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经网]本周中国经济大事表(2007.12.15--2007.12.21)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08:52 保监会网站

  1.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2007.12.18)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于2007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是中国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宗旨是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石油储备保障,职责是行使出资人权利,负责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和管理,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该中心的成立增强了中国石油储备管理力量,理顺了中国石油储备管理层级关系,拉开了我国石油储备向专业化、正规化发展的帷幕,将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石油储备管理体系,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规范石油储备运作,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关:我国第一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经过一年的试运行,2007年12月19日通过了国家验收。[点评]:中国一直没有建立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过去的石油储备主要依赖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商业储备,综合储备天数大约仅为21天。而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超过120天,日本、韩国也都处于90-120天之间。我国在这方面的缺失,不仅影响国内的基本需求,也使国家安全处于不确定状态。“十一五”规划中,中国设定的战略石油储备目标由40天,进而调整为60天,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这个指标还会不断修正。因为在经济实力可以支撑的情况下,储备天数越多,则说明安全系数越大。石油储备中心的成立,是石油产业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标志。储备中心的出现只是第一步,而之后配套的政策法规、机构归属、具体运作以及职能实现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中国的石油之路,有了好的开头,更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这样才能走的平稳,走的长久。2.年末紧缩冲刺--特种存款再启动(2007.12.19)央行将于本月27日再次开办特种存款,期限为3个月期和1年期,年利率分别为3.37%和3.99%。开办对象主要是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以外的部分农信社和城商行等金融机构,采取自愿申报额度的方式。相关:今年10月23日,由各地央行分支机构负责向当地城商行及农信社发出通知,央行曾重启了20年未用过的特种存款以吸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点评]:特种存款的作用与已上调10次的存款准备金率和每周两次的公开市场操作异曲同工,其目的都在于回笼市场资金,控制流动性过剩。不同的是,特种存款所面向的对象是城商行、农信社之类的中小金融机构。此次发行的利率控制在3.37%和3.99%,与一级市场的央票利率基本持平,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央行此举的惩罚意味并不浓重,重点应在提醒和警示。虽然还未公布发行数量,但参照上一次的特别存款,预计此次的发行量也不会超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所冻结的资金。所以,从整体来看,其对回收流动性的影响力比较有限,只能看作是对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补充。长期而言,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特种存款的启动丰富了央行的调控手段,使调控部门在进行市场运作中更加主动,考虑到明年从紧的货币政策,预计这一工具今后有可能成为常规的调控手段。综合化的手段显然比单一调控更加科学,但也无形中增加了政策的风险性。12月25日,市场将迎来本年内力度最大的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届时大多数金融机构的资金将面临不小的压力。市场的资金面将可能经历一次比较大的考验。上市的小型金融机构的股市表现有可能受到拖累,虽然不足以像权重金融股那样对整个大盘起到主导作用,但由于股市近来的不稳定性,还是存在关注的必要。3.财政政策助剿通胀--取消粮食出口退税(2007.12.20)1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布,将从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共涉及84个税则。根据公告,出口退税的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其中对今年12月20日以前已经签订价格的出口合同,经海关备案后,在明年2月29日之前准予按调整前的出口退税率执行;未经备案的出口合同一律按调整后的退税率执行。2008年3月1日以后,无论新老合同一律按调整后的退税率执行。此前部分粮食或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在5%到13%之间。[点评]:显然,此轮CPI的高涨,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和成品油调价是主要的推动力量。此次大幅调整粮食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粮食企业的积极性被打击,有助于调节粮食的进出口量,以达到国内供求的平衡,防止由食品价格高涨而引起进一步的通货膨胀。这一政策,直接针对粮价作出调控。更值得肯定的是,这是一个政策风向,即今后的宏观调控,将更多地将财政政策融入到货币政策中,或为互助,或为互补。相信今后国内的整体形势将变得更加可控与可调。4.2007年紧缩政策末班车--央行年内第六次加息(2007.12.2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0.81%下调至0.72%,下调0.0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其他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相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我国11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6.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6%。同时,由于11月份CPI环比涨幅高达0.7%,高于去年同月的0.3%,很多专家认为,环比涨幅高于正常年份,说明包含的新涨价因素较多,年底前通胀压力仍可能加强。[点评]:这是年内的第六次加息,尽管已经行至年末,但此次的利率调整还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多值得揣摩的细节。首先,本次加息对于“两防”中的“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目的性明显。此次利率调整,央行对活期存款的利率进行了鲜见的下调。这样做主要是由于目前居民存款活期化趋势愈发明显,储户存取款的自由度大,不利于央行对整体流动性的控制。而相应的,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相对较大,其中,三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45个百分点,六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36个百分点。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引导居民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保持了活期存款的功能,又使储户避免了利率损失,可以较快地得到更多的收益,在保持存款流动性的同时,提高了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近期的物价上涨愈演愈烈,央行发布的今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第四季度城镇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于接受”的占比达47.6%的历史峰值。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预期明年物价会继续上升,此预期值也达到历史最高。上调利率的效果最快也得在08年得到显现,而“涨价风”却已经从2007年年初贯穿至年终。因此,此轮加息更多地是对居民情绪的安抚。不过,不管是按照11月份最新的6.9%的CPI,还是按1-11月累计4.6%的CPI计算,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后国内实际利率仍旧为负。所以明年,加息工具还会继续在调控中发挥作用。再从贷款角度看,这次的贷款利率调整显得很“人性化”,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购房者的利益。但由于房地产业的资金周转成本和银行的贷款成本上升,房地产市场料将受到不小的打击。最后,从汇率角度看,在美国屡次降息,中国不断加息的共同作用下,中美间的利差空间越来越小,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巨大。国家如何在资本管制上把握好“度”,避免人民币受到更多的国际热钱的追逐,值得深入探讨。至此,今年的加息征程应该已经结束。以实现实际利率转正为目标,预计明年,加息这一货币工具还将继续在实现实际正利率的目标上发挥未完全释放的余热。执笔:刘晓翀[][41]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