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2007年货币政策:中投成立可能根治流动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 01:34 北京商报
——中投公司的成立、特别国债的发行使根治流动性过剩成为可能 如果说2007年外贸顺差加大是在意料之中的话,那么2007年就有两件事是意想不到的,第一件事是国内猪肉价格会上涨如此之快;第二件事就是美国信用危机引发的次贷危机会如此之严重。就是这两个意料之外和一个意料之中的事件,考验着央行2007年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而这一年正是央行动用货币政策最为频繁的一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定下“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仍将在宏观调控中唱主角。 存款准备金——紧缩力度世所罕见 存款准备金,这个号称货币政策中的巨斧,在2007年被央行动用了10次,几乎平均是一个月一次,而最后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则调整了一个百分点,紧缩力度世所罕见。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本意是要防止银行间过多的流动性流向实体经济,造成经济运行过热。另外,也要确保银行体系不因过度放贷而发生清偿危机。而且除了提高外汇储备外,今年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也是惊人的,央行今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末,央行票据余额为3.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亿元,截至11月1日,通过国债正回购操作回收流动性约2300亿元。 不过,如此大幅度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大力度的公开市场操作都未能遏制住流动性泛滥。对此,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霍德明直言不讳地认为,这其实是流动性失控的表现。如果说不断扩大的外贸顺差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而过多流动性无法吸收的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银行对内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而现存银行业还没有现代化,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的理财产品来吸收流动性。 利率工具——腹背受敌 11月份CPI依然创出历史新高,猪肉价格依然是主要推手。这是让很多经济学家都没有想到的因素。从今年6月份开始,CPI连续3个月逐月推高一个百分点,为了防止CPI进一步走高,防止实际利率为负,加息就成为央行首当其冲的选择。 2007年3月至9月,央行共加息5次,但这5次加息的频率却很有特点,从3月开始,头3次是隔月加息一次,但随着六七八月份猪肉价格迅速推高CPI,通货膨胀苗头渐渐显露后,央行从7月份明显地加快了加息步伐,于是七八九月份连续加息。但是从9月份之后,尽管CPI仍在继续走高,央行加息步伐却戛然而止了。这其中的奥妙是,9月18日——就在央行第五次加息后不久,美联储降息了——一场次级贷危机让美国金融市场陷入了流动性困境,市场预计美国将可能由此进入减息周期。 随着美联储的降息,各国央行都在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中国也概莫能外。央行行长周小川在12月份美联储第三次降息后承认:“美联储降息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不小。” 可以说,这两个意想不到,让央行的利率工具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所以央行第六次加息的靴子迟迟不肯落地。直到12月21日预计美联储连续降息的可能性下降,央行才采用不对称加息的方式,将贷款利率小幅上调了18个基点。 汇率工具——夹缝中生存 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问题上,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国内外都存在不同的见解,学术界一些泰斗人物如麦金龙和蒙代尔都提出人民币不该升值,但亦有国际投行和国内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被大幅低估,应该加大升值速度,甚至一步到位来减缓贸易顺差加大带来的压力和投机热钱进入国内的压力。 争论归争论,人民币汇率依然按照它自身的轨迹行进。一年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到了6%。当然这背后有美元走弱的因素,也有来自美国政治上的压力。就在人民币岁末加大对美元升值幅度的同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则开始重提强势美元的话题。 今年9月在清华举办的一场小型学术讨论会上,面对麦金龙和里根时代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认为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的看法。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态,中国将通过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契机来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 从中也许可以揣摩,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央行还是坚持稳定的原则,毕竟当年日元兑美元的历史是前车之鉴,而加大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区域则可以减缓来自贸易伙伴的压力。 特别国债——财政政策的配合 说到2007年央行货币政策,不能忽视的一件事就是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这也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首次联手来对抗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2007年6月,首批特别国债发行,虽然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看,这不过是在央行资产方项目发生了变化:从今年8月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可以看出,由于购买了财政部发行的特别国债,央行资产方下的“外汇增长”明显比7月份减缓,而对政府债券方下的资产则增加了6000亿元。 虽然是一个小项目的变化,但此举却意味着切断了外汇储备增加和央行基础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其意义可谓深远,有市场人士评论:“长期来看,中投公司的成立、特别国债的发行使根治流动性过剩成为可能。” 此外,特别国债的发行对央行来说还增加了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工具,央行拿到特别国债后,可以根据市场上的资金状况,相机发出。所以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谓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信用工具——出手干预房价 本来,资产价格并不在央行的调控范围之内,但国内高居不下、节节攀升的房价让央行不得不动用了严格控制信用工具的手段。 9月27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40%,12月份又确定了二套房以家庭为单位的认定标准,已利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家庭,再次申请房贷,将视为第二套房。在临近岁末央行的一次“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专题会议”的内部会议上,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再次发出了要坚决取消按揭和加按揭的从紧房贷调控的声音,这层层从严的背后是要防止炒楼者推高房价。 除了动用消费信用工具外,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额度亦在逐渐收紧。年末传出央行要求商业银行明年将贷款逐月上报的消息,可以想见央行想控制商业银行放贷冲动心情之迫。 2007年年尾,我们在盘点央行货币政策的同时,可以想见的是2008年的货币政策可能将比2007年动用的更为频繁,毕竟2008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将从“适度从紧”转向“从紧”。 商报记者 杨雪婷/文 车亮/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