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保险公司热情高涨 频频发力商业健康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08:17 经济参考报
继今年10月中国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成立后,本月18日,其北京分公司正式挂牌开业。 而目前已经开办13家省级分公司的人保健康险也表示将在明年使开业的省级分公司达到30家左右。 在内资公司频频发力的同时,外资公司也没有放松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医疗保险公司——英国保柏(BUPA)公司在去年和今年相继建立了北京和上海代表处,并计划在明年递交申请成立健康险公司。 然而,面对市场逐渐高涨的热情,业内人士指出,商业健康险发展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健康险公司想有自己的医院 “目前平安人寿在北京市场上已与50多家医院进行合作。平安健康险则会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较为高端的医院进行定点合作,促进其高端医疗网络的建设。”平安健康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杨一先向记者表示,“如果政策允许的话,我们更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医疗机构。” “健康险公司要经营得好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医院。”人保健康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李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是从我们的外资股东,德国健康险公司身上学到的经验。这样既可以减少医患纠纷,又可以在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节省经营成本。我们分公司目前已与全市8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 据了解,近年来,个别保险公司也在尝试收购医院股权,如上月刚刚在上海成立的国华人寿就明确表示要投资控股医疗机构,通过资本纽带加强对医院的控制。但是,专家指出,目前由于投资政策受限,保险公司不可能大量收购医院。双方目前的合作还是停留在为被保险人提供预约挂号、在医院特设VIP室、费用直接结算等初级“健康管理”服务的阶段。 定位、税收需要政府明示 除了在与医疗机构进行深层合作方面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外,业内人士指出,专业健康险公司的良好运作需要政府在定位及税收等方面进行明示。“新医改就应该明确基本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什么,把哪些领域留给市场。”李毅表示。 专家指出,其他相关的具体政策支持还应包括,对健康险业务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单位在一定限额允许税前列入成本,对个人则免缴其购买健康险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国家还应出台对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行为等合理约束的政策,提高医疗服务的市场化程度,控制健康保险的经营风险等。 据了解,目前国内共有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但市场上有资格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主体则有90多家。大部分的寿险公司和一部分财险公司都在与专业健康险公司争夺这块市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李毅表示。 另据统计,目前政府医疗保险只占医院医疗收入总量的30%,而自费份额则超过了70%。“如果国家能像支持商业养老保险那样给商业健康险以非常细化的定位和政策支持,未来健康险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巨大的。”李毅说。 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制度 据了解,我国现有的以卖方为主的医疗体系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由于医疗服务提供者对医疗资源的绝对垄断;付费方缺乏对医疗服务提供者、消费者行为的有力约束;无法控制医疗费用过度使用等。健康险公司为医疗费用买单一样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 但是,如果政府能够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健康险公司的发展,未来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将有可能建立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关系。保险公司成为医院的股东,通过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制度,对投保人医疗记录、医院诊断信息的查阅可以增加对投保人身体状况的了解,减少承保理赔风险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还可以从医院得到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率,从而为产品的精算和经验数据提供第一手资料。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健康险产品有300多个,而在美国,专业健康险已有上万种。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