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我不喜欢被贴上一个标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建筑师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问题。招标时我没讲建筑学比较自恋的专业词汇,我只是讲这里的问题,他们可能觉得我给的答案比较合适。”招标结束后,刘家琨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在刘家琨设计的中心馆方案里,他从一张纸的概念发散开来,通过不同角度折叠、剪裁,使得一个二维空间被分割成不同的几个错落空间,再点缀上成都的山水石等元素……

  《第一财经日报》: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合作建筑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在青城山美术馆中,设计张晓刚个人美术馆时,你从艺术家那里获得了什么灵感?

  刘家琨:他们是具体的、有名有姓的艺术家,是旗帜性的人物,这对设计师来说非常具有指向性。这和抽象性、公共性的建筑不同,想象也不同、目标也不同。我和张晓刚都是老朋友了,接手项目后,我给张晓刚发了一个短信,问他有什么要求。张晓刚说觉得有些奇怪,就像有人找他画画,就画张最好的吧。我跟他解释,建筑与艺术是不一样的。回过头来,他说就做你自己最喜欢的,他说想把这个建筑作为我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收藏。

  《第一财经日报》:你承接很多美术馆和艺术中心的中小项目有口皆碑,但缺乏大型建筑项目,很少看见你主动去参与项目竞标。

  刘家琨:我不太爱参加竞赛。我跟一些人不一样,只要有人找我做项目,不管大小,说明他信任我,这已经很好了,我就尽力去做。参加竞赛是另外一种情况,竞赛是件耗费精力也很难说的一件事,毕竟现在市场这么大,所以我尽量不参加竞赛。这次竞标是吕澎他们定的一个规则:所有参加小馆设计的人都要给出主馆设计方案。算是我今年来参加的第一个竞赛吧。

  《第一财经日报》:除了中部城市项目外,你在上海青浦“新城建设管理中心”刚获得第六届“远东建筑奖”,你怎么看不同城市中的不同项目?

  刘家琨:建筑是城市中重要的一环,城市的设计取决于文化气质和人文感觉。譬如我在做重庆的项目,就会比成都的更有能量,因为一个温润的项目在重庆就显得无力。重庆会狂野一些,它的吞吐量、能量是比较大的。我在那里做项目会比较猛。但同样一个项目在成都来讲不合适,换到上海更觉得是破坏性。

  《第一财经日报》:每个建筑师都强调自己的个性,甚至有自己的标志,作为一线建筑师,你觉得自己的特点是什么?

  刘家琨:我不是特别愿意一天到晚想自己。二十来岁喜欢这样想,我是谁,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放松这东西特别重要,没必要拧着,为了不同而不同。谁管谁是一线建筑师,也没有一个标准。我从来不想。有项目,我就做。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不同的问题,我就是因地制宜、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重要的是建筑师自我的感觉,我不喜欢被贴上一个标签,弄一个LOGO。

  《第一财经日报》:你喜欢什么样的建筑师?哪些建筑师对你的建筑哲学产生了影响?

  刘家琨:我喜欢西扎(Alvaro Siza,葡萄牙建筑师,普里兹克奖得主,以乡村建筑闻名)、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龙、库哈斯。喜欢的很多,但不一定要走那条路。看别人以某种方式在那条路走得远了,在那条路上你也看见其他道路,因为有一个参照系。我尽量走自己的路,但所谓的真空是不存在的。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人们肯定都互相有些影响。


曹俊杰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