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查]余姚探寻农村社保新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23:11 中国产经新闻

  阿拉农民也领“退休金”了! 余姚探寻农村社保新模式

  本报记者 丁江

  通讯员叶初江 龚宁 张伟报道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空巢家庭的增多,农村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须走向社会化,但从当前全国各地普遍情势来看,只有被征地农民才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障),而绝大多数农村居民仍与社保无缘。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浙江省余姚市勇敢试水,首吃螃蟹。该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就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型农村社保新政,让农民更好地享受改革和发展成果进行了有益尝试,大胆探索。

  做任何事,宁波人一向不甘人后!余姚这一在全省的率先之举不能不说是甬城人的又一大骄傲和自豪。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后,余姚市就认真贯彻这一精神,着手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调查摸底,但真正激发余姚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的还是一封农民来信。

  去年年底,该市临山镇临城村一位村民致信余姚市政府,痛陈自己对老年生活无保障的困惑和深深的无奈。这封催人泪下的长信引起了余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蓄势待发的余姚农民社保新政筹建工作正式启动了。

  在2007年2月召开的余姚市“两会”上,如何建立一个新型的保障型农民养老制度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当年4月,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专门抽出时间,亲自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农村蹲点调研。

  领导牵头,部门重视,统计资料马上摆上了政府部门的案头:余姚市有近十万名老人生活在农村,他们主要依靠继续劳动和子女赡养维持生活。这些老人的月人均生活费支出在220元上下,但“老农保”所能提供的保障平均每月只有20元左右。支出与费用相比,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农民不应该成为社保中“被遗忘的角落”。他们与城镇劳动者一样,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参与者、建设者,也理应成为受益者。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解决好农民的长期生计问题。而余姚作为发达地区,应该率先破题,让农民安享晚年。经过深入细致的蹲点调研,以上看法成了余姚市委、市政府全体领导干部的一大共识。

  构建新型农民养老制度,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实事和大事。这意义大家都很明白,但很多事情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这个“难”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压力太大,二是涉及部门太多,三是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怎么办?困难决不是“绕道走”的理由。余姚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这样的努力:第一,据初步估算,建立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余姚市每年将增加财政支出4000万元左右。面对财政压力,该市确保社会民生各项投入增幅高于全市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将2007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投向民生实事。该市还通过加强对单位信息设备的采购管理、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配置标准、深化公务用车改革、开展单位结余资金清理和严控领导干部外出考察等一系列措施,尽可能节约财政支出。同时,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加强地方税收征管,坚持抓大不放小,注重地方小税管理,优化地方收入结构,提高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第二,构建新型农民养老制度,涉及多个部门,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和以前的“老农保”由民政局负责,“新农保”主要由劳动保障局组织实施,钱由财政出,政策由政策研究室制订等等。这项工作启动以来,余姚市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召开由财政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政策研究室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研讨会,最后大家终于统一了意见,达成了共识。

  第三,余姚市一方面积极探索“社保新政”,另一方面虚心向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求教,还多次到浙江大学征询社会保障专家的意见,摸着石头过河,力求出台的政策既具有创新精神,又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同时还得适合余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至2007年5月底,十易其稿,余姚市终于形成了一个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初步政策意见:在现行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现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办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老农保”相衔接,覆盖余姚市16周岁以上农民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并每月对男70岁、女65周岁以上未参保人员发放生活补助。

  2007年7月25日,《余姚市农民养老保障试行办法》经余姚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余姚市市长陈伟俊感叹,这一保障型的农民社保新政的实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余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