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推出2007年度特别话题“新医改期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 10:48 《财经》杂志网络版
这是《财经》自2004年以来第四个“年度话题”。虽然每次《财经》年终刊年度话题均有变化,但不变的是对民生的关怀 纵观整个2007年,如果说有一件事能够自始至终汇聚国人的关注,非医改莫属。 12月24日出版的2007年最后一期《财经》杂志的封面文章,推出以“新医改期待”题的“年度特别话题”,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予以关注。这也是《财经》自2004年以来第四个“年度话题”。前三次话题分别是“矿难探源”、“药价之谜”和“社保抉择”。虽然每次《财经》年终刊年度话题均有变化,但不变的是对民生的关怀。长期以来,尤其在2007年,《财经》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关注,跟踪报道了新一轮医改的每一步进展;年末又派记者赴珠海调研、赴宿迁回访。基于关注中国改革的一贯立场,现在把这些报道汇集在一起,构成了《财经》2007年的“年度特别话题”。 《财经》报道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全面改革始于1997年。至2000年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医改全面启动。此次医改的主要措施包括: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政事分开,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放开管制,规范运营;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加强监管,实行医药分家;等等。 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由于既有利益格局难以打破,改革并未能按设计的路径运行。时至今日,医疗行业依旧管制严格,竞争不足;卫生部门依旧政事不分,监管缺位;医疗机构依旧利用垄断地位谋取经济利益,“看病贵”、“看病难”有增无减。 十年医改,在2006年几乎又重回原点,其间承载了全社会太多的怨怼与期望。在此背景下,2006年9月,由发改委、卫生部牵头,十余个部委组成医改协调小组,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从2007年春节开始,协调小组陆续委托九家中外机构进行医改方案设计;至11月底,新医改方案形成,并向国务院呈报。 据《财经》记者了解,经过数轮讨论修改,新医改方案已形成一些宝贵的共识,包括: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强调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投入,从而降低卫生总费用中个人付费比例;放宽医疗领域准入,鼓励社会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对医院进行增量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也是即将出台的医改方案的原则和总体方向。 而就在年底,从广东珠海传来试水“全民医疗保障”的消息。珠海体制性包袱轻、人口总量小、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因此敢为天下先,尝试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医保体系。相形之下,几年前财政能力较为薄弱的苏北宿迁市,选择了管办分离、政府退出医疗服务领域,以“卖医院”的方式进行医改。两相对比,更觉意味深长。 《财经》报道认为,中国医疗体制的核心矛盾是医疗资源供给短缺,重要约束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撇开种种部门和集团的利益博弈,中国的医改最终是在政府财政能力的约束下进行的。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科技的发达,所有社会成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基于此,医改必须直面一个基本问题,即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政府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来满足无限的保障需求。 也许终极问题是:我们应该获得多少医疗服务?也许医疗保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性地对待医疗。因此,医改的焦点应该是,如何减少整个医疗保障体制整体无效率的情况,如何以更低的代价获得更好的保障。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理想的答案,只有现实的选择。■ (全文详见12月24日出版的2007年第26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新医改期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