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山西柳林:靠善政求善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01:04 中国经济时报

  ■解决发展难题——靠善于改革■解决群体事件——靠善待民众■解决民生疾苦——靠善解民意

  编者按

  柳林,一个偏于吕梁山脉黄土高坡一隅的小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财政补贴县,一跃成为吕梁第二、全省第十二位的经济强县。然而耀眼的不仅仅是数字,数字背后所承载的政治分量更值得探究。与全国一样,这十年既是柳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矛盾的遭遇期。发展的矛盾、利益的冲突、民生的安置,这一切问题的解决,柳林的执政者所秉持的就是两个字——善政。当党的十七大再次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改善民生”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时,在柳林,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县域如何成为这些词汇的实践者并最终成为受益者的演变过程。

  中国矿权改革在柳林破局

  逼出来的煤矿改制改出来的经济强县

  ■柳林善政之一■本报记者张帆张鲜堂

  如果说,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掀起一场风暴,那么,让煤炭大省山西刮起矿权改革风暴的那只蝴蝶就是柳林。这场从2005年开始席卷全省,并称为“煤炭新政”的变革,被誉为山西的“换骨重生”,更有媒体称“以柳林为先导的山西矿权制度改革影响全国”。

  回到柳林,早于全省三年的那场煤炭改制风暴,让它迈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空隧道:“十五”期间刚刚摘掉全国贫困县、财政补贴县的帽子,便一跃进入全国发展最快的百个县市,以及中部百强县。财政收入更是节节高,2004年5亿元,2005年8亿元,2006年11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6亿元。

  当地人说,一场煤矿改制,柳林经济社会发展全盘皆活。可以说柳林现今的种种变数,皆发端于这场新时期的“解放战争”。

  矿权改革首发柳林

  在这个能源称王的时代,一个地方有煤就意味着财富。然而,在2002年前的柳林,煤炭却成了全县的包袱。2001年,全县煤炭企业欠税超过1亿元,欠发工资5000万元。

  在“兴无灭资”时代成立的国营兴无煤矿,年产60万吨,是全县最大的国有企业,效益最好时一年上交税费不过720万元,而管理费就要花销700多万,债务累计1.9亿元。柳林县统计局局长王勇当时是县体改委主任,他回忆说,兴无煤矿一个90万吨洗煤厂的调产项目,前后两年都停留在图纸上,每有领导考察,矿长只能“画饼”。

  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县委书记李润林和时任县长阎国平几次找到某国有大型煤炭公司,希望人家能把兴无煤矿给接了。县里提出的6000万元转让价,尽管按现在的行情看相当于白送,但在低迷的煤炭市场背景下,这家公司死活不要。

  回忆起当时的狼狈样,李润林反省说,过去我们总认为兴无煤矿是国有企业,就是转让也要找个国有企业来接手。为什么不可以向社会公开转让呢?

  2002年6月8日,这是个让全柳林都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县内外6家企业公开竞标,民营企业家邢利斌以8000万元的最高竞价中标。邢利斌中标之后很快就着手重组兴无煤矿,那座停留在图纸上两年的洗煤厂4个月就建成投产,全矿当年就上交税金1000万元。

  兴无煤矿改制开启了全县煤炭企业改革的大门。

  顶着压力搞改革

  然而,身处以“封闭保守、宁左勿右”著称的山西革命老区腹地,柳林此举引来各种争议和反对,有人直指他们是在“卖煤矿”。更大的压力还在后头,2003年山西省有关部门针对柳林的做法专门发文,强调“国有煤炭企业不允许进行股权转让和托管”。

  “压力很大,”熟悉情况的干部对记者说,“那感觉可能有点类似当年安徽小岗村那些按手印的农民。”但他们坚信自己不是卖企业,而是将企业还给社会,让政府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时任吕梁市委书记郭海亮、市长聂春玉认可了他们的做法。

  现在的山西省社科院院长,当时的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李留澜也是较早肯定柳林做法的上级领导。他专门来柳林调研后表示了对柳林的支持,并形成一份调查报告,直送时任山西省省长张宝顺。

  当时的山西正因为矿难频频而灰头土脸,调研报告显然引起了省里的关注。矿难的重灾区临汾首先成为改革的试点,六个月时间里,这个市的300多家煤矿整合到200多家,一次性收回17亿元的矿业权价款。

  2005年6月27日,《关于推进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意见(试行)》出台,山西矿权改革大幕就此拉开。四天后,省长张宝顺即转任为省委书记。事后在与李留澜的一次谈话中他表示,自己在省长任上所做的事情中,资源整合和有偿转让这项工作,最具有全局性的开创意义。而他在一次视察柳林时对李润林说,“你是研究资本论的,山西矿权改革,柳林改得最早。”

  到2004年产权改革进入尾声时,柳林86家煤炭企业,关停12家,剩下的大部分企业都以股权转让、托管、完善承包合同、资产重组等形式完成了改制。

  李润林说,他刚来柳林时,很奇怪每个煤矿都养骡子,后来才弄明白是用来拉煤的。改制后,这些原始工艺很快告别了柳林,全县煤炭行业投入技改资金达42.8亿元;资源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回采率由原来的不到30%提高到60%以上;连续8年没有发生3人以上死亡的重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8人以内。

  经济巨变两次影响全省曲线

  在县统计局局长王勇的记忆中,柳林的经济巨变两次影响到了全省的经济曲线。第一次是在2003年,全省的企业利润曲线出现一个大的拐点,省经委追寻下来,发现拐点出现在吕梁,再寻,吕梁的拐点拉动居然在柳林。第二次则是在2006年,这一次柳林59个亿的GDP总量影响到了全省的GDP曲线。119个县,柳林的经济发展指数去年排到了第12位,而在中部六省区各县中,其基本竞争力排到第88位。

  王勇说,第一次经济拐点的出现得益于柳林的企业改制,解决了产权问题,企业利润激增;第二次则得益于煤矿资源的整合,通过关小上大,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规模问题,效益突显。

  这些不是一夜巨变,而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变革思路。

  1998年5月,李润林调任柳林县长,承继前任将柳林由农业县转为工业强县的思路,他端出了“新型工业经济县”的盘子。

  在50多次修改后,一个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31条政策出台,其要旨被归结为“三放四不论”:放宽环境,放开政策,放手发展;不论比例论效率,不论规模论发展,不论成份论贡献,不论方式论活力。

  有人说,这个“31条”就是柳林解放思想的小宪章。

  在此背景下,全县的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资本集聚,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化蛹成蝶,2004年,全县民营经济的比重由1998年的15%上升到98%。当地人告诉记者,“柳林的亿元级老板至少在20个以上。”

  2001年,李润林担任柳林县委书记,一个更为全面的改革摊子铺开。

  李润林对记者说,明清时这里商贾云集,那时靠的不是煤,是商贸,现在柳林也不能让煤一柱擎天。

  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成为柳林产业多元化的主调。

  2007年5月22日,高红工业园区改河工程提前贯通,为了少占耕地,柳林硬是通过改变河道新造了1700余亩工业用地。

  在这里,总投资5.5亿元的联盛100万吨焦化项目,一号焦炉顺利出焦,150万吨洗煤厂全面达产,改写了柳林作为煤炭大县有煤无机焦,有煤无化产的历史。而整个柳林在前几年将85对矿井整合到62对的基础上,集中扶植了一批百万吨以上的“大矿井、大洗煤和大机焦”。

  做大,还不是柳林的终极目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发展质量,才是目的。

  浩博炼焦公司不惜血本拆除了一座年产30万吨旧机焦炉后,又投入5亿元,选用国内最新技术,上马了100万吨焦化配套200万吨选煤项目,走向清洁生产。联山80万吨二甲醚、凌志60万吨甲醇40万吨二甲醚等一批煤转醇醚化工项目,则意味着柳林开始向煤化工领域扩张。

  再加上2007年8月柳林电厂二期3号机组开始并网发电,明年即可为柳林增加3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这个现代化的发电机组,融入了高效静电除尘、特效除硫等目前火电行业的多项领军技术,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9600吨。

  此外,总投资3.8亿元的“华安母枣精华素系列加工项目”已经投产,这个依托柳林红枣资源的项目可实现产值5.1亿元,利税1.4亿元。闻名的柳林红枣因此身价倍增。

  县商务局局长韩永维对记者说,以前招商引资,是企业说了算,而李润林则提出一个资源综合评价的概念,资源不匹配,不成熟的项目绝不引进。正是有了这个理念,几年来柳林上的80多个项目,没有一个半拉子工程。

  柳林企业的现代制度转型也已经发端。如今联盛公司正在谋求在香港挂牌上市,如果成功,它将成为吕梁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李润林说,“做大的企业不一定能做强,上市不仅能解决融资问题,关键还解决了企业的机制、体制、管理问题。”

  在柳林,还流传着一个抢货运站的故事。西北地区通往东部的黄金通道太中银铁路从山西穿过,吕梁境内的货运站定在哪,李润林和班子成员上了心。一番争取后,编组站终于设在柳林,全县11个民营企业以股份制的方式投入5亿元,建设柳林货运站。李润林算过账,如果这个站点建在别处,运费加上中间费,企业直接与间接的损失绝不止这5个亿。

  几位籍贯不是柳林的年轻干部对记者说,现在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说自己是柳林的,因为柳林在别人心目中代表的是开放和时尚。

  企业改制盘活城乡

  早年的柳林可不是时尚的代名词。一条老街,全是些烂房破店,307国道穿城而过,拉煤车横冲直撞,煤灰满天飞……

  2003年,一切开始改变了。县属国有煤炭企业产权置换所得的5亿元资金,全部投入到改善教育、卫生、交通等公益事业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柳林县城东西长不足2.5公里,南北宽不足1.5公里,地皮金贵。而全县90%行政事业单位的破旧办公楼和宿舍全都依街而建。变革先拿自己开刀,县直59个部门全部撤出,把118.42亩黄金地段留给教育、卫生和商业开发,县委、政府则利用置换土地的资金在县城边上修建了一座行政大楼,集中办公,不仅年可减少支出1100万元,更重要的是为县城扩容提质腾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县城建局局长王锁元告诉记者,为了高标准地搞好城市建设,县委县政府费尽心思请国内外专家设计规划,前后花了1000多万元,就像制定了一部“宪法”,一直管到2020年。

  这几年,柳林分期分批按图施建,从质量到外观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就拿县城主街来说,40米宽,下边用水泥浇铸了一个宽大的综合管网,人可以进去操作,再不用天天在马路上这里刨一刨,那里挖一挖。做一个是一个,这就是柳林的长远打算。

  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柳林放开了城市公益设施的经营权。其中包括以1300万元对原自来水公司80%的股权进行转让,成为全区、全省首家对供水企业进行改革的县(市)。这些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再次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

  6年间,全县共上马城乡基础设施项目103项,总投资达44.4亿元。一批现代化住宅楼陆续建成,煤气化工程、集中供热工程、垃圾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体育场馆等一批城建工程都在进行中。

  去年柳林县委、县政府又提出了实施“两翼带动”的城市建设构想,将城南建成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休闲观光区,将城北建设成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活居住区。

  那条灰尘飞扬的307国道柳林城区段过境改线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争取明年动工,拟投资4亿元。上海南通公司三年投入6000万元开发的“柳林晋陕黄河峡谷旅游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

  一个蓝天碧水的山水城市已经初具规模。城市在变,农村也在变。而柳林的新农村建设也离不开矿权改制这条主线。

  在山高坡陡、沟梁交错、远离柳林县城50多里的孟门镇和尚峁村生活了几十年的村民李四儿,去年没花一分钱就从自己的旧窑洞搬进了移民新村“和睦村”的新家。和他同时圆梦的还有和尚峁88户人家、400多村民。

  为他们圆梦的是与村庄相隔不远的一座煤矿。2004年,村矿双方达成双赢协议,村里把村庄下面的压煤出让给煤矿开采,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煤矿投资修建设施齐备的移民新村,解决全村青壮年劳力到矿就业的问题,带动村庄整体小康。

  以处理地质灾害方式建设新农村,以资源置换方式建设新农村,以回报社会方式建设新农村,以结对帮扶方式建设新农村……柳林走出了一条资源富集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而且找到了化解村矿村企矛盾、构建和谐乡村的新途径。吕梁市新农村建设推进现场会选择在柳林召开,省委、省政府也表彰柳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改制一着走活全局,而盘点这些年柳林的巨变,很多干部感慨地说,李润林像一个布道者,是他在不停地用新招数给柳林指路,用新观念给大家洗脑。在晋西北,“柳林人思想解放”是不争的事实。

  穆村事件演绎和谐变局

  群体事件如何应对干群矛盾如何化解

  ■柳林善政之二■本报记者张帆张鲜堂

  2006年12月,河北省定州市来了一群操着吕梁口音的人,他们是柳林县四套班子的干部。定州,不是经济发展的前沿,也非改革开放的热点,柳林人来这干什么?

  事情还要回到2005年的6月11日。这天凌晨四点半,定州市绳油村外一块荒地上,数百名不法分子手持凶器,向居住在荒地窝棚里的村民发动袭击,造成6人死亡。这便是震惊全国的定州血案。

  而在2004年,柳林发生了穆村“2·10”事件和“5·2”风波以及绑架人质事件,其与定州血案的构成要素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因为电厂征地,都是因为村民对征地补偿不满,都是因为村民听信了传言,而且都绑架了人质。

  不同的是,定州酿成血案,柳林却化暴戾为祥和。柳林人来定州,就是想通过实地对比,弄明白究竟是什么护祐了柳林。

  书记被围攻

  穆村镇位于柳林县城西5公里处,近年来由于建厂、修路、人口增加,人多地少成为突出矛盾。穆村镇党委书记冯永雄这样形容此地的寸土寸金:别的地方土地按亩算,这儿是按分,甚至是按平方米算。

  柳林电厂二期工程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占用穆村镇的538.926亩土地,涉及5个村近万人。

  2003年10月28日镇上召开临时征地动员会,临时占地补偿标准定为每亩3000元,一年一付,连续三年。按照当时的国家规定,这已是最高标准。

  可是,这个标准是1998年定的,到2003年还按6年前的标准算,村民们不乐意了。再加上柳林电厂一期工程向村民许诺的修路、招工等优惠条件未完全兑现;一期工程的征地款,村集体拿去办企业,都倒闭了。这些都让村民们心怀怨气。

  此时,一个谣言蔓延开来。村民们说,电厂的一个领导告诉他们,一亩地补偿100万元,这些钱已经给了县里。县里每亩拿了100万,却只给我们9000元,太黑了。

  2004年2月3日,穆村镇组织铲车进场整理,部分村民进行围堵。为避免发生更大冲突,整理工作不得不停止。

  这时县委书记李润林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他提出一个观点:既要上企业,也要保护农民利益,否则是得不偿失。

  2004年2月10日上午,电厂二期筹建领导组紧急会议召开,就群众所提要求,与柳电公司协商形成五点意见,其中包括一次性将四年的补偿金直接发放到户;在二期招工、运输业务、小型土建工程和户口等问题上优先向当地农民倾斜。

  下午16时30分,为了进一步掌握村情民意,李润林来到穆村镇政府。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七,穆村人正在闹红火,人们看见李润林书记和一帮县领导都来了,立时涌进镇政府院,人越聚越多,到后来有3000余人。人们高呼口号,场面十分混乱。

  一位干部回忆说,在场的许多人劝说县领导们从后门悄悄离开,可是大家都不肯。李润林说:“群众呆到什么时候,我们就等到什么时候,要耐心做好劝导群众的工作。”当时也有人考虑调用消防车、武警等其它办法来疏散群众,但李润林不同意,他用老家的土话说:群众害不下(弄不清),要把群众的安全和生命放在首位。

  22时30分,一个残疾人突然冲向楼梯,撞碎了门上的一块落地玻璃,等干警们从后面抱住他时,他大喊:公安打人啦!外边的群众不知就里,开始冲击镇政府办公楼,用砖头、石块砸向李润林他们所在的二楼会议室,足足扔了40多分钟。还有人强行截断了镇政府大院的总电源。一直到24时30分左右,围堵群众才陆续退离现场,此时李润林和与会者被围困长达7小时之久。

  “与穆村人民感情不能变”

  解围后,有人提出要从重从严从快对本次事件的参与者予以全面打击,也有人提出要立即开始全面大逮捕。然而李润林的几句话让人们至今铭记:不能因为我这个县委书记受了群众围困就疏远群众,穆村是我们柳林的穆村,群众是我们柳林的群众。对穆村群众的感情不能变,支持柳电二期工程上马的信心不能变,依法打击少数不法份子的决心也不能变。

  让人们惊讶的是,穆村事件后虽然逮捕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23名,行政拘留13人,但大部分被羁押者很快就放回去了。还有极少数人在两个月内也陆续回家,竟然没有一个参与者因“2·10事件”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事后,柳林全县上下总动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40名同志组成七个工作组进驻穆村,与村民展开对话。与此同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5点意见”也具化为8条意见,并加速促进柳电一期工程遗留问题的解决。

  此后,事态虽一再反复,并发生了“5.2”暴力阻挠机具进场、“5.9”扣押人质等事件,但柳林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三不变”的原则,其中“与穆村人民的感情不变”更成为化解矛盾的利器。

  这时,国家出台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上限放宽到产值的30倍,柳林赶紧争取,成了全省第一个享受新政策的地方。当地每亩土地产值重新评估后定为8014元,30倍就是24万元。

  2005年8月6日,柳电二期工程开工。以前在地里搭着账蓬,高呼“守土有责”的村民,这次敲起锣打起鼓,张贴出“欢迎大项目进驻穆村”的标语,还有一幅对联最让大家感慨:“一番曲折,始终不渝爱民情;几经艰辛,风雨彰显公仆心”。

  李润林对记者说,有人说我在处理穆村事件中太手软,可是对一群“害不下”的老百姓来硬的,和自己的父老乡亲们较真,那还是人吗?不就是想多要些补偿,罪不至死吧?耐心细致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给群众思想转变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跟软弱是两回事。硬碰硬,就成定州血案了!

  柳林的干部们来到定州时,案件已经有了判决结果:原定州市委书记和风被判处无期徒刑。四名同案犯被判处死刑。回头看穆村事件,人们弄明白了,是一片亲民之心护祐了柳林。

  把矛盾摊在阳光下

  亲民还是亲商,在很多地方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怪圈。李润林始终坚持,不能为亲商而亲商,亲商不能伤民。

  随着煤炭价格的提高,一面是煤矿主获得超额利润,另一面却是村集体微薄的承包费用不能按时兑现,诱发了村民围、堵、闹企业和群体越级上访。对此,柳林借助矿权改革,对74户乡村集体企业进行改制,全县回笼资金17亿元,老百姓也不同程度分享到了改革的成果,有效化解了村矿矛盾。此外,柳林探索出的村矿和谐建设新农村的路子,也让许多过去的闹事村成了稳定村。

  亲民才能亲商。离军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工程,柳林段所涉及乡村都是经济相对发达、人地矛盾突出的区域。为给工程创造一个好的施工环境,柳林建立了一个“三零”保障体制,即环境支持“零干扰”,服务沟通“零距离”,工作情况“零报告”。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县里逐户逐项丈量登记,摄影记录,然后经市、县协调组、高速公路管理处、乡镇、村和户主六方现场签字确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拆迁安置方案。由各村提出征地款分配使用方案,经村民代表会表决通过后,以户公开。补偿款发放时,由协调组一次足额发放到村民手中。真正的公开与公道,让老百姓没了意见。

  同时,县里建立信息快速反馈机制,乡镇严格落实“零报告”,做到事不过夜;完善联席会议,与建设队伍保持“零距离”,对存在问题和矛盾不扯皮,这些都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零干扰”。柳林的做法得到了省交通厅的高度认可,成了全省推广的经验。

  干群矛盾也是当前许多地方的突出问题,那么柳林又是怎样化解的呢?

  县纪委副书记刘殿光对记者说,以前搞村务公开,一些村只公开财务报表,具体事由含糊不清。上万人的村只有一个公开栏,一是内容多了容不下,二是多数群众看不到。

  于是,从2005年起,柳林在105个矛盾突出村和经济富裕村逐步推行“一户一册”的做法,将财务收支明细打印成册,以户分发。像招待费,不光要写清花了多少钱,还要细化到招待什么人、什么人陪吃。这样人们在家里就能一笔一笔把账算清,不识字的还可以让识字的给讲解。

  同样的公开还体现在退耕还林上。县人大副主任、原县林业局局长刘志坚对记者说,2002年,柳林的退耕还林工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这时发现有些干部有吃拿卡要的问题,老百姓因为兑现不了补助而上访。对此,李润林提出四个一原则,即“一斤不能少、一分不能少、一户不能少、一亩不能少”。全县295个村,每个村派一个干部,一户一户调查粮款能否到位,并由每户签字。这还不算,县里另外又成立了一个督查组,回过头再到村里抽查,看之前的调查实不实。这一场清查风暴,20多个乡村干部被处理,这以后,退耕还林成了高压线,再没人敢碰了。几年来,全县新增林地54万亩,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奖励。

  在处理信访工作中,柳林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让干部和老百姓一起去“上访”。尤其是一些大的政策性问题,老百姓弄不懂,县里的解释他们也将信将疑,县里就让他们选择一两个群众代表,由干部陪着到市、省,甚至中央,找权威机关来解读,这下老百姓心服口服,从而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上访。今年9月,吕梁市信访稳定大会,柳林因为信访量减少幅度全市最大而受到表彰。

  以事前预防保护干部

  刘殿光对记者说,从2002年以来,柳林没有一个干部因为发生重大违纪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而倒下,为此他们还老挨上级纪委批评,责任考核还老被扣分。

  是什么保护了柳林的干部?

  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杜绝个人拍脑袋,这是保护干部不专制、不腐败的第一个法宝。柳林建立了集体决策与议事规则,凡有重大事务,先由专家论证,再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第三步是县四套班子讨论,第四步由县委、政府做出决策。依照县里的规矩,下面各乡镇也建立了一整套相同的决策机制。

  人们常说制度约束,在柳林这个概念是用细细密密的制度网来体现的。像杜绝商业贿赂,柳林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的办法,首先是民主决策,不能由个别领导拍板;其次,公开招投标,国家规定200万元以上必须招投标,而柳林则把这一标的额定在50万元以上。同时委派纪检监察人员负责监督,并由财政局委派工程会计。此前,检察院还要进行预防职务犯罪的教育。柳林做活的细致从中足可看出。

  在柳林,特别的规矩很多。拿干部移接交制度来说,像以往老领导离任,拿走公家一台电脑、或者相机,甚至开走公车,新领导来了往往不好意思要回来。可现在甭想这么做了。干部离任,先自己汇报,然后张榜公布,最后还要调查审核,拿出资产账,一笔一笔对。如果有隐匿不交的,以非法侵占公共财务论处。干部管理有始有终,这就是柳林。

  刘殿光说,如今在柳林,纪委的工作越来越多,许多工作部署后,纪委都要跟进督查,追究不落实的人和事。

  “四气”柳林求善政

  这些年的柳林,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又是各种社会矛盾表现最激烈的时期。李润林和一班人认识到,这些矛盾核心在利益调整,出路在全面发展。

  2003年召开的县第五次党代会上,李润林代表县委提出了这样几个概念:景气柳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气柳林——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气柳林——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和睦文明、干群和衷共济;正气柳林——党风清正、法治保障、民主有序。

  有人说,这“四气”正是柳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准确概括。而李润林则将之归结为一个词——“善政”。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李润林始终阅卷不辍,他告诫下属,不仅要读好“有字的书”,更要读好“无字的书”,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不仅要勤政、廉政,还要善政。

  他所说的善政包括三个层面,那就是要善于化解发展中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善于处理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善待人民群众。他认为,善政既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回答的实践课题,也是新阶段基层干部需要牢固确立的执政理念。只有坚持善政,才能铸剑为犁,变敌意为敬意,化暴戾为祥和,实现社会的和谐。

  让他高兴的是,他的善政理念深深植根于全县各级干部的大脑中,每个干部都是处理社会矛盾的成熟者。

  穆村事件成为柳林和谐的拐点,之后,柳林再没有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因为百姓们相信,不管发生什么问题,不出柳林都能解决。

  善政的核心在于善待民生

  经济为健康让步政绩为民生让路

  ■柳林善政之三■本报记者张帆张鲜堂

  人们都说柳林这几年富了,可是县委书记李润林却给大小干部们提出这样一个命题:谁是柳林最贫困的人?

  李润林给这个问题做了这样的铺垫:同木桶原理一样,少数最困难的人分享不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实惠,就不是全面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关注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更要重视少数人的疾苦。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一个由县分管领导牵头、各专业部门为主体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民意大调研在柳林全面展开。

  李润林说,公共财政说到底是民生财政。民生调研与民意调研相结合,就是要搞清楚老百姓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不满意政府的又是什么。

  给困难群体找归宿

  8月21日,柳林县影剧院,单位结对帮扶孤儿志愿行动专场晚会在这里举行。现场播放的纪录短片真实再现着一个个孤儿的悲惨境遇,让观众们一次次泪流满面。晚会上,企业家们率先行动现场捐款。富安实业、柳林煤矿、汇丰煤业等11个单位捐款86万元。

  此前有位大企业家向李润林主动请缨,要挑起救助全县孤儿的担子。李润林谢绝了,他说:社会责任要人人参与,全社会行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社会和谐。何况以次计的救助可能会给孤儿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但孩子情感上的缺失,仍旧挥之难去。

  7月份,由县委安排,团县委向社会发出“关爱帮扶孤儿,共建和谐柳林”的倡议书。紧步其后,柳林县委、政府两办联合出台《关于在全县开展结对帮扶孤儿志愿行动的实施方案》,全县1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全县摸底出来的245名孤儿进行结对帮扶,一是助学,每学年按小学生300元/人、中学生500元/人的标准,对孤儿进行学习生活的帮扶;二是助教,各机关选出的154名“代理父母”对孤儿进行情感生活的帮扶,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情感温暖。

  13岁的李维维,父亲投井身亡,母亲自杀,被姑姑收留。姑父拖着残疾的腿养活一家人。今年以来李维维的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可姑姑家实在拿不出钱带她去看病。

  晚会现场,李维维的遭遇让现场观众和李润林都泪流满面,他当即提出让县医院负责看病,并表示县医院看不好就到市里、省里。如今,李维维的视力已经恢复了,而且负责帮扶她姐弟三人的县政法委,不仅送来了1500元救助款,他们的代理妈妈还经常到家里问寒问暖……在柳林,孤儿不孤。

  12月10日,柳林县联盛能源公司救助全县五保户、孤儿工程启动,公司对全县的五保户、孤儿每人每年救助1200元,此前,县里也决定对这部分人群每人每年补助1200元。这样算下来,这部分人群每年可获救助2400元,基本达到柳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这意味着,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无忧。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何子意在工程启动仪式上说,联盛公司的救助行动给全省带了个好头。此外,柳林还正在核实全县五保户老人的资料,谋划着能否把这些老人集中起来供养。

  同样改变命运的,还有柳林的零就业家庭。

  11月1日,柳林县城镇居民“零就业”家庭中的202名就业困难人员全部走上了就业岗位,具体从事交通协管员、治安巡逻员、市容市貌协管员工作。这些岗位,是政府拿200万元专款买下的。

  这是年初县里就打主意要做的事,可时间过了大半,李润林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有几个部门还传出话来:与其给社会上那些人岗位,还不如把本单位的子弟解决了呢。

  听闻此言,李润林派组织部、纪检委连夜去三个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他强调:谁抢零就业家庭的饭碗,我们就砸谁的饭碗。

  在此期间,李润林的一个亲戚找到城建局长,希望给自己解决工作,李润林知道了,立即阻止,并表示:现在重点考虑的是解决零就业家庭工作,不准任何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和零就业家庭抢饭碗。

  李润林在走访零就业家庭时,临走总会撂下这么句话,“你们是谁的关系?你们是共产党的关系,这关系最硬。”

  “孤儿人人有依托,‘零就业’家庭户户有事做,五保老人个个有保障”,在柳林的民生盘子中,这还只是一小部分。

  给柳林教育找出路

  柳林建县晚,而且长时间内是个穷县。以镇建制时遗留下的几所学校破破烂烂。不少家长求教心切,纷纷把孩子送到外地学校。

  这些年柳林的经济实力上来了,可教育还是不行,机制不活是主要原因。

  2003年,柳林出台《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全面改革中小学的人事管理制度。领导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这种全新的竞争激励机制,在当年的教育系统,柳林算是较早吃螃蟹的。不过,柳林吃的螃蟹还有更大的。

  2000年,柳林县财政投资3000万元,对原基础较差的柳林四中进行改造,然而继续投入却难以为继,于是2003年县里把学校交给民营企业联盛集团管理,成为当时吕梁地区第一所民办公助式的非营利性全日制中学。政府先期投资的3000万元由联盛集团在5年内分期返还,政府再用这笔资金滚动支持其他学校的发展。

  柳林四中,如今已易名联盛中学,联盛公司注入巨额资金完善了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并以高薪在全国公开聘请优秀教师。学校还免除贫困学生的所有费用,并设奖学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几年来,联盛集团已经累计投入亿元资金。

  联盛中学甫一建立就不断创造着柳林奇迹:2004年首次高考,4个班220多人,本科达线143人,达线率吕梁市第一,在此之前,全县高考达线总数从来没有超过130人。200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66人。2006、2007年达线均在400人左右。

  近年来,柳林县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2亿元,教师待遇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待遇,2006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400万元为山区教师发放生活补贴。

  与此同时,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也不断加大。2006年全县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达1140万元,全县近7万学生受到了资助。2005年县政府启动了“特困生救助工程”。去年以来,教育投入超过百万元的乡镇达到6个,村级教育投入突破千万元。

  给柳林人民找蓝天

  今年3月,柳林县环保局局长被停职的消息成了官场与坊间的一个热门话题。

  事情还要从当地取缔焦化厂说起。早在2004年,柳林就把全县的焦化厂都关了。然而,到了2005年,当地又有人偷偷建起了“仿三佳焦炉”,总共有十几家。按照省市的部署,柳林开展取缔行动。今年2月28日,县里更是下了最后的关停令。这时,一家焦化厂的老板找到县委书记李润林,直说好话,并说县里还有其他焦化厂也没关。李润林当即给县环保局局长打电话,问在关停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一视同仁。环保局局长满口应诺。

  谁知,这边李润林刚压下电话,那边环保局局长就给这个老板打电话通风报信,说企业关不关,关键就在李润林。这下事情穿了帮。

  李润林“火”了,连夜安排县纪检委找环保局局长谈话。3月2日,县委做出了环保局局长停职检查的决定。

  环保局长还没当成“保护伞”就被停职了,消息一传开,全县关停焦化厂的行动全推动了。

  柳林是煤焦大县,环境问题历来突出。为此2000年,县里就把资源环保与贫困、失业列为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解决的三大社会问题。

  最大的动作是在2004年。这一年,在焦炭行情最好的时候,柳林把全县的焦化厂都关了。有人对此不解,“这样做难道不影响经济增长和政绩吗?”李润林说,不影响那是假的,不过要老百姓为领导出政绩而付出健康代价,这个账算不过来,也于心不忍。

  事实上,关停这些污染企业后,柳林的财政收入不降反增,秘密就是“关小的,上大的”。如今,那些百万吨以上的大矿井、大洗煤、大机焦环保设施齐全,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消灭污染源的同时,柳林还在构建绿色家园上作文章,想出了一个以“黑”补“绿”的生态建设新机制。

  2003年5月,柳林首创了“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谁投资谁受益”的绿化模式。要求凡在柳林县境内从事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开采与炼焦、烧灰、制砖的企业,均要承担相应的绿化任务。仅两年时间,全县绿化投资总额近5000万元。2000年以来,全县新造林40.15万亩,累计63万亩,占到全县国土面积的31.8%,宜林面积的78.8%,全县林草覆盖率由11.8%提高到了31.5%。那一年召开的山西省第六次林业工作会,把在全省推广柳林模式作为主题。

  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更是向柳林人民做出承诺,全年二级以上天气要达到200天。县里把相关的目标与任务部署到11个部门头上,但二级天气的数量就是上不来。李润林说,天气好不好,让老百姓来评说。10月份开始,由县人大、政协、以及学生、居民代表等500人组成一个评议团,11个部门轮流述职,这一下,各个部门的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目前全县已经实现了大气环境二级以上天气204天,其中一级天气15天。这个数字对于一个煤焦大县有着太多的含义。

  李润林对记者说,在很多人心目中,经济发展与环保是一对矛盾体。如何解决,说白了,就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政绩应该为谁创造的问题。经济指标要上,但要交待得了老百姓,财政上去了,环境却污染了,执政者就会是历史的罪人。

  倒退着进入柳林

  ■评论■张鲜堂

  “人倒退着走路的体验是:你的身体面向过去,过去的风景一直留在你的视线里。然而同时,你又要小心谨慎地留意脚下和身后的路,对即将来临的未来保持着警觉。”

  这是中国经济时报副总编张剑荆刚刚出版的专著《中国如何影响世界》,其导言“倒退着进入未来”中的一段话。在他看来,“人就是这样倒退着走入历史”的。

  把这段话借来一用,记者发现柳林正是在倒退着创造着自己的未来。

  晋西北的吕梁地区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大山深处的柳林几年前还是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几千万元。然而就在短短几年间,柳林发迹了。16个亿的财政收入使它一下跻身全吕梁第2名,全省县域第12名。有人说,是煤炭形势好转使柳林翻的身。这话不假,柳林的确得益于煤炭。但在7年前,县里最大的煤矿却是欠债累累,低价都送不出去。老百姓就靠那几棵红枣强撑着。

  倒退着看,柳林的崛起不是在煤炭形势好转的时候,而正是在挖煤无望的时候。是那个悄悄发轫的矿权改革给柳林注入了活力。是守着资源讨饭吃的僵化体制倒逼出来的“柳林单干”。柳林县委书记李润林说,当时真有点小岗村的悲壮意义,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他们都不敢对外声张。当这项改革变成2005年山西全省的公开行动时,柳林人才多少有了点“血色浪漫”的味道。李润林直到今天都无法想象,他投下的这颗石子竟然给国家问出了一条大路。

  当政府办教育模式在柳林力不从心的时候,政府果断地把四中交给一个民营企业。我们听说过公办民助,而柳林却是倒着民办公助。还是那些生源,体制颠倒了一下,当年达线率就成吕梁市第一。一个“倒”字竟刹住了柳林教育的滑坡。

  当穆村村民把县委书记“劫持”后,书记完全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压服他们。但李润林没有如定州书记那样用强权往前冲,而是在用7个小时的时间“倒退”着与百姓对话。因为他知道“强权如瓷器”这个道理,当政者须谨慎从事。同样的事件,定州酿成的是血案,柳林得来的是祥和。善政与恶政在此分野。

  善于化解发展中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善于处理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善待人民群众。李润林所坚持的这三点原则,正是柳林以善政求善治的执政逻辑。

  所谓善政,无非就是善行政、行善政。善行政,强调的是执政本领;行善政,强调的是执政道德。善行政的本质要求在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行善政的本质要求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善政,就是使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执政活动。柳林以矿权改革激活县域经济,是个善行政的问题。面对群体事件,不轻易动用行政工具是个执政道德的问题。柳林县委、县政府正是把住了这两点,才使得一个贫困县有了翻身和跳跃式发展的可能。

  善政,归根到底体现在为民上。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也没道理。柳林这几年发展了,但环境问题也突出了,县委、县政府为了使百姓呼吸到健康空气,在焦炭形势最好的时候,“倒退”着关掉所有焦化厂,再进行资源整合,为居民争来了200多个二级天气。在多数人富裕起来时,政府却在反向统计着“谁是柳林最困难的人”。给孤儿找妈妈,让所有困难学生免费上学,谋划把所有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起来,这一切都需要带着感情去做,带着使命去干。柳林的执政者明白,只有善待百姓、关注民生,才能真正造福苍生,为更多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领导干部能够行善政,于国于民于己都是莫大的福气。当我们倒退着审视柳林时,我们找到了柳林十年嬗变的进步法则。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