新型农民培训纳入年度规划和目标考核中,县、乡财政计划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型农民培训。该县委常委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力求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至五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各级、各部门坚持“党政引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合力推进”的原则,建立了县有培训基地、乡有培训学校、村有培训教室的三级培训网络,采取巡回讲学、进村办班、现场指导等形式,重点围绕提高政治、道德、文化、科学、法律、心理、身体、创业八个方面的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截至目前,该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12期,培训农民5.06万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业劳动力总人数6.79万人,累计实现劳务总收入3.7亿元。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富裕农民,是渑池县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刚喜迁新居的天池镇石泉村农民高延寿,望着自家气派的楼房、整洁的院落,一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要是在五年前,对他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告诉记者:“是种辣椒帮咱致了富”该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大力实施优质农产品品牌工程。先后建成了7万亩无公害标准化辣椒、1万亩温棚蔬菜、2万亩无公害西瓜、4.5万亩标准化优质烟叶和6万亩中药材五个绿色经济作物基地;以小麦、谷子、红薯、豆类为重点,壮大规模,提升品质,建成了优质小麦、优质谷子、高淀粉脱毒红薯、优质大豆四个绿色小杂粮基地;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发展以牛、羊、猪、鸡为重点的养殖示范大户、畜禽养殖小区,建成了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瘦肉型猪、山羊、绵羊等畜禽养殖基地;以仰韶杏、牛心柿、小杂果为重点,建成三大林果生产基地。

  让广大农村漂亮起来。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是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也是看得见、摸得着、惠及面最广的群众兴奋点。渑池县财政拿出200万元沼气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在20个新农村示范村实施“一池三改”(建设1个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在12个乡镇建立了沼气推广服务站,20个示范村设立沼气服务点,在全县开展了以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沼气技术服务率达95%,综合服务覆盖率达30%,“一池三改”率达到了80%,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安头、苏门、槐英、后河等示范村的沼气池设计科学、美观、大方,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让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也成为渑池县各乡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规划村庄、硬化道路、绿化、亮化、美化……让农民从“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这些看得见的实惠和变化中,逐步认同和接受新农村建设,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使新农村建设比较顺利地走进千家万户。

  让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在渑池县的新农村示范村,村文化大院建起来了,农民休闲广场建起来了,新农村书屋也建起来了,有的村子还建起了剧院、娱乐中心,电影放映队又活跃在农村了。

  创新机制抓落实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如何解决?渑池县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约投放,改变过去的资金拨付办法,示范村村庄规划、村内道路硬化、沼气建设三个方面,实行“以奖代补”。  

  农民主体,农民建设。渑池县采取农民主动申报的办法确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该县要求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实施都要经过五个步骤,即村级“两委”提方案、广泛公示听民意、乡镇审议把关口、村民大会“票决制”、民主监督抓落实。

  上下联动,加强帮扶。渑池县建立健全了领导联系、部门帮扶、乡镇主抓、干部驻村的新农村建设联动机制。该县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示范村制度。每个示范村安排2-3个帮扶单位,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并把新农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同时,渑池县县委组织部和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还抽调40名年青后备干部,分包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帮助示范村搞好建设。

  瞄准高峰再攀登

  到渑池的农村走一走,感觉这里和城市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同乡亲们拉家常,他们能高兴地说出一大串新鲜事:乡下学校盖大楼,“泥腿子”走上水泥路,自来水通到灶台前,患病养老有保障……新农村建设,正真真切切地刷新着农民的幸福指数。

  “做梦都想不到,我们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漂亮的房子,喝上清洁的自来水!”在渑池县陈村乡后河村新修建的农民休闲广场上,村民赵小年高兴地指着一幢幢新房子对笔者说。“家里用上了自来水,茅厕变成了水冲式厕所,农闲了我们可以到村里的休闲广场散步,到健身运动区的漫步机上活动活动、拉拉单杠,还可以到新农村书室读书看报……我们过上了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今年以来,渑池县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农村道路、农村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广电通信、村内绿化、产业发展八大项共28个项目,粉刷外墙50.2万平方米,栽植国槐、雪松、合欢、百日红等景观苗木16000余株,硬化村组及农户门前道路80余公里,新建沼气池3311个,建设养殖小区7个。全县20个示范村都建起了农民休闲广场,并配备了体育器材;全部建成了新农村书屋、村级卫生室,所有村均通了电话、电视、宽带;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基本达到了“六有、六通、六化、四好、四确保”的建设目标。

  20个新农村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其中,苏门、孟岭等村立足当地基础条件,不断培育骨干工业群体,成为工业企业富村型示范村;崤店、上涧、涧北等村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成为特色农业强村型示范村;西安头、后河、槐英等村依托养殖业兴建沼气池,用沼渣、沼液发展种植业,成为生态家园建村型示范村;仁村等村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发展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兴村型示范村;朝阳、泰山等村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成为专业合作组织带村型示范村;黄花、西关等村重点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成为商贸流通活村型示范村。

  “村容、村貌的美化、净化,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而且促进了农民革除陋习,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还积极影响到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仰韶乡苏门村帮扶新农村建设的渑池县财政局干部张宏伟对记者说,目前,当地农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参与赌博的少了,参加娱乐健身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更新,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开始进入农村社会。

  靓丽的色彩已绘就美丽的画卷,强劲的音符正奏响和谐的乐章。如今的渑池县,椒红烟黄,瓜蔬飘香,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红红火火。不仅自来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走进了普通农民的家庭,而且电脑等高档电器和小轿车也已开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用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的话说是“这里的群众安居乐业,人心思上,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更加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