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出口企业负重转型脚步蹒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08:52 经济参考报
随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加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承受着巨大压力。在多重压力下,纺织品行业优胜劣汰正在加快,产业升级提速和调整出口结构成为企业生存的必须选择。专家和企业认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纺织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给予压力的同时,还需要“压扶并举”,在关键技术、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增加对行业升级的扶持。 政策收紧企业负重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政策持续收紧,纺织出口企业压力凸显。记者采访了多家纺织出口企业,谈起目前的处境,这些企业均用“多座大山压于一身”来形容面临的多重困境。 第一,出口退税政策持续调整,进一步加大了纺织品业出口压力。 天津纺织集团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岳德纲表示,过去纺织品企业平均出口利润只在3%-5%之间,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下调,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企业损失近3%的利润。“目前,纺织品出口利润少得可怜,仅7月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当月,损失就超过一百万。”岳德纲说。 天津服装进出口股份公司负责人表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企业利润降低到微乎其微。 天津空港加工区尼比欧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订单来料加工为主的外贸企业,受政策调整压力最大。负责人魏树斌表示,目前南方很多靠出口退税政策吃饭的中小企业都关闭了,目前企业只能勉强生存。 第二,人民币持续升值,给企业带来持续压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纺织产品出口货币成本大大提高;央行今年连续加息,同时增加了纺织企业的财务成本。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难以把握企业未来成本,纺织出口企业对明年的业务发展普遍存在“看不准”的困惑情绪。 天津纺织集团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黄俊表示,广交会上,很多国外客户不接受国内业界对12月份汇率将降到7.4以下的估价,公司开展业务阻力很大;明年业界估计人民币汇率将调整到7.15,客户更难接受。 天津天泰服装进出口公司财务负责人邓欣表示,目前企业普遍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记者采访了解到,纺织企业与化工、钢材企业面临国际环境不同,后者因国际市场供需缺口较大,尚可提高价格转嫁成本。尽管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与外商议价能力强一些,然而汇率成本持续增加,进一步压缩了转嫁空间;而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部分小企业开始倒闭,行业内洗牌的迹象加速。 第三,原材料短缺、用工成本不断上涨。 今年以来,纺织行业发展仍然面临国内棉花短缺、化纤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印染用水量过大、劳动力供应不足和用工成本上涨等资源约束。石油价格上涨拉动今年化纤价格上扬;加上我国棉花供求缺口较大,今年棉花进口将超过400万吨,纺织品对外棉的依赖等因素,造成国内纺织企业原料价格高于国外,国际竞争能力减弱。 今年纺织业人力成本上涨非常快。岳德纲指出,过去纺织工人每月工资600元-800元,现在涨到1000元以上。由于农民工短缺,工人流动性大,普遍对工作环境要求提高,要留住纺织熟练工必须出高薪酬。加上电、蒸汽、节能减排等配套费的增加,企业压力增大。 产业升级生存之本 随着国内政策收紧,国内纺织出口企业均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是,只有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才可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为躲避配额,解决人力成本升高问题,一些企业尝试在蒙古和埃及设厂。然而,由于国外服装配套产业加上人力资源素质不及国内,综合起来成本难以降低。另外,很多企业开始开辟转移新的国际市场。可是,国际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近期更多非设限国家如土耳其、巴西等开始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国际贸易环境愈发艰难。同时,技术和环保壁垒具有更大杀伤力。例如,欧盟新的化学品管理法——REACH法规,将产品安全信息举证责任完全转化到生产企业身上,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费用约需57万欧元,大大增加了纺织企业负担。 另外,随着印度、越南和东欧等发展中国家企业加工能力逐渐增强,在中国纺织品出口政策日益吃紧的情况下,很多客户转向其他国际市场,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对手增多,出口份额开始不断被挤占。来自天津海关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10月,天津口岸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6.4%,出口增幅下降约7.5个百分点。 魏树斌深有感触地说,目前服装外贸生产企业太难了,国际市场采购方把价格压低定死,然后挑选国内供货商,我们根本没有议价的空间。外贸加工企业利润只占销售价格不到10%,其余都让外国中间商赚取了。因此,要想生存,企业必须进行大转型。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国内外多重压力下,我国纺织品行业优胜劣汰速度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成为企业生存根本。 天服三悦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是天津市民营企业出口名列前茅的企业。公司总经理马卫民说,正是几年前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投资几千万在上海设立中高端新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延长产业链,产品向中高档市场转型,天服三悦才能及时跟踪市场变化,改善内部管理管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尽管目前压力很大,企业收益仍能不断提高。 “我们欢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过一场厮杀,规范了市场,竞争秩序反而更好了,有准备的企业舞台会更大。”马卫民说。 近年,一些出口企业通过增加内销比例,将市场向国内转移,也取得了较大成绩。过去,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80%的产品出口,近年来,通过与世界著名纺织服装集团意大利GFT集团和香港GRI集团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内销市场调整为90%,成为国内生产高档西服的基地。 结构调整“压扶”并举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立群认为,虽然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增幅将下降,政策调控对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纺织出口企业更是影响较大,但是,这有利于纺织企业加快改变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改变我国纺织产业过多依赖价格优势的单一国际竞争模式,对我国纺织行业改进低水平产能过剩、竞相降价的无序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采访中,纺织企业普遍表示,“长痛不如短痛”,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认可、支持。然而,他们也呼吁,由于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行业,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稳定。纺织业在国家最需要外汇的时候,做了贡献,现在国家外汇充裕了,仍然还有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功能,因此,政策调整需要与行业沟通互动,避免给行业带来过大的伤害。 业内人士认为,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尚需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政策变化太频繁,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很多麻烦,许多业务难以开展,因此,希望政策变化不要太过经常,呼吁平稳的政策环境。同时,企业希望政策更加细化,防止对一些具有技术含量的商品出口带来错杀。为了生存,一些小企业正在以“缩水的质量”接受订单,打乱出口秩序,值得引起警惕。 专家建议,纺织行业已将发展目标定位为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然而,纺织品产业升级是个渐进的、艰难的过程,在纺织行业进行过渡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在企业投资方向、行业公共平台建设上应给予不同的倾斜。 记者了解到,外贸企业转型开拓国内市场,不但需要设计研发、销售网络等方面大量资金,同时普遍缺乏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经验。因此,纺织行业现代物流和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平台的建设、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发、质量检测和标准制定以及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建设与推广还需要政策给予必要的关注。纺织业信息提供和管理人才培训、纺织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也需要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