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名人传记,无往而不胜的书战利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传记层出不穷的出版市场上,几乎每一本传记想赢得市场,都须抛出一些猛料、丢几块诱饵
《剥洋葱》

  (德)君特·格拉斯著

  魏育青等译

  译林出版社

  2008年即出

《付出》

  (美)比尔·克林顿著

  中信出版社

  2008年即出

《希拉里传》

  (美)卡尔·伯恩斯坦著

  中信出版社

  2008年即出名人传记始终是图书市场的流行语。新年伊始,值得关注的国外传记类图书,来自美国政坛的克林顿和希拉里夫妇以及德国诺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

  《付出》在美国首印75万册,甫一上市即登上“亚马逊”、《纽约时报》等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可以证明,克林顿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如今他几乎是美国人最怀念的一任总统,他的言传身教或许真能让美国人更加“懂事”。在克林顿的眼中,无论是比尔·盖茨夫妇、沃伦·巴菲特、奥普拉·温弗瑞、鲁珀特·默多克,还是那位患了骨骼发育不全的后遗症、动辄全身性骨折的布里安娜,或者年仅6岁便开始组织清洁海滩运动的麦肯齐·斯坦纳,都在尽己所能,为世界更美好的明天付出他们的金钱、时间、精力和技能。在他们心中,他们都坚持着一个共同的信仰:每个生命的价值都是平等的,付出比索取更令人感到满足

  “好了,借口说得够多了。可我毕竟还是隐瞒了几十年,没有吐露武装党卫军这个词和SS这两个字母。”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写下这行字时,定然清楚,自己的传记将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他写了,然后出版了,于是将德国文坛和公众分成阵线分明的两派。

  格拉斯绝非个案。传记层出不穷的出版市场上,几乎每一本传记想赢得市场,都须抛出一些猛料、丢几块诱饵。撰写希拉里·克林顿传记的著名记者如此,一向老成持重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如此。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引进速度的加快,国内读者接触这些火爆传记速度也在加快——譬如说,今年6月赶在民主党人第二轮公开辩论前出版的《希拉里传——掌权美国的女人》,我们就不必等到人散茶冷。至少在2008年美国大选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就可以买来一读,咀嚼咀嚼这位前第一夫人的是是非非。

  卡尔·伯恩斯坦当年因曝光“水门事件”而出名。他历时6年,寻访200多位希拉里的密友、政敌、支持者写成的《希拉里传》,将希拉里充满神秘色彩的童年生活、个性张扬的学生时代、与克林顿之间的分分合合以及标新立异的政治生涯展现在大众面前,出版之初就被媒体认为“可能对希拉里的形象构成重大打击”。

  在伯恩斯坦眼中,希拉里是一个“复杂”、“可妥协”、“野心勃勃”的女人。她的父亲休·罗德姆“严厉、暴躁、粗鲁”,与希拉里刻意描绘的慈父形象大相径庭。这位可能的“第一女总统”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从小学着要坚强、独立、不受人欺侮。

  1975年10月,希拉里移居阿肯色州,与克林顿结婚,之前进退维谷整整两年。伯恩斯坦说,与克林顿结婚,是希拉里一生中最痛苦的决定。“我生来就是16岁,而且总觉得自己16岁,希拉里出生时就40岁了。”克林顿曾经说。克林顿在阿肯色州不乏女人,其中包括玛丽莲·詹金斯。伯恩斯坦经过缜密的调查后说,1989年,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为了詹金斯几乎与希拉里离婚,但遭到希拉里的拒绝。当时她担心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自己可能成为单亲母亲以及怎样做对切尔西更好。”

  强硬的希拉里在入主白宫后度过了惨痛的一段时期。父亲因严重中风逝世,不久,她的“蓝颜知己”文森·福斯特不堪压力,饮弹身亡。希拉里失去了最为亲密的友人,她几乎崩溃。伯恩斯坦披露,在父亲去世、福斯特自杀以及自己对医疗系统的建议被拒绝后,希拉里的情绪状态变得“非常脆弱”,1994年,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也许挫折对这样的强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她的痛苦也增加了她坚硬外表下的人情味。伯恩斯坦这本传记出版已近半年,希拉里的民意依然在民主党内领先,可见故事的杀伤力虽大,但也只是饭后之资。

  被描绘得“野心勃勃”的希拉里正在向最高权力狂奔的路上,而她的丈夫、曾经的美国总统、卸任后越来越有魅力的克林顿,温和地将视野转向了慈善活动。“若是我们真的都能看到对方,想想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比尔·克林顿的话,怎么听都像一句劝导词。而《付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克林顿新书的书名,怎么看都像一部福音书。

  “我在离开白宫时就决心已定,要在有生之年为有意义的事业奉献时间、金钱和技能。”克林顿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却很明确,“想致力于拯救生命,解决重大问题,使更多的年轻人获得实现梦想的机会。”于是他回顾了他从小“行善”的历程,以及在这些点滴行为中,积累的价值观。

  《付出》在美国首印75万册,甫一上市即登上“亚马逊”、《纽约时报》等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可以证明,克林顿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如今他几乎是美国人最怀念的一任总统,他的言传身教或许真能让美国人更加“懂事”。在克林顿的眼中,无论是比尔·盖茨夫妇、沃伦·巴菲特、奥普拉·温弗瑞、鲁珀特·默多克,还是那位患了骨骼发育不全的后遗症、动辄全身性骨折的布里安娜,或者年仅6岁便开始组织清洁海滩运动的麦肯齐·斯坦纳,都在尽己所能,为世界更美好的明天付出他们的金钱、时间、精力和技能。在他们心中,他们都坚持着一个共同的信仰:每个生命的价值都是平等的,付出比索取更令人感到满足。

  有比树立道德权威更抢眼的吗?那就是道德偶像的破碎。老来惹是生非,如今还在和兰登书屋孜孜不倦地为一个词打官司的君特·格拉斯,不知是否会特别留意今年将在国内出版的中文版《剥洋葱:君特·格拉斯回忆录》中的每个字词。最近,格拉斯站到了法庭上,控告传记作家迈克尔·于尔格斯撰写的《君特·格拉斯》歪曲事实,将他“自愿加入”纳粹党卫军的事实说成“申请加入”。

  事情起因便是2006年9月出版的自传《剥洋葱》。这部作品面世前夕,格拉斯主动向媒体爆料,称《剥洋葱》将写到他曾效力于纳粹党卫军这一事实。话题既出,举世哗然。人们难以相信,这位“德国道德良心”的人生中还曾有过这样一笔。

  创作了“但泽三部曲”(《铁皮鼓》、《猫与鼠》、《狗年月》)的格拉斯,是德国战后文学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人们在《剥洋葱》提供的事实面前分成了两派,声援者认为格拉斯“忏悔一段丑陋历史”的诚实多少令人敬重;批评者则无法原谅格拉斯迟到的忏悔,大声哀叹德国道德权威已然倒塌。人们不禁猜测,这个隐瞒了60多年的事实,如果在7年之前公布,格拉斯还会获得诺贝尔奖吗?

  格拉斯自愿说出这些往事就如同剥洋葱,既辛且辣。而这根刺鼻的洋葱,恐怕还会在很长时间内辣众人的眼。关于格拉斯与党卫军的关系,格拉斯将永难解释清楚;关于他良心的争论,也绝不会有定论。但,“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如果说这部传记是一条证据的话,读者们该去念念他最初的说明,然后,交由自己的理智评判。


罗敏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