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控得让房价真正“害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北京评论■张帆

  拐点?不是拐点?

  时近年关,疯涨了一年的房价终于有了片刻歇脚,广州部分楼盘打折促销、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下跌以及北京、上海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等现象,都让想买房者充满希冀。

  支持者认为,支持拐点形成的条件包括:近几年房地产调控新政不断出台,虽然一直没有形成明显的效果,但也并未取消,反而在不断细化、调整和落实;房价远远超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已很难对房价构成支撑;政府重点打击炒房行为后,连续上涨多年的房价显露疲态等等。

  否定者也不少,例如中国社科院的《经济蓝皮书》就预测,基于明年房地产调控将继续,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如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拉动购房需求等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支撑因素并无改变,明年房价的上涨趋势不可避免。

  然而,对于需要买房的人来说,涨还是不涨,绝不限于理论层面的争论,选择站在哪一边,以及最终哪一方胜利,都意味着他们辛苦挣来的真金白银会不会打水漂。这段时间的等待,也就成了一种折磨人的痛苦。

  坊间争论针锋相对,市场表现冷热难定,人们把期盼的目光投向政府。与之前的数次政府调控相比,这次房贷新政通知及补充通知的下发,购买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的提高,以及对第二套房的严格认定,似乎真的把房价给“吓住”了。

  可“吓住”的结果也有两面,一是真的吓住,甚至是吓退,另一种情况则是暂时吓住,一旦发现风声不紧便旧态萌动,重拾升势。

  这样的调控先例不是没有。去年开始征收高达20%的二手房转让个税,虽然初衷是增加交易成本,扼制房价上涨,一度也曾让二手房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但该政策实行到目前,更大的作用是成为助推房价的一个因素。一度时间推行的小户型政策,虽然在总价上有所下降,但却推动了单价的新一轮涨势,让人们有“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之感。包括新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发布,一方面让难以享受到此政策的人群产生“夹板气”的感受,另一方面7000多元一平方米的两限房价格,也让人们不能不对商品房价产生高预期。也难怪房地产界已经有“越调越涨”之说,甚至因此而有人怀疑起一些政府部门的调控动机。近期的物业税之争,就有人窃窃地怀疑,是不是有人又想打着调控房价的旗号,从百姓手里敛钱。

  有了诸如此类的先例,对目前正在进行的调控产生疑虑也就不奇怪了。

  11月8日,上海郊区青浦区赵巷镇一幅面积14.4公顷的地块,每平方米过万元的地价成本,远超出当地住宅目前每平方米7000元的售价。与此同时国内闪亮登场的“地王”也在不断创造着新的记录……面粉不会比面包贵的道理,人人都懂。

  控制信贷会让房价“害怕”,证明这个政策找到了房市的一个脉门,但它并不是死穴。政府要做的不应该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小修小补,而是真正找准房价高企的内因,其间可能就包括坊间诟病已久的土地出让制度、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等等,从而最终多出台一些让房价真正害怕的政策组合拳出来。如果总是用一些打不到七寸的招数,只能让房市走得犹犹豫豫,让人们跟着不知所措,而这种左右不是的态度,不仅不会挤出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泡沫,反而会让一些投机者钻空子,让市场难以健康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